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长安,第一场雪刚过,青石板路上覆着一层薄雪,踩上去咯吱作响。李府的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却掩不住空气中的几分紧张。
李老郎中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论语》,眼神却没落在书页上,而是频频看向站在对面的李逸。自上月“逸品号”从西域带回大批香料、珠宝,李治在朝堂上特意夸赞李父“教出好儿子,为大唐海上贸易立大功”后,李老郎中这几日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萦绕在他心头多年的执念——让李逸参加科举,挣个“正途出身”。
“逸儿,你可知陛下前日召见我时,除了夸你,还说了什么?”李老郎中放下书卷,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李逸刚从“逸品轩”回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雪气,他接过侍女递来的热茶,轻声问道:“父亲,陛下还说了什么?”
“陛下说,你‘实干有余,功名不足’。”李老郎中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期盼,“咱们李家虽是商户出身,可你如今已是户部郎中,又有学院、商船队的事业,若是能再考个科举功名,那便是‘文武双全’的体面人。日后在朝堂上,谁还敢说你是‘商人出身,难登大雅’?”
李逸手中的茶杯顿了顿。他穿越到唐朝两年,早已习惯了用实干证明自己,对科举这种“死记硬背八股文”的制度向来不感兴趣。更何况,他对八股文一窍不通,连《论语》《孟子》都是这两年为了和官员打交道才粗略翻了翻,哪有信心参加科举?
“父亲,科举考的是八股文,讲究‘代圣贤立言’,儿子连基本的格式都弄不明白,怕是考不上。”李逸试图解释,“而且儿子如今的事业,无论是学院还是商船队,都能为大唐做实事,未必需要科举功名来证明自己。”
“你懂什么!”李老郎中猛地一拍桌案,语气激动起来,“商人做得再大,挣的钱再多,在世人眼里也只是‘逐利之徒’。可科举出身就不一样了,那是‘天子门生’,是正途!你看苏将军、程将军,哪个不是有功名在身?就算你如今受陛下赏识,可没有科举出身,日后在朝堂上始终矮别人一截!”
李逸看着父亲激动的神情,心中满是无奈。他知道父亲的执念由来已久,李老郎中年轻时也曾参加过科举,可惜屡试不第,才转而从商。如今看到儿子有机会“弥补”自己的遗憾,自然不肯轻易放弃。
“父亲,儿子明白您的心意,可科举真的不适合我。”李逸还想再劝。
“没有适不适合,只有愿不愿意!”李老郎中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强硬,“我已经托人给你报了春闱,还有三个月时间,足够你好好备考。从今日起,你就闭门读书,‘逸品轩’和学院的事,暂且交给下属打理,等考完科举再说!”
看着父亲不容置疑的眼神,李逸知道再争辩也无用。他了解父亲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绝不会轻易改变。更何况,父亲也是为了他好,希望他能在朝堂上“更体面”。无奈之下,李逸只能点头答应:“好,儿子听父亲的,参加科举。”
李老郎中这才露出笑容,连忙从书架上搬下一堆书籍:“这些都是我当年备考时用的《四书章句集注》《八股范文》,你好好看,有不懂的就问我。我还请了前几年的科举状元,每周来家里为你讲解八股文的写法,定能让你有所收获。”
李逸看着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书籍,只觉得头都大了。这些书全是晦涩难懂的古文,还有那些死板的八股格式,让他一个习惯了现代思维的人实在难以接受。
接下来的几日,李逸被迫开始了“苦读”生活。每日清晨,天不亮就被父亲叫起来背书;上午跟着前科举状元学习八股文的“起承转合”;下午则要对着范文仿写,可写出来的文章总是被状元评价“过于直白,无圣贤之风”。
“李公子,八股文讲究‘代圣贤立言’,要模仿孔子、孟子的语气,不可有太多‘个人之见’。”状元先生拿着李逸写的文章,眉头皱得紧紧的,“你看你这篇《论民生》,通篇都在说‘如何种棉花、如何造农具’,虽实用,却少了‘圣贤之道’,不符合科举的要求啊。”
李逸心中无奈,他本就不懂什么“圣贤之道”,满脑子都是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实用方法。可科举考的不是这些,而是那些脱离实际的八股文,这让他实在提不起兴趣。
