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市虎记+番外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第四说,是那任姓之鬼真的要来讨债,姓姚的也真是要去还债。二百万缗,是孟贻矩的全部家财,他本想独自赴姚追讨,可家人非要同去不可。这时,他的妻妾、儿女与老小,也如后来的土人一样,对他疑心重重。身在汴京的孟昶受封秦国公七日后死,消息一传来,孟贻矩的妻妾们都怕官人逃了,撂下她们不管。太宗与王全斌,无法真的抓住或毒死孟贻矩,他的妻妾和儿女却能把他拴住。于是,孟贻矩脖子上套着缰绳,拖着十个妻妾及子女一起赴姚。

却有一个儿子留了下来。土人说,孟贻矩留下这儿子,是为了向太宗和王全斌证明他不是逃跑,是真的追讨家财去了。这儿子本是一步死棋,是为了给父亲拖延逃跑的时间才落到彭山县里。也有人说,这儿子当时得了痘疮,不宜跋涉长途。这儿子便是土人口中的孟大,后来的孟礼。孟贻矩临行之前,将幼子孟礼托付给一名女仆。女仆回到乡间,受到众人瞩目。从彭山县到眉山县,人们说她忠孝节义,是贞女,说她与人为善,是君子。彭山县为表扬她的忠义和善良,还为她立下过贞女君子的石牌坊。

孟大之名孟礼,乃彭山县主簙所起。孟大自幼好凿刻旋削,从十岁起,与大邑来的师傅学了两年石工,从庙里造佛像。二十岁时,又拜一位闽南师傅学大木作,此后能筑檐栏,搭盖依山面水的小吊楼。孟大寡言,谦逊,逢人问起是做啥子,就说是砍木竹的。彭山人每说起他,便称“黄龙溪塘埝子贞女君子的儿子,蜀王的大哥孟贻矩家的小儿子——也就是孟昶的侄儿,那个砍竹子的”。到了彭山县官廨闹鸟屎灾、押司请孟大给堂屋外檐编竹网罩子的时候——土人说,大郎承不得孟家的大业,倒也不必受孟家之灾,子即使不承父业也可承父之贵。又到了孟大受彭山县之请,组织木工石匠五人,给龙门寺建宝殿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位夫人,一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今人说,还得往长远了看。孟骁的太祖孟礼,一辈子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不是给寺庙修宝殿,给县衙编罩子,也不是搭建了孟家的五十间屋子娶了四个女人,而是生了儿子七郎。

乾德三年,宋师平蜀,孟昶卒于七月。三十三年后的七月,在三十一口人围成的浩荡圈子里,孟大死在一张竹席上。他留下的花狸紫檀,百十来样雕作连同五十间屋子、两座吊楼,分给了七郎的大哥和二哥。元宝整银,几千吊钱,分给了大姐和三哥。七郎分到了孟大留下的百十样凿子刨子,一落养蚕院子。如

此分家不均,倒不怪孟大偏心。七郎下流,村县无人不知。要是将家财分他多了,倒显得孟大护短,失了先人的体统。七郎的下流,倒也无非是不爱学习,偷家打人,好色爱嫖。今人说七郎好色,是孟家的根器复又显露。这得公正地看,孟家哪个不是杏眼儿?谁敢说不是妇人勾搭的他呢?不爱学习,或许是教师教得不好。然而彭山县的孟家后人说,教师很好,七郎是真的不爱学习。

七郎十岁时,兄弟已在石木场里算账帮工。孟大雇来一个教师,教他念文章、学经义。七郎不念。教师骂他畜生羔子不成人,他起了报复之心,有意把句念错。教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七郎说:“小人见小人,才视之如见己肝肺,不的,怎能厌然?”

教师从袖子里抽出两尺长的马尾鞭子抽他,骂他狗骨头,窠子里娘的畜生,然后甩着袖子走出了门。七郎提起教师的马尾鞭子,也走出家门,见邻里一伙孩儿正在打杀青蛙,就骂“狗骨头窠子里娘去”。那孩子冲上来打人,追着七郎,从横挨着竖、头顶着腰的竹蓬子船之间跳几个来回,给一扇竹板门挡在外面。门后的黑暗淹没了七郎的头脸。七郎定在一床被褥前,像只上蹿下跳的猫猛然来到耗子背后。被子里伸出一根脚趾头,咯咯地笑了。虎头铃铛碰上玉石环,响了一声。被子问:“什么响?”

“我的铃。”

被子问:“怎会响?”

“拴着,出来时给我掖在腰里,这时沉了,坠下来,就响。”

被子问:“是什么石头环?”

“爹给姨妈打的镯子,我先戴戴。”

被子说,“给我戴戴。”

七郎摸到床里,摁住被子,说:“摘不下了。”

上述为打青蛙孩儿之言。这事送过一条人命,便被乡贤李盟记入案册。彭山县孟家亦有《家志》记录此事,以证实祖先生确有阳锁。打青蛙孩儿,后来成了仁寿县尉的姑爷。一次喝多了酒,说他那天把七郎追进船屋,猫在竹板之后偷窥。天黑时回家,给爹摁在板子上揍了一顿,是不得已才吐露实情。同一天深夜,他爹将这事告诉了孟大。孟大将七郎扒了裤子找那镯子和铃,没找到铃铛,只找着半个镯子。孟大要找另外半个镯子和铃铛,派家丁去将这事告知那船屋子里的男人。男人从他娘子的枕头里找着了孟家的半个镯子。翌日,彭山县的役人把女子从河里捞出来,仵作从她体内取出了孟家的虎头铃。案子告破,孟大把七郎关进了米仓。七郎被放出来后,便有了一个绰号,叫狗骨头,凡知道或者见过狗锁结的孩儿们,一见七郎就起哄,说他长了狗结。

今人说,孟家男子有狗结的谣言,就是从这时传开的。今人认为,孟大把那间离家百里的养蚕院子留给七郎,并非没有隐情,而且还有两个隐情:一是孟大死于咸平第一年。从这一年起,也许是为了满足府贡,也许是为了实现成都府要让蜀丝、蜀绣、蜀锦“穷天下、冠天下”的总目标,蜀州、彭州、邛州和怀安的机户们,开始向青城、新津、崇宁、临邛、金水、金堂县收购蚕丝与染料。蚕市兴旺,恰如后来田况所说“齐民聚百货,贸鬻贵及时”。孟大让七郎继承他的凿子刨子、管理养蚕院子,乃衣钵之传,也是寄予厚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青河枯木逢春  我与同事  仙姝墮  叹息桥+番外  自愿为奴  皎皎风信  几处早莺争暖树+番外  明月烛影剑  逆风  引她入轨  她向灯塔去+番外  吉星高照  荒城之月+番外  傻白甜天天挨操  无罪之魅:苏雨婷的命运漩涡  长雨+番外  妈,你也穿越了?  蔷薇的骨气+番外  菜鸟刑警白小璐:出击!  我自愿守寡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