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
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前朝末年的时候,昏君当道,铺张浪费,极致奢华,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
有大才子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
诗曰:“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从此之后,这元宵节,过的就更热闹了。
及至本朝,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装饰了整个世界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獅等。
对联、灯谜更是保留曲目。
同时,也是一些才子们一展才华的美好时刻。
当然,也有佳人在逛街赏灯,或许也能看中一两个才子。
有不少佳话的确是在元宵节上开始的,据说当今的礼部尚书,就是跟他的夫人,在元宵灯会上一见钟情,继而求亲,成了佳话。
而这些年夫妻俩琴瑟和鸣,礼部尚书官这么大,都没有一个侍妾,独有妻子一人;尚书夫人给他生了三子二女,五个孩子,最大的都要娶媳妇儿了,最小的还在襁褓里。
不得不说,榜样虽然只有一个,但是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多少才子都想当第二个礼部尚书啊!
因为尚书夫人是先帝的老师,是帝师啊!
帝师之女,就这么一个女儿,先帝对这位小师妹,是非常照顾的,对师弟们也照顾,可是先帝当这位小师妹,是女儿一样的照看,自然,礼部尚书就受益匪浅。
“多少人嘴上说着靠自己的才华出人头地,实际上,都羡慕死了那些靠裙带关系走捷径的官员。”王佐跟丁田一边看灯,一边小声嘀咕朝廷里的某些官员的八卦。
丁田听的是津津有味啊!
都没在意王佐将话题不经意间,给转移了。
不过等俩人看到有对对联儿、猜灯谜的时候,这再有意思的八卦也不想谈了。
丁田第一个冲了上去!
“要这个!”他指着一盏非常精巧的可以手提的小灯笼,看着王佐。
这盏小灯笼精致小巧,却是个走马灯,上头绘制的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
“这位少爷,这可是要猜谜的啊!”这盏花灯是眼前这家铺子摆出来的,一共十二盏走马灯,每一盏灯下都放着一个谜语。
丁田看上的这一盏灯下的谜语是“南望孤星眉月升”。
字呢,丁田认识,但是他不知道啥意思。
只好看向王佐。
“庄!”王佐扫了一眼,就猜到了。
“装?”丁田看了看那掌柜的:“装什么装?敢跟我装?”
“不是啊!”掌柜的哭笑不得:“谜底就是‘庄’这个字。”
王佐很是自得的给丁田解释了一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南望’指‘望’字的下部分‘王’字,‘孤星’指一点,‘眉月’指月初的月亮,像一撇。‘撇’加在‘王’字的左边,‘点’在‘王’字的上边,三部分一组合便成了‘庄’字。”
丁田听的眼冒星星:“好复杂……果然我不适合猜谜语。”
不过这盖灯,还是给丁田拿到了手里,拎着走马灯,他就美了。
看着上头画着的曹操、关公、张飞……他来了兴致:“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啊……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王佐稀奇的看着他:“你这是干什么呢?”
“唱歌啊!”丁田乐了:“没听过吧?”
“没有!”王佐摇头:“你这唱的太难听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阴湿病弱贵族食用指南 摄政王的千面火妃,番外 饥荒抢粮:我把物资收进仙府 总裁的自闭症老婆又离家出走了 金属牙套 妃冠天下:医妃很邪魅 日和的桃源乡+番外 穿成奸臣的娇软青梅,番外 劫婚 折桂CP 去码头整两根薯条 每次醒来都危在旦夕(快穿) 新芽春生 这个对象真的非攻略不可吗 金漆令 老板他每天都在破防 沉沦的校花性奴 和阴冷太监结为对食后[穿书] 兔兔娇气,但万人迷![无限] 快穿:炮灰他妈靠打脸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