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蜀北布衣作者07-25这一章,一是杜涛组建了初始的工作团队(档案方面);二是为杜涛即将展开“多线救国”进行了小小的铺垫,薪火迁移,余烬余温省厅批示的坚定意志,如同破开阴霾的曙光,为苍州市文化局注入了强大的行动力。青川非遗保护专项工作组的红头文件迅速下达,如同精准的导航灯塔,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传习所的命运,在推土机的威胁被强力遏制后,终于迎来了一个虽时间紧迫却充满希望的“抢救性保护”新阶段。四十八小时黄金窗口期,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开展中。工作组进驻青川传习所的当天,苍州难得放晴。阳光炽烈,无情地炙烤着青川镇河边那片狼藉的工地。巨大的蓝白彩钢围挡依旧冰冷地矗立着,隔绝了外界的视线,也像一道耻辱的伤疤,标记着这场文化劫难的现场。围挡之内,推土机碾压过的泥泞尚未干透,空气中弥漫着柴油、尘土和一种废墟特有的衰败气息。那间低矮的传习所棚屋,如同劫后余生的伤兵,孤零零地矗立在空地中央,瓦檐残破,土墙上的豁口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门框上,那张写着“青川薅草锣鼓传习所”的褪色红纸,在微风中倔强地飘动着一角,像一面不肯倒下的残旗。几辆喷涂着“金鼎地产工程保障”字样的厢式货车和一辆装备了液压升降平台的专业搬运车停在围挡入口。十几个穿着统一深蓝色工装、戴着白手套的工人,在一位表情严肃、技术员模样中年人的指挥下,正从车上卸下各种专业打包材料:防震泡沫、无酸纸、定制木箱、标签贴纸。他们的动作专业而高效,与之前那些粗暴的拆迁工人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动作专业而高效,带着一种执行重要任务的专注与审慎。当目光触及那些蒙尘的古老乐器时,一些工人的眼神里,甚至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杜涛站在传习所门口,工作组配发的“非遗保护现场监督”胸牌别在胸前,沉甸甸的。他身后是王秀芬和李想。王姐换上了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工作服,脖子上挂着一个放大镜,手里捧着一个厚重的硬皮登记簿和几支不同颜色的笔,眼神专注地扫视着现场,像一位即将踏上考古现场的学者。李想则背着沉重的摄影包和三脚架,手里端着一台专业摄像机,镜头盖子已经取下,如同警惕的眼睛,准备捕捉每一个瞬间。吴立新局长和刘彬馆长在现场短暂巡视后,因有重要会议先行离开了。马文彬主任作为工作组副组长,此刻正背着手,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与金鼎地产派来的现场协调人——一位姓孙的工程部副经理——低声交谈着,脸上挂着一种程式化的、看不出喜怒的平静。骆峰没有出现,但杜涛能感觉到,那双阴鸷的眼睛,正通过某种无形的渠道,冷冷地注视着这里。“杜科长,按计划,先从核心乐器开始打包吧?”技术员老陈走过来,语气恭敬却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感,递上一份物品初步分类清单。杜涛接过清单,目光扫过上面列出的“大鼓(彩绘)两面”、“铜锣(中号)三面”、“马锣一副”、“钹两副”……每一个名称,都对应着赵老伯生命中跳动的一部分。他点点头:“好,按清单顺序,同时做好影像记录和登记编号。动作务必轻柔,任何细微的痕迹都可能是重要信息。”“明白。”老陈转身指挥工人开始行动。工人们鱼贯进入昏暗、散发着浓重霉味和尘埃气息的棚屋。首先被小心翼翼抬出来的,是那两面蒙尘的大鼓。鼓身彩绘的图案在灰尘覆盖下依稀可辨:一面绘着翻腾的云龙,龙睛处朱漆剥落;另一面则是展翅的玄鸟,羽毛纹路精细却色彩黯淡。鼓皮松弛,边缘磨损严重,有几处明显的修补痕迹,用的是粗糙的皮料和麻线,显然是赵老伯自己的手艺。当工人用软毛刷轻轻拂去鼓面上的浮尘,准备包裹防震材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围挡入口,脚步有些虚浮。是赵雪梅。她穿着一身素净的灰色布衣,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眼窝深陷,下眼睑带着未消的红肿。眉宇间锁着深重的哀戚,仿佛刚从一场漫长的、耗尽心力的人生告别仪式中抽身。她看到那两面被抬出、即将被包裹的大鼓——父亲生命中跳动的一部分——身体猛地一晃,泪水瞬间蓄满了眼眶。她死死咬住下唇,硬生生将那即将冲出口的呜咽憋了回去,只有微微颤抖的肩膀泄露着内心的滔天巨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靠反复死遁让男主走虐文剧本+番外 赊月色+番外 野兽神明+番外 沙雕女A,秀翻星际 成了阴暗比死对头的宝贝猪 我在网上拍了个男朋友[刑侦] 高甜!爹系男友不背单词就要打手 无限地狱:被拘捕的灵魂 怪物们都被我训成小狗 豪门对照组太太咸鱼了+番外 霸宠100分:重生萌妻狠不乖,番外 河狸豆包的冒险之旅 谜题 昭昭知意 死遁后黑莲花他炸了+番外 长途夜车+番外 被读心后兄弟们学会了演戏(清穿) 群星归位之后[无限流]+番外 脉脉至遥迢+番外 雨夜归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