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味谱》编成时,正值开春。皇太孙让人用“共生布”做了封面,上面绣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里面飘着江南的笋、西域的羊肉、北疆的蘑菇,还有南洋的椰片,像把天下的烟火气都缝进了布里。
“这谱子不教山珍海味,”他对来求书的厨子们说,“专教老百姓能做的菜。比如岭南的生姜炒椰肉,江南的椰粉蒸糕,都是用寻常东西,做出不寻常的味道。”
厨子们捧着谱子,如获至宝。江南的点心铺老板回去后,用西域的葡萄干代替豆沙,做出的米糕甜而不腻;北疆的牧民则学着用中原的酱油,炖出的羊肉带着酱香,连不爱吃羊肉的中原商人都赞不绝口。
消息传到碎玉轩,沈清辞正和萧煜剥新收的花生。她笑着说:“以前总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现在倒好,十里不同的味道,也能炖在一个锅里了。”
萧煜剥了颗花生扔进嘴里:“味道通了,人心自然就通了。”
岭南的混种稻试种成功后,农官们带着新稻种去了更多地方。在江南的水乡,他们教农户把混种稻种在梯田里,利用南洋稻耐湿的特性,让水淹过的田也能丰收;在河西的沙地,他们则用淮南的“秸秆还田”法改良土壤,让混种稻在沙地上扎了根。
秋收时,皇太孙去河西巡查,看到沙地边缘长出的稻穗,金黄中带着南洋稻特有的微红,像给沙漠镶了道金边。老农们拉着他的手,往他怀里塞新米:“小殿下,这米又香又有嚼劲,比普通稻米好吃!”
他捧着新米,忽然想起自己十二岁时在东海送蚕种的日子。那时他以为种子只是种子,如今才明白,每一粒种子里都藏着跨越山海的情谊——南洋的稻种带着海风的湿润,中原的稻种带着土地的厚重,混在一起,才长出了最踏实的味道。
回到京城,他让人把河西的新米送到御膳房,用《天下风味谱》里的法子,做了道“四海稻花香”——新米煮成饭,拌上西域的奶酪、江南的桂花、南洋的椰丝,香得让人垂涎。
他特意把饭送到碎玉轩,给萧煜和沈清辞尝。沈清辞舀了一勺,米香里混着奶香和花香,眼睛一亮:“这味道,像把天下的春天都吃进了嘴里。”
“等明年,”皇太孙说,“我要把这混种稻的法子刻到石碑上,让更多地方的人都能种。”
这年冬天,南洋的使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的国王用中原的“互助坊”模式,在南洋建了渔村互助队,渔民们一起出海、一起晒鱼干,日子比以前富裕多了。使者还带来了渔民们做的鱼露,说要请中原的厨子,用这鱼露做道新菜,加进《天下风味谱》里。
皇太孙立刻请了京城最好的厨子,用南洋的鱼露、岭南的生姜、中原的五花肉,炖了道“四海一锅香”。肉香里带着鱼露的鲜、生姜的辣,竟比寻常红烧肉多了几分清爽。
“这菜该叫‘共生肉’,”萧煜尝了一口,笑着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最香。”
除夕那天,皇宫的年夜饭桌上,摆满了各地的风味菜:南洋的鱼露红烧肉,江南的椰粉桂花糕,西域的奶酪烤饼,北疆的姜汁奶茶。皇太孙给萧煜和沈清辞夹菜,看着他们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忽然觉得,这满桌的菜,比任何金玉珠宝都珍贵。
“爷爷,奶奶,”他轻声说,“您看这桌子,多像咱们的天下啊,热热闹闹的,什么都有。”
萧煜放下筷子,看着窗外的烟花,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沉淀:“是啊,以前总想着守住江山,现在才知道,江山不是靠守的,是靠大家一起种出来、做出来、过出来的。”
沈清辞握住皇太孙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碗筷传过来:“你做得很好,比我们当年做得好。因为你知道,让百姓的锅里有热饭,比让皇宫里有珍宝更重要。”
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同源堂前的石碑,照亮了碎玉轩的海棠树,也照亮了皇太孙年轻的脸。他知道,这天下的故事,就像这满桌的菜,永远有新的味道加进来,永远热热闹闹,永远生生不息。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添柴、加火,让这烟火气,永远温暖万家。
喜欢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请大家收藏:()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为我心动[快穿] 九霄战龙诀 不可以叫妈妈哦[娱乐圈] 缄默者 乙女向短篇 被迫和死对头上婚综后 太子今天变前夫了吗 觊觎哥哥朋友 纵你娇矜 在无限游戏拯救死对头 女A的品格[娱乐圈] 东京房东生活 她照亮我[破镜重圆] 半衰期 我家恶毒女配绝不是黑莲花! 文薰的民国日常 为我心动[无限] 成为万人迷的老实人丈夫 坏齿 离婚六年后,他看不见了  [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