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不烧佛像,但不是必须不能烧。
我可以不杀生,但不是必须不能杀。
我可以读经书,但不是必须要读经。
所有的必须和不能,都是禁锢。
我可以这样做,但不代表我必须这样做。
当你心中有“必须”的时候,就有了执念。
找到那个“必须”,找到那个“不能”,打破它,回归本真。
像婴儿一样,用无限可能性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
【篇外:】利他即是利己
“穷在闹市无人问”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没毛病。
大家之所以认同,是因为确实有很多“穷人”,住在“闹市”,“无人问”。
这是一个事实。
但归因方向错了。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表达的是别人都是势利眼。
这就好比说,自己考试没及格,去骂老师,谁让她打分低!
分数确实是老师给打出来的,但修行,修的是自己。
遇到问题,责怪别人,还是提升自己?
我们不讨论对错,只讨论利弊。
如果向内求,提升自己,随着自己越来越优秀,人会越活越开心,因为自我实现是快乐的本质。
如果怪别人,这个人也不好,那个人也不好,怪来怪去容易抑郁。
别人都不是个好东西,就自己是个好东西?
一旦有了这种偏见,还会想在这个肮脏的世界上活着吗?
也就是说,一旦把问题归因于外在,会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就是入魔。
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
所以圣人才会提醒我们,“吾日三省吾身”。
把注意力收回来,放在自己的身上。
这种思维模式很重要,可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有人懊恼:别人都不喜欢我。
喜欢,是一种需要。
向内求,问问自己:我身上有哪些特质,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
或者说,你能为别人提供怎样的价值?
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容貌?
还是让人如沐春风的谈吐?
是活泼开朗的性格?
还是替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喜欢,没有固定的标准。
任何特点都可以。
可能有人仅仅因为说话大嗓门,便让某些人感觉特别爷们、特别有安全感,所以喜欢。(当然,也可能有人感觉这样特别粗鲁,所以说,各花入各眼。)
找到我们自身的特质,再遇到欣赏我们的人,问题便解决了。
我们的优点越多,被欣赏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一个五官精致的男人,同时还特别的有学问。事业有成多金,还特别的会做饭。不但肌肉紧实,里面还装了一个非常趣的灵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告白 天尊他又在挖死对头的坟 [综英美]二代蝙蝠崽逃婚后穿越失忆了 甜妻萌宝:靳少宠翻天 论孢子果实和海贼世界的适配性 薄荷花开的日子 尔命三钱 谁同你恨海情天 穿越异世做药酒师 死去的人鱼族白月光回来了 这原本是一份便当 体质F,但开机甲[星际] 痴心绝对 太好了是咸鱼后妈,孩子有救了!+番外 战帝换龙腰子,下山祸害老婆去了 被觊觎的阴郁beta室友 灰兔子生存法则 奖励你们做朕的男妃 步天纲(番外) 装穷alpha缠上清冷ome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