一日午后,李逸看着桌上的《论语》,越看越觉得枯燥。他突然想起现代的“思维导图”,不如将《论语》《孟子》中的知识点按类别整理,这样记起来会更清晰。说做就做,李逸找来一张大白纸,在纸上画了三个大圈,分别标注“治国”“民生”“商业”。
在“治国”圈里,他写下“为政以德(《论语?为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还在旁边标注“对应案例:贞观之治,轻徭薄赋”;在“民生”圈里,他写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标注“对应措施:推广棉花种植,改良农具”;在“商业”圈里,他写下“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标注“对应实践:‘逸品轩’明码标价,不欺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样一整理,原本杂乱的知识点瞬间变得清晰起来。李逸还觉得不够,又根据每个知识点编了记忆口诀。比如“民为贵,君为轻,百姓吃饱才太平”,对应《孟子》的民生思想;“为政要以德,徭役不能多,百姓才安乐”,对应《论语》的治国理念;“做生意要实,定价不能虚,客人才愿来”,对应商业相关的论述。
这些口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李逸念了几遍就记住了。就连前来授课的状元先生,看到他整理的思维导图,都忍不住赞叹:“李公子此法甚妙!将圣贤之言与实际案例结合,还编成口诀,比死记硬背有效多了。只是……科举考的是八股文,这般实用的方法,怕是难以应对考试啊。”
李逸笑着点头:“先生放心,儿子自有分寸。”他知道,就算用现代方法整理知识点,也未必能写出符合要求的八股文,但至少能让他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内容,不至于在考场上交白卷。
除了备考,李逸还琢磨起了考试用具。科举考试要考一整天,笔墨砚台携带不便,尤其是砚台,容易洒墨,换笔也麻烦。李逸灵机一动,找来工匠,设计了一款“便携砚台”——实则是一个长方形的木盒,盒内分为三层:上层是带海绵储墨槽的砚台,海绵吸满墨水后,写字时只需将毛笔在海绵上蘸一下,无需频繁研磨;中层是内置的三支毛笔,分别为狼毫、羊毫、兼毫,适合不同字体的书写;下层则用来放置宣纸和印章。
木盒的盖子上还刻着“学以致用”四个字,正是逸品学院的校训。李逸试用了几次,发现这款便携砚台不仅方便携带,还能节省研磨和换笔的时间,十分实用。
转眼间,春闱的日子到了。这日清晨,天还未亮,李逸便身着长衫,带着自制的便携砚台,前往贡院。贡院外早已挤满了考生,个个手捧笔墨纸砚,神色紧张。李逸的便携砚台外形独特,与其他考生的传统砚台截然不同,很快就引起了考官的注意。
“这位考生,你手中的木盒是什么东西?”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的考官走上前,眼神警惕地打量着李逸的便携砚台,“科举考场严禁携带作弊工具,你这木盒形状怪异,怕是藏了夹带吧?”
周围的考生纷纷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李逸的便携砚台,议论声此起彼伏:“这是什么砚台?怎么从没见过?”“说不定真藏了作弊的纸条,被考官发现了吧?”
李逸心中坦然,他知道考官是担心有人作弊,于是笑着说道:“大人误会了,这不是作弊工具,而是晚辈自制的便携砚台,专为考试设计,方便书写。”
“哦?便携砚台?”考官眼中满是怀疑,“你且打开,让本官看看。”
李逸点点头,打开木盒的盖子,露出里面的海绵储墨槽、毛笔和宣纸:“大人您看,上层是海绵储墨槽,吸满墨水后无需研磨,随蘸随写;中层是三支不同类型的毛笔,方便书写不同字体;下层放置宣纸。晚辈设计这款砚台,只是为了节省考试时间,并非为了作弊。”
说着,李逸拿起一支狼毫笔,在海绵储墨槽上轻轻蘸了一下,然后在宣纸上写下“学以致用”四个字。字迹工整,墨色均匀,丝毫没有因为海绵储墨而影响书写质量。他又换了一支羊毫笔,同样蘸墨书写,流畅度依旧。
考官仔细看着李逸的演示,又拿起便携砚台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里面没有夹带任何作弊纸条,眼中的怀疑渐渐变成了赞赏:“不错!这款便携砚台设计巧妙,既能节省研磨时间,又方便换笔,确实是助考的好东西,并非作弊工具。你能有这般巧思,实属难得!”
