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下讲台,走到教室中央的空地,目光平和地扫过刚才激烈争论的双方代表。
“让我们回到问题的原点:人性。”陈阳的声音带着一种哲思的深邃,“无论男女,人性深处,都渴望安全、认同、尊严与价值实现。这是普世的。”
他指向那个提问的短发女生:“你为张莉莉可能的困境发声,源于对弱势者处境的共情和对公平的渴望,这很好。”
他又指向那个高大的男生:“你为孙超的付出和可能遭遇的不公感到愤怒,同样源于对公平的诉求,这也没有错。”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如刀,切入核心:“但问题在于,你们,以及网络上无数参与这场争论的人,是否真正看见了对方诉求中那合理的部分?是否在扞卫自身立场时,不自觉地妖魔化了对方整个群体?”
“指责女性‘拜金’时,是否忽略了消费主义和社会压力对她们的重塑?是否忽略了历史上女性长期被剥夺财产权和独立经济地位造成的路径依赖?《礼记·内则》规范妇德,班昭《女诫》强调柔顺,千百年的规训,塑造了部分女性将自身价值依附于婚姻和男性的思维惯性。打破它,需要时间,更需要社会提供更公平的起点和更多元的上升通道。一味指责,如同对着溺水者喊‘你为什么不会游泳’。”
“同样,”他目光转向高大男生和后排的男同学,“指责男性‘既得利益’‘忽视女性付出’时,是否也忽略了传统性别角色赋予男性的沉重枷锁?‘男主外’的压力,‘养家糊口’的责任,社会对男性‘坚强’‘有担当’的刻板期待,同样让他们喘不过气。古代男子十五而‘束发’承责,现代青年面对的经济压力犹有过之。当他们感到付出得不到认可,甚至被污名化时,产生孙超式的挫败和愤怒,情有可原。”
陈阳的剖析,剥离了情绪的外衣,直指双方立场下隐藏的共同人性需求和各自背负的历史与现实枷锁。
“造成张莉莉和孙超悲剧的,不是简单的‘男’或‘女’的标签,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困局!”
陈阳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振聋发聩的力量:“其一,是阶层跃升通道的板结!当个人奋斗难以改变命运,婚恋便承载了过多超越情感本身的功利期待。如同明清寒门士子,唯有科举一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焦虑与扭曲可想而知。张莉莉视婚恋为‘捷径’,孙超视付出为‘投资’,根源皆在于此!
其二,是价值观的混乱与失范!消费主义鼓吹‘精致生活’为成功标准,部分自媒体贩卖焦虑、挑动对立以博流量,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个人主义激烈碰撞……个体在信息洪流中迷失,缺乏稳定、健康的价值坐标来判断何为真正值得追求的生活与情感。张莉莉被‘独立女性’人设反噬,孙超将情感投入等同于金钱债务,皆源于价值体系的混乱!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沟通的失效与信任的崩塌!他们未能建立基于平等、尊重和清晰规则的相处模式。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来调和期望的差异,缺乏足够的信任去理解对方的困境。如同晚明党争,各执一词,攻讦不休,却无人愿意倾听对方话语中的合理内核,最终玉石俱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阳的总结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学生心头。他清晰地指出,矛盾的核心不是性别,而是阶层、价值观和沟通的三重困境!
“因此,”陈阳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扫过全场,“解决之道,亦在于此!”
“打破板结,需要社会创造更公平的起点、更畅通的阶层流动渠道,让张莉莉们看到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希望,让孙超们的汗水能获得更体面的回报,而非将人生翻盘的赌注全押在婚恋上!
重建价值,需要教育、媒体和社会引导,摒弃唯物质论、唯成功论的单一标准,弘扬责任、诚信、尊重与互助的核心价值,帮助青年树立健康、多元的人生观和婚恋观!如同古人讲求‘门当户对’,其内核并非封建等级,而是双方家庭背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契合,以减少婚后摩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修复沟通与信任,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具体的关系中,学习倾听、理解与共情。放下预设立场和群体标签,将对方首先视为一个独特的、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如同古代‘六礼’的繁琐仪式,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公开的、有步骤的程序,增进双方家庭的了解与信任,为婚姻奠定基础。现代人虽不必拘泥古礼,但其中蕴含的‘郑重’与‘沟通’精神,值得深思。”
他的话语清晰而坚定,如同在混沌中点亮一盏明灯。
最后,陈阳的目光再次落回最初提问的短发女生身上,语气深沉而充满力量:“这位同学,你问我是否看到民间疾苦,是否理解底层挣扎。我无法自证,只能告诉你:历史,从来不是帝王将相的独角戏。黄册里每一个名字,漕运线上每一粒米,卫所军户的每一次逃亡,都浸透着无数普通人的血泪与挣扎。研究历史的人,若不能从冰冷的制度条文背后触摸到那些鲜活生命的温度,那他永远无法真正读懂历史。”
