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妞手术那天,你出去买花的那个点,那家店总共就卖了三束花。”一束康乃馨、一束玫瑰,还有一束是铃兰。只有铃兰的价格是三十九块九。而付款人的网名,正是:“斯鸠不是孟德”。所有线索,终于都串到了一起。毕然叹气:“这是我以前用过的微信名……”那时年轻,喜欢这种弯来绕去的文字迷藏。而现在,他只管自己叫“毕然”。必然,不必然。“所以,后来,是你为他点了那些外卖?”程叶想起那些订单的截图。“对,”强哥点头,“我找了个朋友,帮忙搜了这个网名。“这名字少见,也没花太多心思。最后,我那朋友跟我说,在法大的论坛上找到了。“虽说这名字出现的地儿吧,有些……”强哥有些小心地看了看毕然,欲言又止。☆、34是一场错误吗?论坛有过好时光,却都已逝去。各类手机app崛起,bbs没落了。学术交流沉底,选修介绍淹没,反倒是“某师当年评职称隐秘”“x系系花最新恋情”这类帖子还能勉强维持热度。可强哥那朋友借来法大账号,进了内部网络时,却撞见一片讨论,正吵得如火如荼。那是一连串带着火药味的网暴帖子,楼主id后跟着一大串的新回复。风波中心,是曾经的校草毕然。讨论,本是法大校友就业现状的讨论。那一年的就业市场,早已红海一片。全国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各高校扩招后的“过剩效应”持续发酵,哲学等基础学科更是成了“就业难”的重灾区,掀掉表面光鲜,毕业生就业率早就低于平均水平。对口岗位除了高校就走体制内,都是僧多粥少,顶尖院校硕士也得挤破头,才抢到个名额。“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不是输给了现实?”一个id为“考公三次败北”的校友率先发帖,字里行间满是挫败感。这人自称连续三年冲击选调生岗位未果,如今在律所做实习律师,月薪刚够覆盖房租。下头有人跟贴:“别说你了。当年的毕然,多风光啊!还是不是一样完蛋!““你说的是法大校草,表白墙常驻嘉宾,毕然?校草不是上岸了吗?”“嘿!法大史上最穷校草,考编上岸又怎样?一年就被单位开了。”校草被开的八卦迅速占据了版面,一堆老用户开始“炸尸”。“被开了?毕然?当年军训照就帅到屠版的毕然?”“是,帅有啥用?年年都领助学金的校草,放小说里是美强惨,放现实里只能攀高枝!”有人动情发长贴:“大学四年就是块浆糊,把阶级差异全糊掉了。等毕业了,就像把那层早就半透的胶封才猛然一拆,有家世的闪闪发光,没背景的,就算校草也是蒙一脸灰,只好硬扛……”楼歪了,下头出现更多爆料:“校草现在确实惨,听说在师兄宿舍蹭住。”“我作证,我有师姐干hr,说他工作找了大半年没着落。人是帅,但是不懂变通。傻愣愣的得罪了领导……”“上回学校附近看见个人,跟校草好像。一个包子还切开,能分两顿吃。真是他?”立刻有毕然的昔日暗恋者和支持者反驳:“不许造谣!”“看过他以前的辩论赛,以毕毕的才华和样貌,肯定早就风生水起!”版面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痛骂功利主义盛行,有人感慨现实残酷。争吵升级,甚至牵连到哲学系的整体评价,有人翻出就业报告,更有人尖锐提问:“没背景的普通家庭孩子,学哲学是否死路一条?”毕业即失业,谈何理想。大环境如沙漠跋涉,偏有人选了空中楼阁。是否一个错误?就在这时,“斯鸠不是孟德”向版主提交了申请,要求撤下攻击院系的贴子。有人问他算老几,紧接着,这个号发布了一条新回复:“大家好,我是毕然。”喧嚣的论坛安静下来:被人这样拉踩辱骂,竟然本尊上来,不少人都以为他是来辟谣的。然而,他很快打碎了支持者们的幻想。“我目前确实待业,也确实没能拿下正式的编制。也非常感谢师兄,为我提供了栖身的地方。”舆论顿时哗然:传闻竟然是真的,校草竟然真的失业!“我看到很多人讨论哲学与就业,讨论所谓的‘出路’。“就业市场很难,哲学生的困境有目共睹,我也确实还在求职路上挣扎。“但我想说,这是我自身能力不足,而非哲学本身的错,更不是这个环境的错。希望大家攻击我的时候,不要牵扯院系。谢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无限宇宙有限公司 错觉 祈雨 蝼蚁+番外 鱼刺骨 无可奉命 出差捡了个男朋友 夜雪初霁+番外 双探 绾骨灯 春归两相错+番外 长安醉太平 女掌柜 杀死那只人偶熊 周辞的假期 名伶 你是风 烂尾 竹马偷偷暗恋我 刃过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