相当于把后世的技术与当时的生产力嫁接,以太医院为据点,集结了全国人痘方面的专家,甚至一些旅居的传教士,终于做出了第一支可注射的牛痘疫苗。恰逢南直隶闹天花,太医院立刻带上价值连城的牛痘疫苗赶往疫区,很快掐断了天花病毒的转播。太医信心满满地去,敲锣打鼓地回,一度被南直隶的百姓视为神仙。太医院不敢居功,把神仙的形象套在了鄂婉身上。等太医院派去的人返回京城,南直隶都传开了,说宫里的皇贵妃是痘疹娘娘下凡。“江南好,好江南,痘疹娘娘下人间。西巡路上得妙药,挤出牛痘化金丹。小金簪,点臂间,孩儿不闹痘儿蔫。昔日红点爬满脸,今日笑涡映春帘。婆婆挎篮送莲藕,阿爹挥锄下田欢。都说娘娘手儿巧,种下平安满江南。痘儿圆,井水甜,歌声飘过十八弯。牛痘花开百姓家,岁岁安康乾隆年。”永琛摇着小脑袋背完了南直隶传唱的童谣,一脸与有荣焉道:“舅舅说这首童谣是南直隶的百姓为额娘所做,舅舅还说南直隶好多个痘疹娘娘庙都换成了额娘的生祠。”“舅舅?”鄂婉诧异地看向皇上。不等皇上开口,永琛已然笑道:“是小舅舅,他被皇阿玛调来南书房教我和五哥读书。五哥可喜欢小舅舅了,每天缠着他问这问那。小舅舅去过好多地方,还写了一本游记,皇阿玛也在看呢,说很有趣。”“皇上,九十四还年轻,哪里教过学生?”真不是鄂婉谦虚,九十四从小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寄情山水,边游玩边读书,与宫里对皇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朕试过九十四的学问,给永琛启蒙,教永琪读书绰绰有余。”乾隆本人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受害者,当年为了完成皇玛法安排的学习任务,他背书背到喉咙破裂出血。当时他就在想,还好他不是皇玛法的儿子,不然早疯了,可能都熬不到二伯那么大岁数。己所不欲,他便不想再将这个恐怖的学习任务加诸在儿子身上。当然,仅限于聪明的儿子,那些不聪明的还是按老办法来。也不怪鄂婉会这样想,宫里对皇子的教学模式基本在皇玛法执政时便固定下来,翰林院那些侍讲学士都是这么教,甚至他们自己都可能是这么学的。想要突破很难,乾隆试用了几个人都不满意,这才将九十四从翰林院调到南书房来教永琛和永琪。去年春闱,九十四高中探花,之后通过庶吉士的考试入翰林院做了编修。同年娶大学士高斌的小女儿高妙宜为妻,婚后夫妻和睦,家宅安宁。牛痘疫苗在南直隶临床试用成功,很快在江南推广开来,但由于注射器和针头造价昂贵,牛痘脓液提纯也需要大量人工,导致疫苗价格高昂,普通百姓家负担不起。就在鄂婉给内务府造办处施压,企图降低制造成本,把注射器和针头价格打下来的时候,前朝冒出一个大聪明,说为了方便朝廷统治,不建议将牛痘疫苗在民间普及。这个大聪明不是别人,正是皇上的好弟弟和亲王。“京城在北边,北方相对安定,南边又是天地会又是白莲教,还有罗教和斋教,皆由贼首煽动百姓作乱,不得不防。”按照和亲王的逻辑,南边的天花不用管,否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太后怎么说?”鄂婉问明玉。这两年鄂婉有子万事足,很少过问前朝政事,这次和亲王的表态还是明玉在寿康宫听裕贵太妃对太后说起的。因事涉牛痘疫苗,明玉才留了心眼,把裕贵太妃与太后的对话听了一个齐全。“太后说佛祖都只度有缘人。”明玉想了想回答:“倒是裕贵太妃心中不忍,说这话不该由和亲王来讲,有伤天和。”心疼也是心疼自己儿子,与百姓无关。这时门外响起脚步声,敢在翊坤宫跑动的,只有她生的那三小只了。门帘掀开,永琦和永瑞手拉手跑进来,身后跟着一长串保姆、宫女和内侍。“额娘,什么时候用膳?”永瑞抢先说。这对双生子一奶同胞,性格却大相径庭。永琦,人如其名,温润如玉,模样像鄂婉,性情却像皇上登基之前。永瑞,也是人如其名,活宝一个,模样也像鄂婉,性格却不像。他的性格不像鄂婉,也不像皇上,慎春和靖秋她们私下都说永瑞的性格像极了七阿哥永琮。七阿哥早夭,没人敢当着鄂婉的面说,可是鄂婉早看出来了,只当是七阿哥投胎回来找她了,想要当一回她的儿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男配活她才能活(穿书)+番外 作精白富美携农场在七零摆烂,番外 你有新的杀了么订单 假千金杀青后,大佬哥哥不演了+番外 快穿疯批:宿主她一言不合就是干 星星的眼里一直有你gl(校园?骨科) 老爸,魔都大小姐怎么全是病娇啊 掠夺(末世NPH) 食恶果(姑侄骨科) 云雀高飞 华妃重生后,与甄嬛联手称霸后宫 快穿:别惹这个真大佬 快穿:杀戮剑伸张正义 锦绣农门:医女王妃种田忙 开局炒股赚百亿,美女行长来倒贴+番外 七十年代协议婚姻 小青梅她不开窍+番外 炮灰也能给男主戴绿帽吗(NP) 桃花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