他停顿片刻,声音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悲悯与坚定:“至于阶层,至于性别,它们从来不是天然的鸿沟,而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发展阶段、特定认知水平下,为应对挑战、分配资源而构建的,可以改变、也应该被改变的结构。真正的傲慢,不是身处某个位置,而是身处某个位置,却失去了对差异的理解、对弱者的悲悯、以及对改变不公现状的勇气和行动。我陈阳,愿与诸位共勉,以史为鉴,明理笃行,不做冷漠的看客,而做清醒的参与者,哪怕力量微薄。”
话音落下,偌大的阶梯教室陷入一片长久的、近乎肃穆的寂静。
窗外的阳光不知何时穿透了云层,斜斜地照进教室,恰好落在讲台区域。
陈阳站在光柱之中,白发如银,身影挺拔。
不知是谁带头,掌声,先是零星的,迟疑的,随即如同燎原的星火,迅速蔓延、汇聚,最终化为一片持久而热烈的海洋,在文博楼古老的穹顶下久久回荡。
前排那个短发女生,怔怔地看着沐浴在阳光中的陈阳,眼中的质疑和锋芒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着羞愧、敬佩与重新思考的光芒。
后排那个高大的男生,也放下了抱在胸前的双臂,眼神中少了几分戾气,多了几分沉静。
下课铃声适时响起,清脆悠扬,仿佛为这场特殊的“历史课”画上了一个充满余韵的休止符。
陈阳微微颔首,拿起讲台上的公文包,步履依旧从容,在一片注视的目光中,走出了教室。
身后,那热烈的掌声和激烈的讨论声,仍在持续发酵。
陈阳知道,关于阶层、关于性别、关于公平的思考,才刚刚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中被真正点燃。而历史这面镜子,在今天,照亮的不仅是遥远的明清,更是当下这个充满喧嚣与希望的时代。
他刚走出教室门口没几步,一个温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陈教授,请留步。”
陈阳转身。只见一位约莫三十出头、气质知性温婉的女教师站在廊下。她穿着米白色的针织连衣裙,外搭浅咖色风衣,长发微卷披肩,面容姣好,皮肤白皙,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眸清澈明亮,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一丝恰到好处的羞涩。她是历史系新引进的青年教师,梁斐然,专攻明清社会史。
“梁老师。”陈阳微微颔首。
“陈教授,您刚才的课太精彩了!”梁斐然快步上前,脸颊微红,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将制度史讲得如此通透,又能如此深刻地切入现实,古今辉映,发人深省!我……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明代中后期江南市镇经济与基层治理变迁的课题,查阅档案时遇到一些财税制度与里甲运作衔接上的疑难,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不知能否有幸请您指点一二?或者,如果可能的话,能否请您担任我这个课题的顾问?我知道您事务繁忙,宗教局那边责任重大……”她越说声音越低,白皙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风衣的腰带,透露出内心的忐忑与期待,眼神却亮晶晶地锁定着陈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阳看着眼前这位才华与美貌兼具的女同事,眼神温和而清澈,并无半分波澜。他歉意地笑了笑,语气真诚而坚定:“梁老师过誉了。您的研究方向很有价值,江南市镇经济与基层治理的互动,正是理解明清社会转型的关键锁钥。不过,”他顿了顿,“我最近事务繁多,实在分身乏术,恐难兼顾。课题顾问一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梁老师见谅。”
他随即补充道:“至于你遇到的财税疑难,或许与‘金花银’的解运流程及地方‘存留’比例的变化有关。我记得万历《嘉兴府志》赋役卷和金陵户部档案中有些相关记载。若你方便,可将具体问题发我邮箱,我有空时查阅相关典籍,若有发现,再与你探讨。”
一番话,既肯定了对方的研究价值,又清晰地划定了界限,婉拒得滴水不漏,同时还不失前辈对后学的提携之意。
梁斐然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失落,但很快被理解和钦佩取代。她落落大方地笑了笑,从手袋中取出一张素雅的名片双手递上:“谢谢陈教授指点迷津!能得您一语点拨,已是获益匪浅!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期待您有空时的指点!宗教工作是国家大事,您辛苦了!”
陈阳双手接过名片,看了一眼,认真收起:“一定。梁老师,再见。”
“再见,陈教授。”梁斐然目送着那道挺拔的白发身影消失在走廊尽头,轻轻呼出一口气,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室,步伐依旧优雅,只是背影透着一丝淡淡的怅然。
陈阳独自走在燕大古朴的校园小径上。夕阳的余晖将他的白发染成淡淡的金色。
喜欢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请大家收藏:()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极乐禁土 火影,宇智波斑的带娃日记 甜美凝结 只婚不爱 (英超同人)我在英超造豪门 惊蛰CP 你出轨我离婚,跪地求我干什么 穿成爱豆对家的私生粉 天罡捉妖录 禁睡区 作精大小 姐,拿捏糙汉军少全家 背德+番外 当厨神遇上影后:甜宠百分百 全族乱葬岗,重生罪妃不杀疯不成活 首富悍妻有空间 七零军嫂躺赢日常,开局搬空资本家 盗墓世界短故事 上交全部家产,资本家大小 姐海岛随军 全皇朝绝嗣,我是唯一独苗苗 一个恋综怎么牛鬼蛇神这么多/为什么不撩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