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是透支?
土地兼并问题暂且不谈,光是节度使制度,秦念就可以说开元盛世在武功上有着巨大的水分。
节度使制度,是将边防压力转嫁给边镇地区,以减少中央的财政压力。
军、政、财三权合一的节度使,权力高度集中,政务决策效率与军事指挥效率都得到空前加强。
于是此时的唐朝不仅能收复此前的失地,甚至还能开疆拓土。
但这就是在饮鸩止渴,将地方权力下放给节度使,从而换取短暂的盛世。
后果也极其惨痛——
藩镇军队久经沙场,战斗力远中央:安禄山造反时,内地“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禄山令严肃,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
安禄山十一月造反,十二月就攻陷东京洛阳,第二年六月就攻陷长安。
安史之乱带来的直接损失是三千六百万人口,此后藩镇割据成为痼疾,最终演化成惨无人道的五代十国。
从安史之乱爆开始算,到赵匡胤建国,期间历经两百多年乱世。
第94章
【李隆基:朕、朕……】
早在四年前,他想任命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宰相张九龄以牛仙客“目不识文字”为由极力劝阻,李隆基就罢免张九龄、裴耀卿,拜李林甫、牛仙客为宰相。
此后监察御史周子谅说牛仙客没有宰相的才能,李隆基就将他杖杀,并将引荐周子谅的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
自那以后,李隆基就很少听到难听的谏言,只能听到李林甫的歌功颂德。
如今天幕点出大唐将要迎来巨变,藩镇作乱十去其七!
藩镇割据……
李隆基此刻想到了张九龄的谏言:“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如今张九龄已薨,安禄山却是平卢兵马使。
【李世民:李隆基,你若继续如此昏聩,不如早些将皇位禅让他人!】
此前得知宋前乱世竟是以人为食时,李世民就深感愧疚。
当时赵匡胤和秦念都说过错不在于他。
如今李世民总算知道祸起何人。
竟然就是此前民心一直在他之上的李隆基!
想到大唐百姓何等信任这个曾孙,却在他的昏聩之下遭遇“十去其七”的兵祸,更是面临数百年乱世——
李世民怎能不痛恨!
………
而太宗皇帝这句话一出,李隆基的民心再度骤降百名!
李白望着天幕,忧心于秦念所说的“反噬”。
陛下今年五十有六,显然已经算是“晚年”。
但比起年龄,陛下罢免张相,重用李林甫之流才是真正的昏聩之兆。
“反噬”将起于何处?起于何年?
【李隆基:朕、我会立即改过!】
【李世民:但愿如此。】
天幕禁止谎言,李世民再怎么厌恶李隆基,也知道他这话不是谎言。
虽然不知道是真心要改过,还是因为不愿意禅让而承诺改过。
从目前所知的情况,李世民推测李隆基必是将军权下放“藩镇”以应对异族,在换来短暂的盛世后,藩镇坐大引兵祸,大唐因此转衰。
李隆基既然处于极盛之时,藩镇之危恐怕已然形成。
李世民不能勒令他禅让。
——李隆基不愿意交权,勒令他禅让就极有可能引社稷震荡,使得藩镇兵乱提前生。
【武曌:隆基,你初入群时民心第二,定是鼎盛之时。此时改过,为时不晚。你务必以社稷为重,延续盛世,以护百姓平安。】
李隆基算是武曌颇为宠爱的皇孙。
四岁时被她过继为弘儿之子。
七岁时李隆基就敢呵斥金吾大将军:“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得知此事后,武曌觉得李隆基甚异,对他颇为宠爱。
虽然这种宠爱也算不上深。
现在为李隆基解围,是武曌知道太宗皇帝爱民心切,才会对李隆基如此冷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希望之线 独占悖论(1V3) 歡迎來到天堂島 你杀了谁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魔神哥哥在末世杀穿了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排球少年同人] 阴暗宅被宫侑抓包 [犬夜叉] 情迷意乱 快穿:漂亮万人迷渣遍各路男人 疾风回旋曲 11字谜案 沉默的巡游 神探伽利略 大雪中的山庄 透明的螺旋 继承妖族全员,我直播查房爆红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宿敌就是妻子 炮灰觉醒,把冷艳主角训成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