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重生汉灵帝:开局斩十常侍 > 第77章 政事堂成中枢核(第1页)

第77章 政事堂成中枢核(第1页)

晨曦刺破云层,将金辉洒在南宫德阳殿的琉璃瓦上,却照不进殿内百官沉郁的心底。连续数日的血雨腥风,让这座象征帝国最高权力的殿堂弥漫着一股难以散去的血腥气。宦官集团覆灭的尘埃尚未落定,外戚首领何进如同被拔去獠牙的老虎,蜷缩在太傅的虚位上瑟瑟发抖。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不知那御座之上的年轻帝王,下一把利剑将挥向何处。整个洛阳城,都处于一种诡异的静默与等待之中。

刘宏依旧是一身玄色衮服,冕旒垂落,遮住了他深邃的眼眸,让人看不清其中情绪。他平稳地步入大殿,升御座,接受百官朝拜。整个过程,鸦雀无声,只有衣袂摩擦和膝盖触地的细微声响。

“众卿平身。”平淡无波的声音从冕旒后传来,听不出喜怒。

百官依言起身,垂手侍立,心中却是七上八下。许多人偷偷抬眼,试图从那珠玉晃动的间隙里,窥探一丝天心。他们预感到,今日必有大事宣布。是进一步的清洗?还是对某些人的论功行赏?

刘宏没有让他们猜测太久。他微微抬手,身旁一名新任的、面容陌生且毫无宦官阴柔之气的中年内侍(由士人子弟充任的殿中侍御史)立刻上前一步,展开一卷明黄色的诏书。

“陛下有旨!”内侍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百官听诏!”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连卢植、皇甫嵩这等重臣也不由微微凝神。

“朕绍承大统,临御万方,夙夜兢兢,唯恐不逮。然察历代之弊,究政事之壅,皆因权柄散乱,枢机不明。宦官弄权于内,外戚掣肘于外,以至政令不行,纲纪弛废,此国家之大患也!”

开篇直指核心,毫不避讳地点出了帝国过去的顽疾,也让百官明白了此前那场雷霆清洗的深层原因。

“今,为革除积弊,总揽权纲,厘清政务,提振效率,以固国本而利万民,特设‘政事堂’,为帝国最高议政、决策之所!”

“政事堂”三字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百官面面相觑,低声议论骤起。这是什么机构?从未听闻!最高议政、决策?那三公九卿呢?尚书台呢?

内侍不理会下方的骚动,继续朗声宣读:“政事堂设于禁中,毗邻尚书台,非奉诏不得入。凡军国要务、官吏黜陟、财政度支、律法修订、邦交大事……皆需经政事堂合议,拟定方略,呈报朕躬,而后颁行天下!”

权力!前所未有的集中权力!这个政事堂,竟然囊括了帝国几乎所有核心事务的决策权!这简直是对原有官僚体系的颠覆!

“政事堂成员,由朕亲自简拔,不依品秩,唯才是举。”内侍的声音再次压下议论,“首批入政事堂参赞机务者——”

所有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心脏怦怦直跳。这名单,将决定未来帝国权力的真正核心!

“尚书令,卢植!”

卢植深吸一口气,出列,肃然躬身:“臣,领旨谢恩!”他面色沉静,但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激动,有沉重,更有无比的决心。他明白,皇帝这是要将千钧重担,压在他们几人肩上。

“大司马,皇甫嵩!”

皇甫嵩甲胄未卸,踏步出列,声如洪钟:“臣,领旨!”他不懂太多繁琐政务,但他代表着军方对皇帝和新政的绝对支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政事堂决策能够强力推行的保障。

“侍中,荀彧!”

一个相对年轻,但气质沉静儒雅的身影越众而出,深深一揖:“臣,荀彧,领旨谢恩!”他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作为新生代官员的代表,其内政长才和战略眼光早已得到皇帝和重臣的认可,他的入选,象征着新鲜血液的注入。

“将作大匠,陈墨!”

这个名字的念出,让朝堂再次一片哗然!一个工匠出身的人,竟然能位列最高决策机构?!然而,想到北伐、平叛乃至新政中那些层出不穷的利器、农具和工程,想到皇帝对“格物致用”的推崇,许多人又沉默了。技术,同样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御史中丞,王允!”

一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的中年官员出列,他是并州名士王允,以刚直不阿着称,在清理宦官余孽中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臣,领旨!”他的加入,意味着监察体系也被纳入了这个核心决策圈。

“另,擢升曹操为典军校尉,领羽林骑,兼参议政事堂军事。”这算是一个预备席位,既肯定了曹操的才能和功劳,也给了他接触最高决策的机会,加以培养。

名单宣布完毕,核心班底赫然成型!文有卢植、荀彧总揽全局,武有皇甫嵩坐镇,技术有陈墨支撑,监察有王允把关,甚至还有曹操这样的后起之秀。结构合理,涵盖了帝国运转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皇帝刘宏的绝对忠诚,以及推行新政的决心!

