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205章 古巴战役前奏(第1页)

第205章 古巴战役前奏(第1页)

在整个北方战场陷入封冻的时刻,加勒比海的海上战争进入了高潮阶段,古巴战役开启。

公园1821年1月20日,大西洋舰队抵达古巴哈瓦那外海。

哈瓦那成为古巴首都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与战略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座始建于1519年的城市,最初只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岛上的第三个定居点。然而,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坐落在古巴岛西北部的哈瓦那湾阿尔门达雷斯河畔,扼守着墨西哥湾通往大西洋的门户,与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隔海相望,哈瓦那很快展现出作为战略要地的巨大潜力。1553年,哈瓦那成为西班牙帝国古巴总督的行政中心;1607年正式确立为古巴首府;1898年后继续作为古巴共和国的首都。1553年,当西班牙政府将行政中心从圣地亚哥迁至哈瓦那时,这个决定奠定了哈瓦那作为古巴政治心脏的地位。凭借其天然良港和防御工事,哈瓦那在17世纪发展成为美洲第三大城市,成为西班牙征服新大陆的重要基地和贸易中转站。

这里先是被西班牙人统治,然后是英国人,最后被美国人从英国人的手里抢过去。

1821年一月底,哈瓦那呈现出一幅典型的热带殖民城市风貌。此时的城市气候温和,正处于旱季向雨季过渡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加勒比特有的清新气息。老城区内,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建筑群在初升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兵器广场上,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的雕像巍然矗立,广场东北角的特姆普莱特神庙前,那棵曾见证哥伦布遗骨临时安放的木棉树依旧枝繁叶茂。大教堂的塔楼高耸入云,其西班牙和美洲风格的绚丽外观在晨光中显得格外神圣,登上塔楼,整个哈瓦那湾的美景尽收眼底。

哈瓦那湾入口处,1587-1597年间建造的莫罗城堡巍峨耸立,其高大宽厚的城墙和幽深的隧道系统虽历经岁月洗礼,仍保持着令人敬畏的军事要塞风貌。城堡旁的灯塔在1844年建成后就成为航海者的指引,30公里外都能看见其光芒。海滨大道上,19世纪下半叶竖立的古巴独立运动将领雕像已开始诉说着民族独立的渴望。新城濒临加勒比海的区域,宽阔整齐的街道两旁,已经出现了预示现代化进程的豪华建筑雏形。

1821年初的哈瓦那,新旧交融的特质已经显现。老城区保留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街道格局,狭窄曲折的小巷中,传统民宅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而新城则开始展现拉丁美洲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哈瓦那港内停泊着远洋巨轮,近岸12米的水深使其成为重要的贸易枢纽。这座"加勒比海的明珠"已经展现出其作为古巴首都的独特魅力。

这里既有殖民历史的厚重积淀,又孕育着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821年,哈瓦那的军事防御体系处于殖民统治的强化后期,是针对海盗袭击、欧洲列强(如英国)入侵及维护殖民统治而构建的综合性体系。其核心围绕“港口防御+城市防护+周边监控”展开,融合了城堡、要塞、城墙及了望塔等多种工事,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防御格局。

哈瓦那湾作为墨西哥湾通往大西洋的关键门户,其入口是防御重点。1821年时,莫罗城堡与圣萨尔瓦多·德拉本达城堡已形成“海湾入口双保险”。

莫罗城堡始建于1587年,1597年完工,位于海湾入口北侧的峭壁上,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城堡采用文艺复兴时期军事建筑风格,墙体厚达1-2米,设有多个火力点,修建了炮台和射击孔。

顶部平台的火炮可覆盖海湾入口,不仅成为哈瓦那的标志性建筑,更能远距离监测海上动向。

圣萨尔瓦多·德拉本达城堡位于海湾入口南侧,与莫罗城堡隔海相望,建于1590-1600年,主要用于拦截海盗及敌国舰队的横向攻击。两座城堡通过炮火交织形成交叉火力网,有效封锁海湾入口。

此外,皇家军队城堡作为哈瓦那最古老的堡垒(1558-1578年建),位于武器广场附近,曾是西班牙总督的驻地。1821年时,其功能已转向城市防御,依托坚固的石墙及城门,守护旧城核心区域。

为防止海盗或敌军攻入旧城,西班牙殖民者在17世纪末开始修建环绕旧城的城墙(murallasdeLahabana)。1821年时,城墙已较为完善:

