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尤喜刘彻。
这般“勒索”作为,诸位王侯却无人敢忤逆——
不愧是声誉值仅次于始皇帝的帝王。
纵然他是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也不敢如此对待诸王侯。
修正律法一事,倒是可以做。
刘邦看向萧何。
萧何无奈,只得领命。
大修汉律,将涉及多少权贵的利益?
………
刘弗陵、刘询皆将此事托付给霍光。
两个时期的霍光:“……臣必不负所托。”
相比萧何,他们不用忧心得罪太多权贵。
霍家,是这两个时期最大的权贵。
连皇帝都不能轻易动他们。
………
刘启看了眼自己的丞相,再次后悔处死了老师晁错。
周亚夫……
唉。
主父偃正在前往长安的路上。
………
应修改律法,而不是以春秋决狱。
“秦法之患,可除矣。”
刘秀叹道。
难怪秦念稳居民心榜首。
相比衍生出荒谬如腹诽罪的“论心定罪”,显然改法更利于黔首。
刘秀九岁而孤,勤于稼穑,深知官吏贪腐之害。
他清楚黔首连律法都不甚明了,而春秋决狱还需要熟知儒家经典。
官吏豪富常以律法欺民,又以春秋决狱为自己脱罪。
因此刘秀极为重视整顿吏治,赏罚皆从严。
如今得知法家之术可改儒术积弊,怎么会不采用这个办法?
但刘秀的眉头依旧紧锁。
儒家治世,百家凋零。
此时的汉朝法家已然凋零。
让极为“法古”的儒家官吏修法,会修出怎样的法?
后世皇帝亦皆难于此。
【李世民:汉武帝向董仲舒问策,其对答的天人三策中“抑黜百家”之说确实不妥,那天人感应是否也有谬误之处?】
观武曌以“春秋决狱有何不妥”绕过规则限制,李世民就知道该如何向秦念问策。
儒家治世已久,所涉之处不仅是律法之道。
要修法,那就不能只是修法。
李世民深知儒家治世已久,现世之人已难以指出儒家弊端。
秦念寥寥数语就将春秋决狱之弊道出。
他登基已有四年之久,自认极为重视与民密切相关的刑狱,却未能看出其中之弊。
皆因百家凋零,他自身亦是自幼学儒。
身在其中,又如何看清利弊?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选择了画修这个职业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摆烂后,招惹了一堆疯批 庸俗恋人 小熊抱星星(電競)H 办公室的情人让我成为她的女婿,从此母女双修 从写小说开始 心中的一头兽 渺尘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能娶到老婆,全靠他又争又抢 红楼之宝钗重生 很好睡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权谋帝王心 水浒,猎国之武正 医武天尊 不完美的协奏曲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牧紫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