“即日起,原尚书台部分职能并入政事堂,三公九卿依职司,向政事堂负责。所有奏疏、文书,直送政事堂分类处理,紧要者即刻合议,日常政务由轮值大臣批阅,定期汇总于朕。”刘宏的声音从御座上传来,为这场权力结构的巨变一锤定音。“宦官,不得再预闻任何政事!”

干净利落,彻底将宦官踢出了政治舞台。

没有给百官太多消化和质疑的时间,就在当天下午,设于禁中一处僻静殿宇,悬挂着刘宏亲笔所书“政事堂”匾额的新机构,便开始了第一次正式运转。

殿内陈设简洁而庄重,巨大的沙盘、悬挂的巨幅地图、分类明确的文书架一应俱全。卢植、皇甫嵩、荀彧、陈墨、王允五人围坐一案,曹操列席旁听。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宦官侍立,只有几名精干的书吏在一旁负责记录和传递文书。

第一项议题,便是如何处理张让等宦官抄没的巨额家产。

荀彧早已准备好详细账目和分配方案:“陛下,初步清点,查抄所得金银、铜钱、珍宝、田产、宅邸,折合五铢钱约计五十亿。臣建议,三成即刻划入国库,填补历年亏空及支撑日常用度;四成设立‘新政专项基金’,用于后续水利兴修、农具推广、官学建设等;剩余三成,部分用于犒赏此次平乱有功将士及抚恤阵亡者家属,部分作为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条理清晰,分配合理,兼顾了国家、民生与军队。

卢植补充道:“此外,那些与宦官勾结、罪证确凿的商户、豪强所抄没的田产,应尽快纳入‘假民公田’体系,招募流民耕种,收取定额田租,以安民心。”

“此事需监察司密切跟进,防止地方胥吏从中盘剥。”王允立刻接口,明确了监督责任。

“善。”卢植点头,看向皇甫嵩,“大司马,军中赏罚抚恤细则,还需您尽快拟定。”

皇甫嵩言简意赅:“三日内,必呈报政事堂。”

整个过程,高效、务实,没有任何推诿扯皮,决策迅速形成。与过去一份奏疏在各部门间流转数月,最终被宦官扣下或篡改的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别。

随后几日,积压的政务在政事堂的高速运转下被迅速厘清。各地关于新政推行的奏报、边境军情、财政度支……各类文书如雪片般飞来,又在几位大臣的分工协作下,被迅速处理、给出初步意见,重要的呈报皇帝裁决,不重要的直接按律例和既定政策批复。朝政运转的效率,何止是提升,简直是脱胎换骨!

刘宏并没有过多干涉具体事务,他更多的是在审阅政事堂呈送上来的处理意见和汇总报告。他看着卢植对经典的精妙运用以制定政策,看着荀彧对数字的敏锐把握以调配资源,看着皇甫嵩对军务的熟悉以整饬武备,看着陈墨用工匠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看着王允以铁面维护着新政的纪律。

他站在南宫最高的楼阁上,俯瞰着脚下这座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的宫城和帝都。宦官消失了,外戚偃旗息鼓,一个以“政事堂”为核心的、高效且忠诚的新中枢已经建立起来。皇权,从未如此集中而稳固。

然而,刘宏的目光并未停留在此刻的顺畅之上。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栏杆。政事堂解决了中央决策的问题,但帝国的肌体,尤其是地方州郡,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豪强,他们真的会甘心接受这一切吗?新政的利剑,接下来,必须要指向更广阔的天地,而那,必将触动更为顽固的利益根基。

“传旨,”他淡淡地对身后的侍从说道,“令政事堂诸臣,三日后,朕要与他们商议……‘度田’与‘考成’之法的推行细则。”

一场新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青史照山河  [综英美]公司职员爆改刺客大师  死对头双双失忆后  孤掌  硝烟淬骨劫红颜,涅盘真火铸圣巅  秦宫绮梦:幼师穿越之皇后养成记  缺爱小少爷的专属Daddy  快穿:娇媚宿主一撩,反派钓成狗  苏家风云录:四杰逆天行  洗白我是专业的[快穿]  重生71年带空间,嫁糙汉  穿成恶雌,五个兽夫跪求我别走  凤凰玦  古穿今之可爱小厨娘的腹黑影帝  ASI超级个体之宇宙心流  被顶级向导狂追  我开局入赘了宇智波  丧尸老公喂养日记  第七子,血字遗诏  京阙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