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孤幸承圣主恩眷,蒙旨进爵为王,镇抚中原,当为天下守安。今有不良之徒,悖逆作乱,窥伺朝野,妄图倾覆社稷、涂炭生民,其罪当诛!”
念到“不良之徒”时,张老书生的声音沉了几分,围听的百姓也瞬间安静下来。
这段日子,谁都听过“不良人”的名号,那些穿黑衣、会暗杀的人,前阵子带着晋贼在洛阳搅得鸡犬不宁,连怀、泽数州都遭了殃。
如今定安王要拿他们,倒是大快人心。
“为正纲纪、靖平祸乱,孤今布告四方:凡天下军民人等,有能察得不良人踪迹、献报实信者,即赏钱五十贯!”
“五十贯?!”李老汉猛地惊呼出声,手里的锄头都差点掉在地上,“这得是多少钱啊!”
旁边的货郎也咋舌:“要是能抓着一个,岂不是能盖好几间瓦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老书生没理会众人的骚动,接着念道:“有能亲手斩杀不良人、持其首级为证者,赏钱二百贯!”
“若有知情不报、隐匿不良人者,依律连坐,与匪同罪;敢与不良人勾结、助其为恶者,立诛其三族,绝不宽宥!”
“连坐?诛三族?”人群里的议论声瞬间变了调,方才还想着“抓不良人领赏”的百姓,脸上多了几分惧意。
一个穿长衫的商人小声嘀咕:“这大王是动真格了,以后见着衣着、行踪怪的,可得躲远点。”
最后,张老书生念出榜文的结尾:
“自榜文张贴之日起,各州县官吏须严督执行,军民同心捕剿。有能建功者,孤必不吝厚赏;敢违此令者,定当严惩不贷!特此告示,咸使闻知。”
榜文念完,百姓们还围着不肯散。
有人盘算着怎么留意不良人踪迹,有人叮嘱家里人别惹上麻烦,还有人指着榜文末的“定安王印”啧啧感叹:
“要我说呀,这可是好事儿。咱中原好不容易安稳了个些年,可不能让这些乱党给搅和了!”
而此刻,远在百里之外的宋州客栈外,同样的榜文刚贴上墙,便被一个戴着斗笠的男人看在眼里。
他指尖攥紧了腰间的短刀,眼底闪过一丝寒意,转身便消失在街角。
ps:
国号的建立与建立王朝者有关。
举例子朱元璋,之所以“明”为国号。
他早年加入的红巾军就是以明教为精神纽带建立的。而韩林儿自称小明王,江淮等地小明王政权有统治基础,所以直接用明作为国号比较容易获得民众认同。
而曹魏有些不同,他以禅让的形式从汉手中接过政权。(虽然是逼迫,但符合古代天命转移的正统)
而曹魏的地盘也是曹操自己打的,自己治理多年,民心归附,所以他自建国号“魏”。
主角的经历有些像曹魏,他虽然说篡权拿了中原,但实际上各地节度使基本都是反的,他只占了一块腹地。
各地节度使包括天下,是他自己打下来的。
再加上他之前的仁政,数年经营,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他被称为“在世周公”。
所以他在中原民间是有群众基础的,民心所向——开创新王朝是可以的。
这个时候以王爵称号作为国号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定安不太合适。
战国魏国,曹魏,冉魏,翟魏,北魏,东魏,西魏,以魏作为国号的政权实在太多。
如果想独立于上下朝代的话,可以用“乾”作为国号。
理由:“乾”字格调够高、寓意适配君主身份,适合想突出“开创天命、至高权威”的王朝定位。
“乾”源自《周易》,是六十四卦之首“乾卦”的核心,象征“天、阳刚、君主、万物创始”。
如“乾为天”,天然与“君主权威、天命所归”绑定——对已掌控中原十数年、凭战功立国的王爵而言,用“乾”可借传统易学文化,将自身统治拔高到“顺天应人、开创盛世”的层面,比普通国号更显“天命正统”。
你们怎么看?主要是不想把别的王朝的颜色带到这个主角创建的王朝身上,“比如魏、明。”
虽然明是后面的,毕竟主角是穿越者,取魏和明的话,总感觉把别人的色彩强加在了自己身上。
反正是自己打下的天下,就开创新王朝。
喜欢罡子,你死了,我可就要称帝了!请大家收藏:()罡子,你死了,我可就要称帝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雾光:共振(gl) 并轨(校园1v1) 萌宠特攻 酸糖【兄妹骨】 给闺蜜当站姐那些年[系统] 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替嫁成了顶流舅妈[九零] 治愈大舞台,有伤你就来 某咒术高专的最优解 只好用医术震惊娱乐圈 狗绳拴我哥(骨科1V1) 虐文女配拖家带口回村种地 皇上,您发配边疆的废物称帝了! 金点子短篇合集 重回反派师尊八岁时 长夜寄 转生成神悟树庭学者但降落地错误[星铁] 来自星痕十二宫的觉醒 [星铁]仙舟人生模拟器 你们公测怎么不通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