城墙全长约5公里,高约5-8米,厚约2-3米,设有4座主要城门,如“海港门”,“乡村门”),每天夜间9点关闭、清晨开启,严格控制人员及物资进出。这种封闭式设计有效阻止了海盗的小规模突袭,也限制了外部势力的渗透。

为弥补港口及城市防御的盲区,1821年时哈瓦那还部署了多座外围了望塔与堡垒。

拉富埃尔萨城堡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高地,始建于1538年,它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二座堡垒。

1821年时已改造为信号塔,通过烽火或旗帜向城市传递远处敌军的动向。

圣拉扎罗了望塔建于16世纪,位于哈瓦那湾东侧的圣拉扎罗湾,用于早期监测来自东方的海盗船只。

1821年时,该塔仍承担着预警职责,与莫罗、圣萨尔瓦多城堡形成“海陆联动”的防御体系。

科伊马拉堡垒位于哈瓦那湾东岸的科伊马拉村,建于17世纪,旨在防御东部海域的海盗袭击。其位置靠近海湾入口,可作为前沿阵地,延缓敌军推进速度。

1821年时,哈瓦那的军事防御体系不仅是美国殖民统治的重要保障,防止古巴独立运动或加勒比海盗们的叛乱,也是其在加勒比地区战略布局的核心节点。通过“港口封锁,城市防护,周边预警”的组合,西方殖民者成功维持了对哈瓦那长达近300年的控制。

由玻利瓦尔推荐,一名来自古巴的解放者劳尔,此刻正在舰桥里向牛野介绍整个古巴的情况。

他首先用西班牙文写下一个数字:69万!

接着再次写下:克里奥尔人,黑人奴隶,自由黑人,外来白人,原住民。

然后他解释道:“土生白人(克里奥尔人):约31万,占总人口45%,是古巴的精英阶层,多为种植园主、商人和殖民地官僚。他们虽生于古巴,却极度依赖欧洲和美国的贸易保护和市场垄断,他们坚决反对独立,视殖民统治为经济稳定的保障。

第二多的人口是非洲黑奴,他们约为24万,占总人口35%,是种植园经济的核心劳动力。1790-1820年间,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为满足欧洲市场对蔗糖和咖啡的需求,一直通过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向古巴输入了27万非洲人,占同期全球奴隶贸易的13,使黑奴数量激增。他们被迫在甘蔗田、咖啡园和矿场从事高强度劳动,死亡率极高,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第三类人,是自由黑人,他们约12万占总人口17%,部分通过赎身或主人解放获得自由,但仍受种族歧视,多从事低技能工作,如手工业、家务,少数成为小商人。

第四类人,西班牙本土移民,英国第一代移民和美国来的新移民,约占总人口2%,包括殖民官员、军官和商人,享有免税、优先担任公职等特权,与土生白人存在权力矛盾。

最后一类是混血原住民后裔,少数混血人口,如穆拉托人、印第安-非洲混血,而原住民泰诺人等,因殖民初期的屠杀,仅剩零星幸存者,占人口总数已经不到百分之一。

现在古巴的黑人含黑人奴隶与黑人自由人比例已超过白人,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加剧了殖民者的恐慌他们担心类似海地革命的事件在古巴重演。”

然后劳尔继续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西班牙语单词:“蔗糖”。

他接着说到:“1821年的古巴是美洲殖民地中最富裕但最不自由的地区,我们的经济完全围绕满足西班牙及欧洲市场需求构建,完全是围绕蔗糖在构建这里的经济体系。

古巴的蔗糖业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迎来爆发式增长。这里的蔗糖产量从1775年的5600吨,到1815年飙升至4.2万吨,大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10,到1820年进一步增至约5万吨。

蔗糖出口占古巴对外贸易的70%以上,主要销往西班牙、英国,法国和美国。其中,英国因工业革命对廉价糖的需求旺盛,成为古巴蔗糖的最大买家;

制糖业催生了大量种植园(1820年超2000家),集中在哈瓦那、马坦萨斯和特立尼达等西部省份,形成“糖业革命”经济带。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假千金回山村后  从萤  其实你可知  靠北啊!一不小心成魔法妇女了  RE,归途从追忆开始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  末世降临:我是男主继妹  我的海员男友  灵墟创世录  物种不同也能成为朋友  夫人今日可展颜  恶霸小姑日常缺德  葬天碑主  每日模拟:我在任务殿修无为之道  灵异短篇故事集  重生律师,14亿人奉我为法神!  读心:我黑莲花!成万人迷了!  断亲后,我靠自己买房娶村花老婆  流水线厂花她撩人不自知  傻柱重生只为傻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