周围的考生也纷纷赞叹:“原来如此!这砚台也太方便了,若是我也有一个,考试时就能省不少事。”“李公子真是聪慧,竟能想出这样的好点子!”
考官将便携砚台还给李逸,笑着说道:“你这砚台虽与传统砚台不同,但确实实用,且无作弊之嫌,允许带入考场。希望你今日能好好发挥,考出好成绩。”
“多谢大人!”李逸躬身行礼,心中松了一口气。他没想到,自己设计的便携砚台不仅没被当作作弊工具,还得到了考官的赞赏,这也算是科举前的一个小惊喜。
随着贡院大门缓缓打开,考生们依次进入考场。李逸跟在队伍中,看着周围考生紧张又期待的神情,心中却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场科举对他而言,更像是一场“应付父亲”的闹剧——他不懂八股文,也不认同科举的死板制度,却不得不为了父亲的执念,站在这里。
进入考场后,李逸找到自己的考号对应的考棚。考棚狭小而简陋,里面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早已摆放好试卷和草稿纸。李逸将便携砚台放在桌上,看着砚台上“学以致用”四个字,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或许,他可以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观点,哪怕不符合八股文的格式,也要说出自己对治国、民生、商业的真实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很快,考官开始分发试卷。当李逸看到试卷上的题目时,不禁愣了一下——题目是《论为政之本》,正好与他之前整理的“治国”类知识点相关。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毛笔,在海绵储墨槽上轻轻蘸了一下,开始在试卷上书写。
他没有按照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死板格式,而是以“民为贵,君为轻”为核心,结合逸品学院的教学成果和“逸品号”的贸易实践,阐述“为政之本在于民生,民生之本在于衣食,衣食之本在于实干”的观点。他还在文中提到了推广棉花种植、改良农具、发展海上贸易等具体措施,认为这些才是“为政之实”,而非空谈圣贤之道。
写着写着,李逸渐渐忘记了这是一场科举考试,更像是在阐述自己两年来的实践心得。他笔下的文字不再生硬,而是充满了真情实感,每一个观点都有实际案例支撑,每一个措施都经过实践检验。
周围的考生都在埋头书写,考场上只听得见毛笔在纸上书写的“沙沙”声。李逸一边写,一边庆幸自己之前用思维导图整理了知识点,还用记忆口诀记住了圣贤之言,否则他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写出这么多内容。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升到了中天。李逸放下毛笔,伸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臂,看着试卷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自己写的内容肯定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大概率不会考中,但他并不后悔——至少,他在试卷上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为了迎合科举而说违心的话。
就在李逸准备检查试卷时,突然听到隔壁考棚传来一阵骚动。他抬头望去,只见一位考生正被考官带走,嘴里还不停地喊着:“我没有作弊!那只是我整理的知识点!”
李逸心中一紧,不知道那位考生发生了什么事。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试卷,又看了看桌上的便携砚台,突然意识到,这场科举闹剧,或许才刚刚开始。他不仅要应对死板的八股文,还要应对考场中的各种意外,更要面对父亲得知考试结果后的反应。
但李逸并不畏惧。他经历过被债主追债的狼狈,经历过张柬之的弹劾,经历过海上贸易的风险,早已不是两年前那个赌债缠身的纨绔。无论科举结果如何,他都会坚持自己的初心,用实干为大唐的百姓做实事,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商人也能有大作为”,证明“学以致用”比科举功名更重要。
他拿起毛笔,再次蘸墨,在试卷的末尾写下了一句话:“为政不在言,而在行;功名不在纸,而在民。”写完后,他放下毛笔,静静地等待着考试结束。他知道,这场科举闹剧的结局或许并不完美,但他的人生,绝不会因为一场科举而被定义。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单亲富二代 调教练习生 我在修真界讲科学 海贼?充值就送霸王色? 伊菲革涅亚在伊甸 调教师工作日记 染指 对于被胡滕送进医院的指挥官,莫加多尔的决定是... 化皮夺魂录 万道炉鼎 一种基于灵魂交换的魔法少女改造方式 裴语涵的淫虐之路 双生魅影 破烂咨询事务所 无垢的深渊(续) 带着进化技能:在异世界打造我的王国! 最下贱的性道具产出的地方——肉便器学院 一起来玩色色的游戏吧 年轻气盛的广寒宫主误入古战场被妖女残魂夺舍?! 紫魅妖女燕倾城的狂妄重生~ 女帝身下的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