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骨神神秘秘的,还想说什么,忽然看见不远处呼兰阙利正在抱着妻子骑马,脸立马瘫了下来,再没什么说秘闻的兴趣,很敷衍地回了几句就走了。
尊贵的大王子气得在后面跳脚。
六月末尾,天将近秋,今年魏朝大半国土滴雨未下,全靠农民肩挑手提打水浇地,才让粮米长得还算茁壮,但这样的气候正好到了蝗虫的爆期。
自西北起,先是小规模蝗灾渐起,接着蝗虫聚拢形成大规模灾害。飞蝗难捕,每每吃空一处就飞往下一处,地里粮食还没长成,许多农人就开始抢收,多少要保住一些收成。
辽东那边,姜命亲自下田,带领农民扑杀蝗虫,人力扑杀,火烧土埋,各种方法都试用过了,但往往这批蝗虫还没扑杀干净,就又聚拢了一批,蝗虫如云,覆盖天地。
蝗灾这种事,每隔几年就要生一次的,有大有小,文献记载时常有“岁大旱”“大涝”,其实也有“大蝗”的说法。
今年的蝗灾远姜命之前预计的那样,是非常大规模,绝对要记载入国史的大蝗灾。
与此同时林一策划好了攻入雍西的计划,就匆匆带了大桶羊油出了,鸭叫、不,凤鸣在苏赫王部上空响起,很快群鸟飞至,簇拥得林一高大如同直升机的身影逐渐飞远了。
这也是她的计划,秋收后人要打仗,秋收前鸟也要打仗!当然,对鸟来说是吃自走餐。
关中平原是蝗灾最新席卷之地,这里良田无数,地里稻麦青青,远不到收获的时节,农人几乎不眠不休地捕蝗,累了困了就睡在地里,有的人家打来草叶覆盖庄稼,有的人家想着落袋为安,哭着收割青粮。
连平时村头村尾玩闹跑跳的孩童都不闹了,小小的一只也跟着家人下田,在地里翻找虫卵,找出来就踩扁或者聚拢成一团烧掉。
几个光屁股小孩正在把找到的蝗虫卵一把一把聚在地上,大一些的孩子举起打火石正准备点火,忽然有一只麻雀飞落,也不怕人,蹦跳到土坑前啄走一粒蝗虫卵。
接着簌簌的鸟群飞落,大一些的鸟基本都不去啄虫卵,而是直接捕食蝗虫!吃得肚子都圆乎起来,就歇一歇,消化了再吃。
关中的农人全都惊呆了,从他们的视角来看,远远的只见一只巨鸟带领铺天盖地的鸟群冲入蝗云之中,惊得蝗虫四散,鸟群也跟着四散去吃虫。从前靠人力三五天都打不干净的蝗虫,半个时辰不到就飞得几乎看不见了,鸟群又再度飞走,去追捕下一个蝗云。
上了年纪的老人忙拉着村邻叩拜,“这是、这是神鸟降世,快给神鸟大人烧香上供,去杀头猪,还有鸡鸭鹅……算了算了,多杀猪吧。”
老人眼睛还行,看那头停在田垄上的神鸟大人非常明显的鸡头,有些迟疑,还是决定不杀家禽了。
林一这会儿还没走,她摆摆翅膀,低头用喙梳理战蝗时弄乱的鸟羽,今天吃虫已经吃了三五十斤,吃得很饱了。不过她也明白的,这些上供的东西只会供一会儿,这会儿天还是热,东西不会放到第二天,晚上村人就会分吃掉。
之所以这样有经验,是因为第一次的时候她觉得蛮不好意思,看人家供得那么虔诚,又怕凤鸟故事还没传过来,口吐人言吓到村民,就决定夜里去偷偷吃掉供奉的三牲果礼,然后就在村里祠堂看到了分食供品的村人啦╮(╯_╰)╭。
吃掉供品挺好的,这些人实在太瘦了,养胖一点才健康。
半个秋季的时间,林一都在以鸟治蝗,实际上不是她指挥啊,她只是见到鸟群就驱赶到有蝗虫的地方。这里的鸟脑壳很小的,看到虫子自己就会去吃,然后吃习惯了,鸟们就会下意识跟随林一,知道跟着她有虫吃,等没虫吃了就会散掉。
可鸟力有穷尽,她和鸟就算不眠不休,也最多能治理一些蝗灾严重的地界,将一个能记载入国史的“大蝗”,程度减轻到十年一度中等蝗灾的地步,而这样规模的蝗灾,到了魏朝朝堂之上就不一样了。
司农官原本姓庞,是去年才换的一个魏帝心腹,在各地上报蝗灾之后,马上上奏,称“今岁有蝗,感天子恩德,不食粮谷,自饿而死。”
萧宏不是傻子,反正品出个意思来:今年有蝗虫,蝗灾不算大。那就歌功颂德就完事了。
他还挺高兴的,事后还教训司农说,“上奏得早了,蝗虫绝食听起来不甚靠谱,郡县上报的飞鸟食之,更可以彰显朕的德行感动上天,派飞鸟食蝗,救朕子民,着太史记时,就用朕这个方案。”
司农虚心听讲,接着就听萧宏道:“遭灾的地方,今年下令减免一些田税,不减朕的,朝里这么人等着禄米,减了不好看,还是叫郡县世族免些地租,酌情减。”
司农一愣,萧宏不高兴道:“怎么?”
这年轻官员心里那一点犹豫就被天子的威严眼神给吓退回去了,但心里却门儿清,郡县之中皇权轻,明明是皇帝的份减免了都不可能减免世族的,这旨意下去也无非是皇帝面上好看些罢了。
各地捕蝗的同时也开始抢收五谷,原本遭蝗灾严重的地区还指望能减免税赋,却只得到一纸空文,等到世族派人来收税,又爆了几场小规模的反抗。
七月中旬,陕西天水郡甜谷县小张村里,三十二个饥肠辘辘的佃农打死了一名县里世族派来收粮的子弟,举起锄头踏着尸体出怒吼。
“王侯将相,生来奏是这个种嘞?额不信!”
