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传习所小院再次被专业设备占据。李静带着她的“色彩魔法师”林茵(国内顶尖美院染织系研究生)和王秀芬团队的“鹰眼”李想,组成联合数字化突击组。林茵的战场在光与色的微观世界。她带来的便携式高光谱分析仪像一只敏锐的复眼。周阿婆珍重地取出三块不同年份的靛蓝老布:“头年蓝”、“二年蓝”、“三年蓝”。林茵将探头轻轻贴近布面,仪器发出细微的嗡鸣,屏幕上瞬间瀑布般刷下密密麻麻的光谱曲线。“太惊人了!”林茵低声惊呼,指着屏幕上三条截然不同的波峰波谷,“‘头年蓝’在450-470n波段有显著反射峰,青涩明亮;‘二年蓝’峰值移至480-500n,深邃饱和;‘三年蓝’…看这里!”她放大一条在510n附近形成宽阔高原、并深深下探至近紫外的曲线,“它吸收了几乎所有短波蓝光,反射出这种…难以言喻的,带着紫罗兰调和的、沉静如夜的深蓝。这种光谱特征,是化学染料永远无法模拟的生命印记!是阳光、雨露、时间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活’的蓝!”她快速操作设备,将三条独一无二的光谱曲线连同高清显微图像(捕捉靛蓝颗粒在棉纤维上的结晶状态),精准录入“麻柳刺绣数字基因库”。每一个色阶,从此拥有了科学的“身份证”。李想的战场在历史与人的维度。他在传习所积满灰尘的档案柜深处,挖出了一本边缘卷曲、纸页泛黄的《麻柳镇绣娘名册(1980-2000)》。吹开浮尘,密密麻麻的名字和简略住址显露出来。李想和王秀芬立刻按图索骥,配合镇政府,开始了争分夺秒的“寻人”行动。结果令人心碎又愤怒。名册上登记的127位绣娘:超过60位已确认离世(名字旁被王秀芬用红笔轻轻划上十字)。40余位迁出或失联(问号标注)。仍在镇上的不足30人。而这30人中,仅有7人(包括周阿婆)仍在坚持传统手工刺绣!其余大多如周阿婆一样,白天在福生工坊“踩电闸”,换取微薄的生计。最年轻的“在册”绣娘也已52岁。全镇15-40岁女性中,竟无一人系统学习麻柳挑花!李想颤抖着手,将这份触目惊心的《麻柳刺绣传承人现状核查表》录入数据库,并拍下那本写满红叉和问号的陈旧名册。数字是冰冷的,却比任何控诉都更有力地印证了报告中的“传承断代迫在眉睫”。三、授勋与利剑:专家小组的新血当日下午,市非遗保护中心会议室气氛庄重。杜涛和艾玲共同主持“非遗真伪鉴定与风险评估小组”特别扩大会。杜涛首先展示了新鲜出炉、凝聚了两组人心血的《关于麻柳刺绣产业化进程中潜在风险分析与传承保护思路(初稿)》,重点阐释了四条传承保护思路,尤其是“规范市场冠名权”的雷霆手段。会场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有赞同,也有忧虑。“思路很清晰,但执行需要更强的专业支撑和更广泛的认可度。”艾玲适时开口,目光扫过全场,“我提议,增补三位在麻柳刺绣领域具有深厚实践经验和权威性的专家进入小组,专司麻柳刺绣项目评估。”她朗声宣布:1周素珍(周阿婆):麻柳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三蓝打籽绣”活化石。聘为“特别实践专家”。2林茵(省非遗科技小队):顶尖美院染织专业,麻柳色彩基因数字化负责人。聘为“材料与工艺科学专家”。3李想(市非遗中心档案组):资深影像记录与田野调查员,麻柳传承现状一手资料掌握者。聘为“田野调查与信息管理专家”。杜涛将三本盖着鲜红公章、印有国徽图案的“专家聘书”和装着首月专家津贴的信封,郑重地分别交到三人手中。周阿婆捧着那本沉甸甸的聘书,枯瘦的手指反复摩挲着封面上烫金的字,浑浊的眼中程赋予我们的权力,对其进行‘非遗项目真伪与风险评估’现场核查!我们要用专业和规则,为麻柳刺绣正本清源!”四、评估风暴:正本清源的雷霆福生工艺麻柳分厂的气氛从未如此凝重。评估小组的到来,不再是之前的“参观指导”,而是一场带着审判意味的“现场核查”。杜涛、艾玲走在最前,周阿婆、林茵、李想紧随其后,再后面是小组其他成员和记录人员。郑福生脸上招牌式的热情笑容有些僵硬,郑小勇则阴沉着脸跟在后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被读心后兄弟们学会了演戏(清穿) 群星归位之后[无限流]+番外 豪门对照组太太咸鱼了+番外 死遁后黑莲花他炸了+番外 我靠反复死遁让男主走虐文剧本+番外 脉脉至遥迢+番外 河狸豆包的冒险之旅 成了阴暗比死对头的宝贝猪 长途夜车+番外 雨夜归灯前 高甜!爹系男友不背单词就要打手 赊月色+番外 我在网上拍了个男朋友[刑侦] 野兽神明+番外 霸宠100分:重生萌妻狠不乖,番外 无限地狱:被拘捕的灵魂 怪物们都被我训成小狗 昭昭知意 沙雕女A,秀翻星际 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