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位重臣面色严肃,或沉思,或低语,目光都聚焦在御案前那巨大的军事舆图上。李世民更是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划动着,周身散发着一种锐利而压抑的气息。
杜远心中顿时“咯噔”一下。这阵容,这气氛,绝非寻常政务!肯定是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依礼参拜:“臣杜远,叩见陛下。”
李世民似乎才从深沉的思虑中回过神,抬了抬手,语气有些疲惫:“平身吧。一旁听着。”
杜远依言起身,小心翼翼地退到程咬金和下首的位置,竖起耳朵聆听。
只听李靖正在沉声分析:“……突厥颉利可汗虽于去岁被击退,然其主力未损,今冬雪灾,牛羊冻毙甚众,其内部必然生乱,兵力亦较往年虚弱。此乃天赐良机……”
房玄龄补充道:“然突厥骑兵来去如风,其王庭位置飘忽不定。若大军征讨,耗费巨大,若寻其主力不得,恐徒劳无功,反损我军士气。”
杜如晦咳嗽了几声,接口道:“需有一支精锐,能长途奔袭,直捣黄龙……”
长孙无忌则更关心粮草后勤:“若发大军,粮草辎重如何保障?塞外苦寒,路途遥远,非中原可比。”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焦点逐渐清晰——陛下决心已定,要趁此寒冬,远征突厥,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一雪渭水之盟的前耻!此刻商议的,是如何打、何时打、由谁打以及后勤保障等具体方略。
杜远听得心惊肉跳。远征突厥!这可是贞观前期最重要的一场灭国之战!他隐约记得李靖好像就是一场奇袭定乾坤,但具体细节和时间,他一个理工男哪里记得那么清楚?
看样子,大的战略方针似乎已经初步拟定,李靖挂帅的可能性极大,各位重臣也基本达成了共识。
就在这时,李世民的目光无意中扫过努力缩小存在感的杜远,似乎才想起自己把这个“福将”叫来的初衷或许是想问问有无利于行军或后勤的“奇技淫巧”。他随口问了一句,更像是打破沉闷气氛的调侃:“杜远啊,你鬼点子多,对于北击突厥,可有什么奇思妙想?莫非又能弄出什么新奇军械不成?”
众臣的目光也暂时从舆图上移开,略带好奇和一丝好笑地看向杜远。一个弄庄稼、做生意的县子,难道还能对军国大事有什么见解?
杜远被点名,心里一慌,他哪懂什么古代战争啊?但皇帝问话又不能不说。他努力回忆着模糊的历史片段,好像记得李靖确实是靠一场大胆的奇袭直接端了突厥老窝……
于是,他硬着头皮,凭着那点模糊印象,有些不确定地、小心翼翼地说道:“回陛下,臣……臣不懂军国大事。只是……只是觉得,突厥幅员辽阔,若大军缓慢推进,确实易被其察觉,以逸待劳。
或许……或许可以派遣一支绝对精锐的骑兵,抛弃辎重,轻装简从,凭借向导和精准情报,不顾一切长途奔袭,直插其腹地王庭……所谓……擒贼先擒王?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他说得磕磕巴巴,毫无底气,完全是一种“我也不是很懂我就随便说说”的状态。
果然,他话音刚落,程咬金就先嗤笑出声:“嘿!杜小子,你说得轻巧!塞外茫茫雪原,找不到路咋办?遇上大风雪咋办?迷路了咋办?就算找到了,几千人去打人家几万人的王庭,不是送死吗?”
就连李靖也微微摇头,他虽然也倾向于奇袭,但杜远这说法太过理想化和冒险,缺乏具体的后勤、路线、情报支持,近乎儿戏。
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相视一笑,觉得这年轻人果然还是更适合搞发明创造,军旅之事非其所长。
李世民也只是笑了笑,并未当真,摆摆手道:“好了,朕知道了。奇袭虽好,亦需天时地利人和。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且先退下吧,若有用于军旅后勤的巧思,再来报与朕知。”
杜远如蒙大赦,赶紧躬身退出了两仪殿。走出殿门,被冷风一吹,他才松了口气,暗自抹了把冷汗。刚才真是班门弄斧,差点闹笑话。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后,李靖却看着舆图,若有所思。虽然杜远的话听起来幼稚,但“精锐奇袭”、“直捣王庭”这个核心思路,却与他内心深处某个酝酿已久的冒险计划不谋而合,只是他思考得远比杜远深远和周密得多。李靖的手指,无声地在舆图上某个隐蔽的位置点了点。
殿内的讨论,继续朝着更深、更具体的方向进行着,一场即将震动草原的风暴,正在这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悄然成型。而杜远那看似无心的“随口一说”,或许也在某些人心中,投下了一颗微小的石子。
喜欢老李,你想屁吃了!请大家收藏:()老李,你想屁吃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汉末烽烟,特种兵王的争霸之路 带着全家去种田[九零] 折玉衔珠 也许是免费 死遁后冷淡师尊疯掉了 木筏求生,天赋变身金蛇 拿着女配剧本和女主HE了[快穿] 太初纪元:道起鸿蒙 时空雷主 除我之外,全员恶人 洪荒之盘古后裔 健壮老太,掀翻一切 子时将至 强取豪夺了黑月光 鹿神长歌 谁说女子不能称帝? 限制文女配每天都在捅娄子 铃中记:太建北伐 “神明”咒灵想当人 养西国大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