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转瞬即逝
永乐二年的时光,也如同长江之水,在看似平静的流淌中,悄然带走了无数个日夜。
金陵城的宫阙依旧巍峨,朝堂之上,朱棣这位精力旺盛的帝王,正同时推动着两件足以彪炳史册的宏图伟业。
郑和下西洋的筹备工作,进入了最紧张也最细致的阶段。巨大的宝船在龙江船厂日夜赶工。
船体骨架如同蛰伏的巨龙,散发着桐油与木材的混合气息。
陈兴这位“先知者”,虽不直接参与航海事务,但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
在朱棣私下垂询时,总能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建议:
关于利用季风规律、防治航海疾病、甚至是一些简单的海上定位方法。
这些建议被朱棣视为“奇思妙想”,部分被谨慎地采纳,融入庞大的航海计划中。
郑和这位深得帝心的内官监太监,以其沉稳干练、通晓兵略的特质,统领着这支前所未有的庞大船队。
他亲自挑选水手、招募通译、清点堆积如山的货物——丝绸、瓷器、茶叶、铁器,以及代表着大明威仪的敕书和赏赐。
整个港口区域,弥漫着一种混合了雄心、期待与一丝忐忑的忙碌气息。
与此同时,《永乐大典》的编纂工程,也在解缙、姚广孝等人的主持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旨意颁行天下,征召饱学之士的文书飞驰各府州县。无数的典籍、档案、地方志、医书、农书、工技图谱,如同百川归海。
从大明疆域的各个角落被征集、誊录,源源不断地送入文渊阁。
文渊阁内,书架林立,墨香四溢,鸿儒们埋首于浩瀚书海,开始了初步的分类、校勘工作。
这是一个庞大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工程,但朱棣的决心,以及“青史留名”的巨大诱惑,让无数读书人甘之如饴。
陈兴偶尔会去文渊阁转转,补充一些后世失传的中医知识,甘之如饴。
他看着那些伏案疾书或激烈辩论的学者们,心中感慨万千,这部即将诞生的巨着,其规模与价值,远超前世所知。
自己这一年的生活,在侯府的宁静与朝堂的波澜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陈兴继续享受着与崇宁公主的琴瑟和鸣。
教导着府中收养的几个聪慧子弟一些基础的现代医学和科学知识。
朱棣对他信任依旧,常召入宫中商议要事。
时光流转,转眼又到了岁末。永乐二年的最后一天,紫禁城中张灯结彩,一派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
按照惯例,这顿象征团圆与天家亲情的年夜饭,朱棣再次邀请了他的妹妹崇宁公主和妹夫陈兴入宫共度。
暖阁内暖意融融,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金陵冬夜的寒意。
巨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御膳房精心烹制的珍馐美味,从象征吉庆有余的松鼠鳜鱼,到热气腾腾的什锦暖锅,琳琅满目。
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和温馨的家庭氛围。
主位上自然是帝后二人。朱棣褪去了平日的帝王威仪,穿着常服,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笑意。
徐妙云更是眉目舒展,经历了汉王就藩风波后,家庭重归和睦,让她倍感欣慰。
太子朱高炽坐在朱棣下首,胖乎乎的脸上笑容可掬,正努力地和一根肥美的蹄髈“搏斗”。
汉王朱高煦被封在青州,此刻并不在席。
坐在徐妙云下首的是三子赵王朱高燧,他年纪最小,刚过弱冠之年,性格较为跳脱。
陈兴和崇宁公主坐在另一侧,如同这个皇室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亲人。
家宴的气氛,在几杯御酒下肚后,很快热闹起来。没有了朝堂的拘谨,朱棣也放下了帝王的架子。
“姑父!”朱高燧最是活泼,端着酒杯凑到陈兴身边,眼睛亮晶晶的:
“听说您府上有种叫‘跳棋’的玩意儿,好玩得紧?改天能带进宫让我和大哥玩玩吗?”
他一边说,一边还模仿着跳的动作,惹得众人发笑。
陈兴笑着应承:“殿下想玩,臣明日就差人送一套进宫。”
朱高炽也放下啃了一半的蹄髈,擦了擦油乎乎的嘴,憨厚地笑道:
“三弟就知道玩。姑父,我最近读《资治通鉴》,看到汉武开边一节,有些地方不甚了了,改日还要向姑父请教。”
“太子殿下勤学,乃社稷之福,臣随时恭候。”陈兴温和回应。
朱棣听着儿子们和陈兴的对话,心情舒畅,故意板起脸对着朱高燧:
“高燧!就知道缠着你姑父要玩物!功课做完了吗?”
朱高燧立刻缩了缩脖子:
“父皇,大过年的,提功课多扫兴啊!儿臣保证,过了年节,一定补上!加倍补!”
他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哼!油嘴滑舌!”朱棣哼了一声,眼中却带着笑意。他目光转向正在努力解决一只大虾的朱高炽,调侃道:
“太子,少吃些!再吃,这椅子怕是要被你坐塌了!回头让你娘给你新做把铁打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网游里点满奇葩技能 西年(ABO) 禁区之外:开局解锁文明火种 逆爱沉沦:蛇夫他日夜索糖 在银月大陆被系统精灵害成绿帽龟奴 错频恋爱(青梅竹马 1v1) 玄元太子修道录 抛开道德的束缚(短篇合集) 重生:从妈妈开始 穿越者宇智波补完计划 炼妖成仙:这个家族全是老六 林冲君 美漫:拥有决斗盘的我 开局换宗后,道侣他又争又抢 湘君怨(女尊,双非,男大女小) 致邪修群员,不要在群里搞自己人 为了避免受伤我无限升级 萝莉圣剑,异界纵横 吃没?没吃?那吃我度星者一拳! 与堂妹换亲后,糙汉夫君宠她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