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类意象:“冇有知”的浪荡者
在描绘完自然的危机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人类自身,提出“我哋冇有知村度嘅命仔”,“命仔”在粤语中是“性命”“生命”的意思,“冇有知”即“不知道”“不了解”,这句话意为“我们不了解村里的生命”,这里的“村”可以理解为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村,“村里的生命”既包括其他生物的生命,也包括人类自身的生命。
诗人为何说“我哋冇有知”?因为人类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早已忽略了对生命的敬畏。当“欲火”焚身,烧向自然时,人类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种破坏最终会影响到自身的生命。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类生命的“本”,便是自然,没有自然的滋养,人类的生命便无从谈起。但人类却“冇有知”这个“本”,依然在肆意破坏自然,这正是人类的悲哀。
接着,诗人描绘了人类的未来:“第日带住啲博弈行李环宇浪荡”。“第日”即“将来”“日后”,“博弈行李”是一个极具深意的意象。“博弈”象征着人类之间的竞争、争斗,无论是经济上的竞争、政治上的博弈,还是资源上的争夺,都是“博弈”的体现;“行李”则象征着人类在博弈过程中所携带的负担——对利益的贪婪、对权力的欲望、对他人的算计。当人类带着这些“博弈行李”“环宇浪荡”时,意味着人类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只能在宇宙中漂泊,却找不到归宿。
这个意象让人联想到《圣经》中的“失乐园”,人类因为偷吃禁果,违背了上帝的意志,被逐出伊甸园,从此开始了苦难的生活。而在《丛林度嘅奔腾》中,人类则是因为自身的欲望,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最终成为“环宇浪荡”的流浪者,这与“失乐园”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人类过错的警示,对人类未来的忧虑。树科通过“博弈行李”“环宇浪荡”等意象,将人类的生存困境具象化,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如果人类继续沉迷于欲望的“博弈”,最终将失去自己的家园,陷入无依无靠的浪荡之中。
三、主题意涵:对弱肉强食法则的批判与对人类命运的叩问
一首优秀的诗歌,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更要有深刻的主题意涵。《丛林度嘅奔腾》的主题意涵极为丰富,既包含对弱肉强食法则的批判,也包含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在层层递进中,引发读者对自身与自然、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一)对弱肉强食法则的批判:从自然到人类的延伸
诗的开篇便提到“唔使讲喺阴森森度嘅搏杀,单单话嗰种我哋嘅弱肉强食闹剧”,这里的“搏杀”是自然的弱肉强食,而“我哋嘅弱肉强食闹剧”则是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诗人将自然的弱肉强食与人类的弱肉强食区分开来,认为自然的弱肉强食是生存的本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手段(尽管在“阴森森”的描述中带有一丝残酷),而人类的弱肉强食则是“闹剧”,是违背道德与伦理的行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人类社会中,弱肉强食的法则表现为对资源的掠夺、对弱势群体的压迫、对其他国家的侵略等。从历史上的殖民掠夺,到现代社会的经济垄断;从贫富差距的扩大,到地区冲突的不断,都是人类弱肉强食“闹剧”的体现。诗人用“闹剧”一词来形容人类的弱肉强食,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这种弱肉强食并非必要,而是人类为了自身的欲望而制造的荒诞剧,它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破坏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法则,正是套在人类身上的“枷锁”,它让人类失去了自由与平等,陷入了无休止的争斗之中。树科通过对人类弱肉强食“闹剧”的批判,呼吁人类摆脱这种“枷锁”,重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秩序。
(二)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危机与反思
诗中描绘了“欲火”焚身、“烽烟四围,遮住日月”的危机场景,又提到人类“冇有知村度嘅命仔,第日带住啲博弈行李环宇浪荡”,这实际上是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如果人类继续沉迷于欲望的追逐,继续践行弱肉强食的法则,那么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
诗人的答案是悲观的——人类将失去家园,成为“环宇浪荡”的流浪者。但这种悲观并非绝望,而是带有警醒的意味。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悲观的未来,希望引发人类的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是否应该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弱肉强食的法则,追求和谐与共生?
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问题不断加剧;同时,人类社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贫富差距、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树科的这首诗,正是对这些现实问题的回应,它提醒人类,要正视当前的危机,反思自己的行为,否则,诗中描绘的“环宇浪荡”的未来或许会成为现实。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要实现“诗意地栖居”,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树科的《丛林度嘅奔腾》,正是通过对人类命运的叩问,呼吁人类回归“诗意地栖居”的本质,放弃欲望的追逐与弱肉强食的法则,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四、诗学价值:粤语诗的创新与现实关怀
《丛林度嘅奔腾》作为一首粤语诗,不仅在语言上实现了方言与诗性的完美融合,在主题上也展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从粤语诗的发展来看,树科的这首诗为粤语诗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长期以来,粤语诗的创作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方言的局限性、读者群体的狭窄、与主流诗歌的疏离等。但树科在这首诗中,没有被这些困境所束缚,而是将粤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用粤语的口语化词汇增强诗歌的亲和力,用粤语的丰富声调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同时将主题聚焦于人类共同关切的生存危机,打破了方言的界限,让粤语诗拥有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和更深远的影响力。这种创新,为粤语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方言诗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从现实关怀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许多诗人沉迷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导致诗歌与社会脱节。而树科则始终关注现实,将目光投向自然生态与人类命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忧虑与思考。这种现实关怀,让诗歌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大众,发挥了诗歌的社会功能——警醒世人、引领思潮。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树科的《丛林度嘅奔腾》,正是“为时而着”“为事而作”的典范,它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问题,让诗歌成为反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也极具特色。诗歌篇幅短小,却层层递进,从自然的“搏杀”到人类的“弱肉强食闹剧”,从“欲火”焚身的危机场景到人类“环宇浪荡”的未来,逻辑清晰,情感饱满。开篇的“唔使讲……单单话……”句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自然与人类联系起来;中间对“欲火”与“烽烟”的描绘,营造出强烈的危机氛围;结尾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则引发读者的深思。这种紧凑的结构,让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集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五、结语
树科的《丛林度嘅奔腾》,是一首极具诗学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粤语诗。它以粤语为载体,将方言的生命力与诗性完美融合;以丰富的意象,构建出从自然到人类的危机图景;以深刻的主题,批判了弱肉强食的法则,叩问了人类的命运。在这首诗中,我们既能感受到粤语的独特魅力,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人类的深切关怀。
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丛林度嘅奔腾》这样的诗歌,它提醒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要为人类的未来负责。同时,它也为粤语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只有将方言的特色与时代的主题相结合,才能让方言诗焕发出新的活力,才能让诗歌在新的时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树科用他的诗歌告诉我们,诗歌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责任的担当。愿我们能在这首诗的警醒下,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的自然家园,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让“环宇浪荡”的未来永远不会到来,让人类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阴鸷男主成了我寡嫂 用柯学的方式阻止发刀 法老的宠妃1 造反大师 在电竞文里又封神了 末世捡到前妻后 法老的宠妃2 阴湿男鬼觊觎的脸盲美人 她谋 深眠 穿越之我家有男媳 11处特工皇妃(特工皇妃楚乔传) 七零咸鱼继母的养娃日常 太子的外室美人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清穿) 嫁给一个老皇帝 开局开出蛊罐,叮,开出无线寿命 社恐雄虫被强制匹配后[虫族] 万人迷[快穿] 法老的宠妃3终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