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8章 破产的果阿造船厂(第1页)

第18章 破产的果阿造船厂(第1页)

十一月的海风裹挟着咸涩与萧瑟,自南洋吹向果阿。妈祖军的船队如离弦之箭,自大城府海港启航,帆影如云,乘风破浪,直指西方。而千里之外的果阿,夕阳沉没于海平线之下,最后一抹余晖洒在废弃的船坞上,映出一片斑驳的颓唐。

桑切斯坐在他那间熟悉的船厂里,木料的气息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铁锈与霉味。二十五年来,他的双手塑造过无数坚固的船身,从渔船到商船,再到战舰,每一块木板、每一根铁钉都曾在他掌下化作航海的工具。可如今,船厂的评估人正冷漠地清点着最后的设备——那台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造船锯,那堆尚未来得及使用的优质柚木,如今都成了待价而沽的废品。

"先生,这些您还要吗?"评估人指着木料问道,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在询问一筐烂菜叶的价格。

桑切斯没有回答,只是愣愣地望着窗外。海浪依旧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可他的船厂,却再也无法迎接任何一艘新船的诞生了。

他今年快五十岁了。这个年纪,早已不是重新学艺、改行谋生的好时机。他曾以为自己会在这片船坞里干到老去,死后葬在附近的教堂墓地,墓碑上刻着"造船匠桑切斯"几个字。可现在,连这点微薄的指望都被现实碾碎了。

他颤抖着跪了下来,双手交握,仰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

"上帝啊……"他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如果您还能听见一个老人的祈祷,请赐给我一个天使吧……让我能再一次,把我的船厂建立起来……"

海风穿过破败的窗棂,卷走了他的祈求,仿佛从未存在过。夕阳彻底沉没,黑暗笼罩了整座船厂,也笼罩了这个老人的余生。

"先生,这些设备您还要吗?"评估人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桑切斯没有回答。五十九岁的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敲打,那是他多年测量船材时养成的习惯。二十五年前,当葡萄牙的商船还主宰着印度洋的波涛时,他的船厂订单应接不暇。那些满载香料的卡拉维尔帆船,那些装备火炮的盖伦帆船,都从他的手中诞生,驶向遥远的澳门、马六甲和长崎。

而今,最后一艘由他监造的小型商船已在三个月前下水,之后便再无新订单。葡萄牙的衰落,大西洋对岸的巴西金矿不再喷涌财富,里斯本的国库早已枯竭,而英国人的舰队和商船正以惊人的速度蚕食着每一条葡萄牙曾经引以为傲的海上贸易路线。

"也许上帝会送来一位天使。"桑切斯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不知道的是,在遥远的英格兰,博尔顿和瓦特工厂的蒸汽机正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那些轰鸣的机械能在一日内完成十几名熟练木匠数周的工作量。钢铁切割机精准地塑造着船体构件,而不再依赖老师傅的经验与手感。在格拉斯哥的造船厂里,全铁壳蒸汽船已经在建造,它的烟囱喷吐着浓烟,速度是传统帆船的三倍,而且不受风向制约。

1800年前后,世界正经历着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在曼彻斯特,纺织厂的珍妮纺纱机取代了千百年来妇女们手中的纺锤;在鲁尔区,焦炭高炉昼夜不息地冶炼着钢铁;在伦敦的码头,起重机正将成箱的中国茶叶和印度棉花卸下,而这些机械装置很快会依靠着蒸汽动力运转。

葡萄牙,这个曾经凭借三桅帆船和勇气开辟新航路的国家,如今却无力维持其曾经辉煌的造船工业。里斯本的皇家造船厂已经三年没有接到新的王室订单,而私人船厂的处境更为艰难——没有资金更新设备,没有信贷支持扩张,更没有足够的订单维持运转。

桑切斯望向窗外,远处海面上,一艘悬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正缓缓驶过。它们的船队超过20条大帆船,让葡萄牙商船队看上去,无足轻重。

"也许上帝已经不再派遣天使了。"老人轻声说,声音里带着释然与绝望的奇异混合。

当夜幕降临果阿,桑切斯的船厂灯火熄灭。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伯明翰的工厂依然灯火通明,机器的轰鸣声穿透浓雾,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里,手工技艺让位于机械生产,风力与人力让位于煤炭与蒸汽,而像桑切斯这样的传统工匠,则如同他手中那些被淘汰的造船工具一般,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大航海时代的辉煌,正如桑切斯的船厂一样,正在世界的角落里,一点一点地沉没。

此时,东方。

1802年11月的广州城,暮色四合时,珠江水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像一匹轻纱,笼着两岸的灯火。十三行的商馆屋顶上,英国、荷兰、瑞典的旗帜在晚风中轻轻摆动,远处海面上传来外国商船的汽笛声,悠长而陌生。

城东一处僻静的院落里,五十岁的沈砚秋正伏案疾书。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案头堆积的书稿。窗外偶尔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声一声,像是时间的脚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火蒸汽之力,能驱铁马,载万钧之重,日行千里而不倦。"沈砚秋笔尖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他皱了皱眉,却未拂去,只是继续写道:"英吉利国近年要造铁甲舟,不用帆而用火,烟囱喷云吐雾,行如奔马,越洋跨海,不过月余即抵吾广州口岸......"

