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说神妙命机,要从孟家那位凸眼管院说起。孟家与蚕冥中自有的渊源,从事实上讲,是从七郎起的头。从玄理上讲,得从孟知祥入川,遇到那凸眼姚姓人起头。姚姓人能说黄老,能用蚕屎治瞎眼,知鬼道,会说鬼话,他不是一般的人。他的老家——姚,正是蚕丛后代的去处。所以他是蚕丛氏子孙。盗窃孟家的锦缎而非其他,又可以证明,他与蚕神有着紧密的联系。旁人不知孟家与蚕神有关,孟大一定知道。孟大的养蚕院子距彭山百里之远,在青神县北。青神得名于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乃蜀王蚕丛的故乡。于是,今人进一步猜测,那院子不是养蚕院子,是祠堂或者庙宇,维系着孟家与蚕神的联系。也就是说:孟大的哪个儿子得到它,便也继承了孟家的富贵命机。
子孙
一到青神,七郎就改了名字,叫作孟祭。青神人说,孟祭天生能辨蚕种,知桑条之味,懂蚕言,也许他就是蚕。孟祭来到爹的养蚕院子后,先解雇了这边的工人,任由蚕簸生螨,十万秋蚕在蚕匾上病饿而死,只有百十来只雌蛾被他拣选出来。待雌蛾产卵,他清理了蚕框蚕簸、桑条藤条,封门封窗,把蚕卵收入桑柳筐子,入仓存放仨月。来年,取蚕卵孵化成蚁,育至熟蚕,带去蚕市销卖,又种下一片桑园。
青神人说,孟祭在青神养蚕的五年里,编织过匾、筐、簸、簇上千只,其搭造屋室所用的木具正是孟大留给他的遗物。从蚕药到桑肥,都由他一手制作。有人赴青神县寻求孟蚕的饲方,与青神人议论:桑叶给风吹过、雨淋过、堆积过的,不可供予蚕食;又说蚕室须以水缸泼洒,以石灰、炉火控制冷暖干湿;说当蚕眠将起,以桑灰喂之,丝宜色……今人说,孟祭是养蚕高手,青神哪个不是?然而,到了五年后的双溪蚕市上,成都丝户皆求孟蚕之茧,府供的花罗与锦,也要用孟蚕之茧缫丝。关于孟蚕,如今的青神人有两个说法,一说孟蚕能吐银白丝,其强其韧,犹如石中之纹,秘法是一种蚕药。二说有一青神县女子将家中不外传的养蚕之法传给了孟祭。孟祭于五年后离开青神县时,怀中揣着一个襁褓,襁褓里的孩儿孟保便是那女子所生。孟保在彭山县北马镇长大,镇人皆知,孟保没有亲娘。又据青神人说,每年十月秋后,孟祭守蚕熬夜。有一张姓帮工见过孟祭在蚕室里约会女子。有县人问及女子样貌,张帮工说,一团儿白,白得看不清,像蚕。
现在有些青神人常去桑园的一座坟冢前拜祭。此乃“蚕女”之墓,“蚕女”曾助孟祭饲蚕,也能庇佑蚕户发家致富。有人说,此女乃当地黄蚕户之女。当时黄家有后人在眉山为衙中佐士,掌管庶务,县志记载了黄蚕户长女之死。大中祥符三年编篡的《玉海》《农桑图经》卷十,引征通义县志,提到有黄姓妇人留葬于桑园,家眷无一出丧。黄家的族谱也有这一句。如果此桑园曾经属于孟祭,蚕女也就是黄蚕户的长女,“留葬”是一处错用,或其能够说明,此女曾与孟祭有过夫妻之实。之所以死后无人赴丧,也许是因为她与孟祭的关系没有得到黄蚕户的应允。“黄农户长女十五岁死”,又可能是死于产后。至于此女究竟是不是孟保的生母,当年黄蚕户家无人赴丧的原因——青神人说不一定。不过,孟祭后来回彭山县务农,一定是被青神人赶回去的。
那时候,孟祭不仅贩卖蚕种,也卖桑树。他有桑园百亩,雇佣过许多长工。青神人说,他是给一个曹官撵走的,县南的乡绅们联合起来,把他告上公堂,没准是告他占用了县民的坟地和耕地。那曹官本是眉州府之官,不司法,司仓库出纳,一向不管农桑之事。但是这曹官的大舅子在青神县兼当直司,任本案鞫狱。也就是土人眼中那种坐于高席上的老爷了。土人与土人对簿公堂,不知老爷凭何能耐主事,却知道要老爷明白他们的纠葛,说没用,一条舌头从嘴里打转儿,它如何也卷不住外面的事,所以胸中万卷也没用。要把事情说清楚,非得离开公堂,到起居处说。到了起居处,才知道老爷在堂上的沉默不是不懂,而是为了把律法、官权定于一尊。于是,那曹官牵着乡绅们的脚步,走进了老爷家后院的菜园子。不久后,孟祭离开青神,回了彭山,从北马镇买下二十亩淤田,一些种了甘蔗,一些铺上沙土种了黄连。
马镇有两条河,一条是野河。掺着卵石的沙土从河埝子向岸上铺了十里,那便是孟祭的淤田。往西有一片坟。坟地最东,有个土包子枕着一块龟形的河石,那是孟祭的坟。孟祭死于景德第二年。这一年孟保三岁,真宗与辽国的耶律隆绪立下了澶渊之盟。孟祭之妻马氏又生一个儿子,名作孟存。孟存
夭于大中祥符二年,马氏带大了孟保。孟保九岁时,家中淤田给河泥泞去十一亩,还剩九亩。其家落为四等民户,交税少了,也免去了人力手力,只要来上一场天灾,就能断了孟祭这一枝人。而今人却说,确切来说,孟氏的富贵是从这个时候起的头。孟礼和孟祭的发家,只能证明孟家人善于经商,要致富持久,须经有缘之商。你从孟礼和孟祭的经历中看不到富贵的开端,因为孟家那种富贵命机尚且被村县的霾晦挡在后头,没有一件事能像杆子挑起盖头那样挑起那帘帐似的霾晦,你就看不到珠光和宝气。只有从孟保身上,你才能看到这种命机的苗头,其事虽小,却像土纸折子头上的一撮火。这撮火烧着一膛炭,炭火越烧越旺,裹挟着金的红、银的白透到地下,映亮列祖列宗的墓穴,又鲸奔似的连到天上,照进仙人的法眼,道便现出来,一条往三山,一条往青城,两条道几乎重叠,就像同一条道。百余年后,孟家的后人孟骁,正是踏着这条道回到白沙,然而如今的土人仍不知道这条道的终点是哪一处。他们仍然说着孟保,仿佛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无罪之魅:苏雨婷的命运漩涡 引她入轨 她向灯塔去+番外 明月烛影剑 我自愿守寡后 蔷薇的骨气+番外 长雨+番外 妈,你也穿越了? 吉星高照 青河枯木逢春 几处早莺争暖树+番外 傻白甜天天挨操 我与同事 叹息桥+番外 皎皎风信 逆风 菜鸟刑警白小璐:出击! 自愿为奴 荒城之月+番外 仙姝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