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64章 年的世界(第2页)

第164章 年的世界(第2页)

1819年,俄罗斯共和国,已发展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其国土范围在19世纪上半叶已基本成型,涵盖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三大洲的部分地区,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俄罗斯帝国的欧洲部分是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核心区域,1819年的疆域主要包括:

1.东欧平原主体:以莫斯科为中心,东至乌拉尔山脉(欧亚分界线),西抵第聂伯河上游,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这一区域是俄罗斯传统的核心领土,包含了俄罗斯帝国的主要城市(如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农业产区。

19世纪初新增领土。

攻占波兰,并将其命名为“波兰王国”(由俄国议会管理),成为俄国的附属国。这一领土扩张使俄国势力深入欧洲心脏地带,柏林、维也纳均处于俄军的攻击范围内。

1809年,俄国从衰落的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并将其设为“芬兰大公国”(俄国附属国),进一步扩大了北欧的影响力。

1812年,俄国通过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割取了摩尔多瓦公国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今摩尔多瓦共和国大部分领土),加强了黑海北岸的控制。

在亚洲的扩张,1819年,俄罗斯帝国的亚洲领土已延伸至西伯利亚全境及中亚部分地区,成为其领土扩张的重要方向。

西伯利亚地区:自16世纪末开始,俄国通过“哥萨克探险”逐步征服了西伯利亚地区(今俄罗斯亚洲部分)。1819年,西伯利亚已完全纳入俄国版图,范围包括乌拉尔山脉以东、叶尼塞河以西的广阔区域,涵盖了今天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地。这一地区的领土面积约占俄国亚洲部分的三分之一,是俄国重要的毛皮、矿产和农业资源产地。

19世纪初,俄国开始向中亚扩张,1819年已控制了哈萨克草原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今哈萨克斯坦北部)。通过修建“额尔齐斯河碉堡线”“奥伦堡碉堡线”等军事据点,俄国逐步挤压哈萨克汗国的生存空间。此时,中亚南部的浩罕、布哈拉、希瓦等汗国虽未被完全吞并,但已处于俄国的军事威胁之下

这一时期的俄国,凭借其四千万人口数量,庞大的领土面积和军事力量,成为欧洲大陆和世界强权之一。

1819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处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转型期。这个曾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掌控东西方陆路贸易六百年的庞大帝国,此刻正被内外危机撕裂,既无法重现苏莱曼大帝时代的辉煌,又尚未找到现代化的出路。

1819年的奥斯曼帝国,疆域较其极盛时期(16世纪苏莱曼大帝时代)已大幅缩水,但仍维持着地跨三洲的“瘦长”版图:

在欧洲部分,其仍控制着巴尔干半岛的核心区域,包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北部等战略要地(尽管这些地区已出现独立运动的苗头);多瑙河流域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今罗马尼亚)名义上为奥斯曼附庸,实则半独立。

亚洲部分,小亚细亚半岛(今土耳其本土)是帝国的政治中心,但东部边境与波斯(伊朗)的冲突不断;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富庶地区虽在版图内,却因管理松散而经济凋敝。

非洲部分,埃及虽名义上是奥斯曼行省,但自1805年起已被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未来的埃及实际统治者)掌控,成为半独立的军阀政权;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西部)、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北非沿海省份也逐渐脱离中央控制,沦为欧洲列强的势力范围。

最惨痛的损失来自北方:1812年第七次俄土战争后,奥斯曼被迫将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割让给俄国,并永久失去了对多瑙河三角洲的部分控制权。

最新的克里米亚战争,奥斯曼帝国还是无功而返,对于皇帝的威信打击极大。

1819年的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是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但他的权力正被多方势力侵蚀。

耶尼切里军团(近卫军)和伊斯兰宗教领袖(乌莱玛)仍是保守派的中坚,他们仇视任何改革,甚至暗杀了试图现代化的苏丹塞利姆三世。

马哈茂德二世继位后,虽暂时隐忍,但已在暗中筹备对旧势力的清洗。

巴尔干半岛的基督教省份(如塞尔维亚、希腊)因长期受压迫,民族独立运动暗流涌动;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更是在1805年后逐步脱离中央,建立了一支效忠于自己的现代化军队。

马哈茂德二世深知帝国必须变革,但阻力巨大。但他已经着手,准备发起一次对内的血腥改革。

1819年的奥斯曼军队,仍是中世纪与近代混杂的畸形产物。

耶尼切里军团的腐朽:这支成立于14世纪的“近卫军”,本应是帝国最精锐的力量,但此时已沦为特权阶层,他们拒绝接受新式训练和武器,甚至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故意战败。

1807年,这群蠢货在与俄军的战斗中一触即溃,直接导致塞利姆三世的下台。

尽管塞利姆三世曾尝试建立欧洲式的“新军”,但被保守派扼杀。

1819年,奥斯曼仍未拥有一支真正现代化的陆军,火炮数量少、步兵战术落后,海军更是依赖陈旧的帆船。

面对俄国的扩张和埃及的坐大,奥斯曼军队屡战屡败,却无力改革。1819年,帝国在巴尔干的防御线摇摇欲坠,而黑海舰队甚至无法有效封锁俄国商船。

1819年的奥斯曼社会,呈现出繁荣与衰败并存的矛盾景象。

贸易枢纽的褪色: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仍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但欧洲列强(如英国、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控制了关税和商业特权;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农业经济因土地兼并和苛捐杂税而衰退,农民起义频发。

伊斯兰传统的坚守与西方的冲击,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仍是伊斯兰教法(沙里亚),但欧洲的启蒙思想已通过贸易和外交渠道渗透。伊斯坦布尔的精英阶层开始接触西方科技,但普通民众仍生活在传统社会中。

民族矛盾是帝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希腊人,以及阿拉伯半岛的部落民,都对奥斯曼的统治心怀不满。

1819年,希腊独立运动的火种已在地下蔓延,而塞尔维亚的自治诉求也日益强烈。

1819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像一艘千疮百孔却尚未沉没的巨轮——它仍统治着广袤的领土,却已无力抵御外部的侵蚀;它拥有多元的文明遗产,却被内部的保守势力拖住改革的脚步。

在中华国,从华夏沿海占领地区,每个月都有超过二十万移民乘坐商船,去往澳洲,加里曼丹,爪哇岛,菲律宾,印度次大陆,北美洲和非洲。

华夏国的沿海据点,沿着太平洋,印度洋和非洲南部的大西洋沿岸,开始进行定居点全面扩张。

这一次移民据点还在苏门达蜡岛,苏拉威西岛,巴布亚岛和帝汶岛四个超大型海岛上建立是大型移民据点。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殖民浪潮,从1819年年中开始拉开帷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恶霸小姑日常缺德  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  假千金回山村后  灵异短篇故事集  读心:我黑莲花!成万人迷了!  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  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  葬天碑主  每日模拟:我在任务殿修无为之道  灵墟创世录  夫人今日可展颜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  从萤  物种不同也能成为朋友  傻柱重生只为傻娥  其实你可知  我的海员男友  RE,归途从追忆开始  靠北啊!一不小心成魔法妇女了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