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儒家善用沙包大的拳头和几斤重的竹简和对手理论,不仅以理服人,也以“力”服人。“懒得跟你废话。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可走了。到时候我们和法家一起骂你们儒家,说你们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那可有趣了哈哈哈……”邓陵驾着驴车,把浮丘伯嘲笑得七窍生烟,然后乐呵呵跑掉了。荀子听得津津有味,甚觉可喜。他的学生既有儒家,也有法家的,所以丝毫没有感觉到对方的攻击性。“太学……听起来如同稷下学宫一般。”荀子饶有兴趣道,“若当真有百家论道之处,老夫亦心向往之。”“兴许只是秦君重聚墨家的手段罢了。”浮丘伯这样说道,“毕竟秦国从商君变法以来,就一条道走到黑了。”“当今天下,再也没有比秦国更强的了。秦王如此年轻,却能广纳贤才,于我等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荀子感叹,“吾虽老迈,也想去看一看,这样的秦王,究竟能不能王天下?”“先生要去咸阳?”浮丘伯吃了一惊,“然而咸阳据此足有两千里远啊。”“倘若畏惧路途遥远,那便永远也到达不了。”“弟子非是畏难,而是担心先生的身体啊……”“我都快八十岁了,若能在临终之前得见明主,那才不枉此生。”“但先生尚有官职在身……”“那便告老吧。”浮丘伯无话可说了,只能和其他人一起收拾以竹简为主的行李,用牛车带一把年纪的老师长途远行。荀子年高德劭,弟子众多,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韩非和李斯,还有杰出的算学家张苍(后来还当了大汉丞相),专注研究诗经的毛亨,乐理大家公孙尼子等等。看这些学生们五花八门的研究方向就知道,荀子十分豁达,并不干扰弟子们的道路选择。他甚至曾经来过秦国考察,会见过昭襄王和秦相范雎,但未被重用。他也曾应春申君的邀请,担任兰陵令,临走之前还给春申君修书一封,告知自己的去向。春申君黄歇再三挽留,荀子坚持道:“老夫只是去秦国看一看,若秦王如昭襄王一般,对儒者不屑一顾,那便作罢,回程便是。”“那恐怕要让先生失望了,不曾听闻秦王重视任何一个儒者。反倒听说先生您的弟子,那个叫李斯的,在丞相吕不韦门下修书,得了秦王青眼……那李斯,是言法的吧?”荀子着实为这番话犹豫了一下,李斯虽是他的弟子,也有信往来,但离得太远,反而不如春申君消息灵通。秦王如此重法家,那信儒的概率就不大了,可荀子偏偏是儒法并重的,他这个奇特的主张很难得到君主重用。“老夫还是想去看看,无论如何,看了才会安心。”“那便祝先生得偿所愿。”不管春申君是不是真心祝愿,荀子都领他的情,告辞而去。一路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到了咸阳,联系上了李斯,却得知秦王不在。“王上在雍城举行加冠礼,一时半会回不来。”李斯忙解释道,“先生在这里住下,等待一段时日吧,咸阳最近颇为热闹。”“秦王大约何时回宫呢?”荀子问。“尚未可知。”李斯迟疑道,“最近发生了一场叛乱……”他把能说的部分都和荀子说了,当然,稍微润色了一下,强调了秦王的料敌在先和英明果决。“雍城发生了叛乱?叛军离咸阳很近?”浮丘伯很惊讶,“我们这一路走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啊。”“所以我才对王上推崇备至。”李斯笑笑,不无骄傲道,“无厚入有间,游刃必有余。[1]能将这样突如其来的叛乱处理得迅疾如风,未乱先治,甚至不影响商旅过路、黔首春耕,怎么能不算明主呢?”荀子深以为然,对秦王越发改观。山东六国有不少学者,对秦国都有那么点儿偏见,总觉得秦国除了会打仗就是会打仗,言必“虎狼之秦”,骂必“西夷”,但仔细数一数,从孝公时代开始,秦国就吸收了挺多他国的人才了。卫国的商鞅,魏国的张仪,赵国的李冰,魏国的范雎,卫国的吕不韦,楚国的李斯……鉴于卫国的存在感堪比无花果的花,并且十几年前就被魏国兼并得差不多了,如果这年代秦国能开直播间,一定会喜气洋洋地表示:“感谢榜一魏国送来的人才!你们魏国真是人才输出大国呀,秦国的崛起和强盛有你们一半功劳!”荀子本打算在咸阳安然等待,但是过了几日,李斯带回了不妙的消息。“公子受伤了,这下遭了,王上怕是要在雍城耽搁很久了。”李斯深深叹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逆时而来的恋人 猫,侦探,少女 综影视之女配的另一种人生 农家俏媳:种地养崽养汉子 万界心机炮灰,我想上位很合理吧 提瓦特新执行官又走丢了+番外 替身王妃:冥夫,求放过 瞳性恋CP 快穿之给我妈跪了 再见,赵冬生 有美清扬婉兮 萤火时代 黑心莲被始乱终弃了 觊觎难安CP 大佬宠妻有点甜 [足球]我说说而已 从此星辰不及你 招惹CP 清纯圣女,怎么成病娇了? 妃要出墙:太子今天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