平淡无奇的一个秋季,公子王孙携美姬秋游,世族贵女相看良人,朝堂诸公等着下今年的禄米。天水郡守上报县中有佃农作乱,啸聚为匪寇,竹简到了魏帝案头,看到可笑的三十二人这个数目,萧宏打了个哈欠随手放到一边,喝了一口妃嫔送来的冰镇枸杞莲子燕窝汤。
英雄拔剑,苍天应劫。
第1o2章
秋收刚过,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在陕西率先爆,随后遭遇重蝗灾的十几个郡接连响应,郡中世族私兵部曲有的很快将这些乌合之众打散,有的当众处刑,有的勉力抵抗,有的把乱民赶去别处,也有的郡望世族很拉跨,直接被占据了郡城。
作为第一个爆起义的郡,天水郡守李世被砍下了脑袋,郡中大大小小的世族来不及跑的被屠戮一空,杀红眼的农户挥舞着锄头镰刀乃至木棍房梁,冲入郡城“见绸衣者即打杀”。
起义军领朱大方与其弟朱二脑袋占了郡守府,因为极度痛恨世族,甚至连美人计都没吃,世族贵胄不分男女老少尽数杀死。周边村县跟着来的佃农流民们也都打定主意做个饱死鬼,每天在世族府邸里胡吃海塞,等着朝廷派大军来把他们剿灭,爷爷就在这儿,人死鸟朝天,就是不跑!
然后半个月过去了,并没有大军过来剿匪,甚至其他地方也都乱了起来。
更甚至,有的郡里流民占不到便宜,没打过世族部曲,都跑来天水郡投靠朱家兄弟了,人数从三五十个渐渐变成动不动几百流民入城求见,朱大方和朱二脑袋也是佃农出身,但兼职给村里杀猪,所以平时在村里颇有威望,可哪里见过这样大的阵仗,他们现在手底下都快聚集十多万人了。
两兄弟一合计,抓了个寒门子弟过来当军师老三,自古以来匪寨的军师都是老二,可朱家兄弟当然是老大老二,这老三也不嫌弃,对着天水郡的地图比比划划。天水郡周边三个郡:金城郡、陇西郡、安定郡,再远还有一个北地郡,值得一提的是,林一这次的目标武威郡就在金城郡的西北方位。
这不是完全无关的,各郡有守军,兵力如何暂时不说,明面上数目不小。之所以流民作乱大部分是被世族私兵打扁的,是因为守军也是苦出身,打世族啊!他不去帮着作乱就已经不错了,但你雪域这边来犯,守军是肯定会重拳出击的。
兵如水势,你这边的兵力被调走了,那空出来的地方,岂不是就和白捡一个样?
总之秋收过半,林一在那边收拾骑兵行囊准备出征前,天水郡起义军也一拍脑袋定策:分兵!朱大方带一路军攻陇西郡,朱二脑袋带一路军打金城郡,老三守家,等那边两面打下来后,就出兵打下安定郡,是的,就是这么猛!
朱二脑袋路上还琢磨呢,打下金城郡后,要是还有余力,就把那地图上画的武威郡也一起打了,他是天水郡人,这辈子都没出过郡,也不知道啥是屯田之所,啥是军事重镇。只看得到这一路上都有无数兄弟加入起义军,他的队伍很快从三万变成了五万……于是还没走到金城郡,就没有粮食吃了,只能让一部分人折返去调天水郡的粮。
那边林一选择从西线沿河过居延海抵达长城终点,辛辛苦苦扒出一条可供战马通行的道路,是的,长城是可以扒的。好多地段的长城修得都不好,尤其和雪域离得近的,我这儿土是沙土,你那儿不也是?沙土垒砌石块而已,之所以说长城难过,主要是城头上有人往你头顶倒煮开的金汁的情况下,扒长城是冒死的活儿。
但这一段长城,没有成规模的守军,听说之前是有的,但是边塞苦寒,克烈部又常年在云中定襄那一带活动,自打叶朔老元帅去世后,这一段的守军就没人来送军饷了,渐渐地连补给都断了。前两年熬不住,年轻些的都跑干净了,剩下些老的残的养活自己都困难,林一带人扒长城的时候,老兵就坐在那儿哭着骂。
扒城墙的主力是呼兰霍兰带领的野生驴子们,林一扒了会儿就吃起蝗虫来,她专门带了几车的蝗虫吃,有盐焗的有油炸的,这玩意儿喜欢吃的一直吃得停不下来,不喜欢吃的看一眼都要吐。
“老人家,别骂了别骂了,口干不干?肚饿不饿?要不要吃点?”林一很大方地递过去一把油炸蝗虫给抹眼泪直着脖子骂人的几个白老守军。
骂得最凶的那个伸手要给她拍掉,林一立马收手,“咋,不吃别给俺扒拉掉地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9.99分喜欢 路人甲如何拯救漫画世界 大小姐她直播玄学杀疯啦 红河欲 就算在猎人也要继承彭格列! 萌探探案 陈家姐弟 明枪难躲[刑侦] 千年组也存在友谊吗 富家大小姐与扶她奴奴的爱情故事 被枭雄争夺的美人 皇帝姐夫天天抓我上朝吃瓜! 别对我始乱终弃 春枝窈 逆徒,为师是你半个娘 性奴收集系统 她不嫁!!! 夫人,少帅又吃醋了!+番外 我用反派魔君修炼了 乖宝[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