他放下毛笔,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望向窗外的夜空。广州城依旧繁华,丝绸、瓷器和茶叶依旧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换回白花花的银子。官府上下,从皇帝到地方官员,都以为这四海来朝的盛况会永远持续下去。

"大人,您又在写那些奇技淫巧的东西了?"书童小安端着茶盘走进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

沈砚秋苦笑一声:"奇技淫巧?小安,你可知英国人已能用蒸汽之力驱动船只和机器?他们不再依赖风力,也不再依靠人力,而是用一种叫做煤的黑石,燃烧生火,产生蒸汽,推动巨大的铁轮转动!"

"那又如何?"小安撇撇嘴,"咱们大清有四海,有八荒,天朝上国的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何须他们那些洋玩意儿?"

沈砚秋摇头叹息,目光落在案头那本翻开的《坤舆万国全图》上。地图上,大清帝国居于中央,周围环绕着蛮夷小国,那是几百年来士大夫们心中的世界图景。

"我大清自诩天朝上国,却不知海外已天翻地覆。"他轻声道,声音几不可闻,"英国人已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建起巨大的工厂,机器日夜轰鸣,织布、冶铁、造船,无一不用蒸汽之力。他们用铁船载着货物,跨越大洋,所向披靡。而我们......"

他拿起桌上的另一叠文稿,那是他几年来写就的《论泰西奇器》,详细记载了欧洲各国在机械制造、火炮技术、航海造船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那蒸汽机的神奇功用。

"这文章,我已呈递给巡抚大人,又托人转呈京城的几位大员,可有人理会吗?"沈砚秋苦笑着摇头,"他们只说我是杞人忧天,说西洋人的玩意儿再新奇,也不过是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

小安端着茶盏,站在一旁,不知该说什么。窗外,珠江上的外国商船灯火通明,偶尔传来几声异国语言的吆喝。

沈砚秋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江面上那艘英国商船的轮廓。据说那船是用蒸汽机驱动的,不用帆也能在海上航行,速度比传统帆船快得多。

"我中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若能早一日知晓这些技艺,何愁不能......"他话未说完,便摇了摇头,"罢了,朝廷上下,自诩天朝上国,视海外诸国为蛮夷,又怎会听得进这些异端邪说?"

他回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文稿末尾又添了几句:"今西方诸国,以蒸汽之力,行万里而不倦,造万物而不竭。我中华若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恐将来有悔之晚矣......"

写罢,他搁下笔,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远处,广州城的灯火依旧璀璨,仿佛这盛世将永无止境。而那江面上的英国商船,烟囱中喷出的黑烟,在星光下显得格外刺目。

沈砚秋轻叹一声,吹灭了蜡烛。屋内陷入一片黑暗,只有珠江上的点点灯火,依然在夜色中闪烁,如同遥远国度的微弱呼唤,在这沉睡的大地上,几乎无人听见。

1802年11月的巴黎,冬雨初歇。杜伊勒里宫的书房内,拿破仑·波拿巴站在一张巨大的全球地图前,手指重重地划过亚洲东南部的海岸线。

"这里!"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愤怒,"法国在亚洲几乎是一片空白!阮朝那些东方人,竟敢戏弄我们?"他猛地转身,军装上的金穗随着动作哗啦作响,"让迪普莱西去越南,要他们兑现承诺——岘港必须交给我们。否则......"手指在空中停顿,眼神锐利如刀,"我们将派远征军踏平西贡。"

与此同时,伦敦舰队街的一家小酒馆里,三个英国军官围坐在壁炉旁,威士忌的蒸汽在冷空气中氤氲。窗外泰晤士河的雾气飘进来,模糊了他们的脸。

"拿破仑控制了从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每一寸海岸线。"少校用烟斗敲了敲桌面,上面摊开一张泛黄的欧洲地图,"光是布雷斯特和土伦的造船厂,去年就下水了四十八艘战舰。"

上尉掏出笔记本,快速计算着:"加上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法国及其盟友的造船能力是英国的两倍!"他的声音颤抖,"如果让他们控制汉堡和威尼斯的船坞......"

三人陷入沉默,只有壁炉里的木柴噼啪作响。突然,少校一拳砸在桌上:"必须让首相明白——我们要在海洋上彻底摧毁法国!无论是用炮舰还是间谍,不能让他们有一艘船驶出港口,断绝他们的全部贸易!"

酒馆外,伦敦塔的钟声敲响几下。雾气渐浓,遮蔽了泰晤士河上星星点点的灯火,也遮蔽了即将席卷欧洲和世界海洋的战火阴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每日模拟:我在任务殿修无为之道  葬天碑主  恶霸小姑日常缺德  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  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  傻柱重生只为傻娥  RE,归途从追忆开始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  我的海员男友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假千金回山村后  灵墟创世录  灵异短篇故事集  物种不同也能成为朋友  靠北啊!一不小心成魔法妇女了  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  夫人今日可展颜  其实你可知  从萤  读心:我黑莲花!成万人迷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