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霜降,北京的风带着初冬的凉意,卷落了四合院博物馆最后几片银杏叶。林建军坐在耳房的藤椅上,膝头摊开的技术笔记停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路径”那页,红笔标注的“2030年并网节点”墨迹已干。窗台上,林念军昨天插的野菊花还带着露水,淡淡的香气混着阳光里的尘埃,在空气里浮动。
【叮——】
一声格外柔和的提示音突然在意识里响起,没有了往日的机械质感,反而像老友重逢时的轻唤。林建军握着钢笔的手指微微一顿,笔尖在纸上留下个小小的墨点,像一颗浓缩了六十余年的星子。
【宿主林建军,您好。】
这一次,系统的声音清晰得仿佛就在耳边,带着一种近乎叹息的温润:【经过62年21天17小时的陪伴,检测到您已完成“科技报国”全周期使命。根据初始协议,系统将在72小时后正式脱离。】
林建军的呼吸轻轻一颤,目光落在笔记第一页的日期上——1963年5月12日,那是他第一次收到系统提示的日子。当时他蹲在轧钢厂的废料堆旁,手里攥着块磨废的量具,脑海里突然响起“检测到精密制造潜力,奖励‘千分尺打磨工艺’”的声音,吓得他差点把铁块掉在脚上。
【回顾全周期互动,共触发387次奖励机制:】
【——技术突破类:237项,从1963年的基础量具工艺到2024年的核聚变约束方案,覆盖精密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全领域。】
【——战略指引类:89项,含1984年开放初期的技术引进建议、2018年芯片禁令前的预警报告、2025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
【——精神传承类:61项,包含家族治理智慧、代际沟通机制等非技术类支持。】
随着系统的梳理,林建军的眼前像过电影般闪过无数画面:1978年林卫国考上清华时,系统弹出的“教育资源适配方案”;1984年创办工厂时,“精密仪器厂筹建指南”里的设备清单;2008年北京奥运时,“绿色建筑方案”里的太阳能集成设计;2021年晓阳团队突破核聚变时,“等离子体约束优化模型”的数据流……这些碎片拼在一起,像一条贯穿他一生的技术脐带。
“老伙计,你倒是记得清楚。”林建军对着空气轻声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释然。他一直知道系统并非万能——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系统给了“海外市场收缩建议”,但具体的裁员安置方案,是他带着工会干部一个个车间走访出来的;2018年芯片禁令时,“光刻机草图”再好,也是林卫国带着团队在实验室熬了三百多个通宵才变成实物。
【系统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替代奋斗。】系统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共情的理解,【而是在关键时刻点亮路标,让奋斗少走弯路。就像1963年您磨量具时,需要的是“0.01毫米的手感”,但最终把铁块磨成合格品的,是您蹲在砂轮旁三个通宵的坚持。】
林建军想起那个冬夜,车间里的暖气坏了,他裹着军大衣,哈着白气一遍遍测量精度,手指冻得像胡萝卜,却硬是把误差控制在了0.008毫米。第二天老厂长拍着他的肩膀说“这小子有股狠劲”,那时他还不知道,这股“狠劲”比任何系统奖励都重要。
“思国来了。”林建军抬头看向门口,十五岁的曾孙背着书包走进来,手里拿着本《核物理导论》,封面上写着“赠太爷爷——愿您见证可控核聚变点亮万家灯火”。少年显然没察觉到房间里的异样,径直走到书桌前,指着书中的聚变截面图问:“太爷爷,您看这个公式推导是不是有问题?我觉得应该考虑等离子体的密度梯度……”
林建军的目光落在孙子认真的侧脸,突然想起1984年林卫国也是这样,拿着半导体教材追着他问“pN结原理”。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折叠,系统的提示音与少年的提问重叠在一起。
【检测到第三代传承人对前沿科学的探索欲,符合“科技报国”精神延续特征。】系统的声音带着最后的欣慰,【这是最后的“隐性奖励”:让奋斗精神融入血脉,比任何技术蓝图都更持久。】
林思国讲完题目,发现太爷爷在走神,懂事地放轻脚步:“太爷爷,您累了吧?我给您读段新闻吧,今天‘建军号’探测器完成了最后一次地面测试。”少年拿起平板,念起科技频道的报道:“……该探测器搭载的‘羲和’核聚变推进器由建军科技联合中科院研制,其核心磁约束技术源自2021年EASt装置的突破……”
林建军闭上眼睛,听着曾孙的声音,意识里的系统提示正在逐渐弱化,像退潮的海水般温柔地离去。他知道,系统要走了,但那些年的陪伴、那些技术的火种、那些关于奋斗的信念,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72小时倒计时启动。】系统的声音变得悠远,像来自遥远的星空,【最后寄语:人类的进步从不需要外力加持,您用一生证明——坚定的信念、持续的奋斗、代际的传承,才是文明最强大的驱动力。】
【再见了,林建军同志。再见了,了不起的中国科技人。】
提示音彻底消失的瞬间,林建军没有感到失落,反而觉得心里一片清明。他睁开眼睛,看到林思国正对着平板上的探测器模型出神,看到窗外林念军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看到林卫国和苏岚相携着走进来,手里端着刚熬好的莲子羹。
“爸,晓阳说晚上带孩子们回来吃饭,思国要演示他新做的聚变堆模型。”苏岚把碗放在桌上,注意到丈夫眼里从未有过的平静,“您今天气色真好。”
林建军笑着点头,伸手拿起那本伴随了他六十多年的技术笔记。最后一页空白处,他提笔写下:“系统终会离去,但奋斗永不落幕。”字迹虽已苍劲,却透着一股穿透纸背的力量。
夕阳透过窗棂,在笔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建军知道,属于他和系统的故事结束了,但属于林家、属于中国科技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篇章。就像院子里的老槐树,落叶会归根,但来年的新芽,总会带着更蓬勃的生命力,伸向更高的天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港区风流记 我与两年未见的傲娇表妹甜甜性爱寒假 基沃托斯的美味学生 松田警官绝赞救世中 开局休夫嫌我穷我赘新夫你哭什么 与爆乳肥臀痴女母牛卑女妹妹的淫乱生活! 人渣的本愿——仪式之茧 娱乐:离婚天仙,杨蜜带娃找上门 椰汁城 不迎春 电车之狼(黄油改编) 打火机 疯菩萨 星河之梦 我的青春恋爱绝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你是魔法师,求你好好用魔杖 春意阑珊 催眠了杏酱成为了杏的爸爸和杏天天做爱的幸福生活 我和闺蜜,恶婆婆![八零] 女男爵调教日记,弟弟的专属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