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136章 舌底惊雷朝堂挂幡(第1页)

第136章 舌底惊雷朝堂挂幡(第1页)

三更刚过,东市的夜风还未散尽,碎陶片上的“苏”字却已如星火燎原,在百姓口中悄然传开。

那一夜没有见血,可人心之震,胜似刀兵。

次日清晨,天光未亮,红姑便带着十二名少女重返十字街口。

她们不再捧陶碗,而是肩扛幡旗、手执铜锣,身后跟着二十家小食铺的掌柜——有卖豆腐脑的老张头,有炸春卷的王婆子,还有专做腊肠饼的刘二拐。

这些人原本在京城夹缝求生,生意惨淡,直到搭上“晚晴露”的东风,一碗蘸酱汤饼卖出十倍价钱,门庭若市。

今日他们皆披红挂彩,将自家铺面重新粉刷,门前高悬一式黄绸幡旗,上书八个墨黑大字:“晚晴露指定合作点”。

“凡购一碗,赠竹签一支。”红姑立于中央,声音清亮如钟,“写下你与这口酸甜的故事,投进‘万言箱’,三日后,晚晴姑娘要亲看万民心声。”

百姓闻讯蜂拥而至。

孩童为贪那一口梅饮,缠着娘亲多买一碗;老人颤巍巍写下“亡妻临终前念叨的滋味回来了”;病中妇人蘸酱拌粥,边吃边落泪:“这是我三个月来第一顿能咽下的饭。”竹签如雪片飞入箱中,每一根都刻着一段命途悲欢。

与此同时,城南流民营地深处,兰姑正跪坐在一张破席上,面前是五十余名衣衫褴褛的乐人。

他们有的断指,有的失目,曾是战乱中被遗弃的宫廷乐工,如今靠街头卖唱苟活。

“我要你们唱一首歌。”兰姑轻抚琴弦,指尖拨出《采桑谣》起音,“但不是为了讨钱,是为了让天下听见——穷人的嘴,也能说出公道话。”

她将曲谱分发下去,每段嵌入不同方言:燕语呢喃于前调,吴音婉转于副章,楚地俚音藏于尾韵。

北人听来亲切如故园,南人闻之恍若归乡。

七日排练,百人合唱团悄然成形。

第三日黎明,朝会将启。

礼部门前青石广场,百官乘轿而来,禁军列队守门。

忽然,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时,一阵歌声自街角涌来。

“桑叶青,杏花明——”

起初是低吟,继而汇成洪流。

百人齐声,声浪如潮,穿透宫墙缝隙。

那旋律既熟悉又陌生,像是田间村妇哼的小调,却又透着雅乐的筋骨。

“一碗酸甜敬太平!”

守门禁军不由自主停下脚步,有人甚至松了握刀的手,嘴唇微动,跟着哼了起来。

一位年迈学士驻足良久,忽而老泪纵横:“这是我母亲……我母亲小时候哄我睡觉的歌啊。”

就在这时,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停在街侧。

孙福安身着御膳监官服,脸色铁青。

他是奉礼部尚书之命前来查办“聚众喧哗”,可当他看到那些衣衫破旧却神情坚定的歌者,听到那一句句直击肺腑的歌词,脚步竟再也迈不动。

一名盲眼老妇突然从人群中挤出,双手捧着半空的酱瓶,枯瘦手指紧紧攥住他的袖角。

“大人……这是我闺女最后吃到的味道。”她声音嘶哑,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她走前说,要是还能喝一口冰梅饮,就能再多撑几天……我不求您给她报仇,只问一句——难道连一口救命的酸,都要被当成妖物烧掉吗?”

孙福安浑身一震。

他眼前浮现的,却是二十年前那个雨夜——母亲躺在草席上,气若游丝,嘴里喃喃:“要是能再吃一口老家的酸菜……该多好。”

那时他年少无权,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咽下最后一口气。

此刻,他站在权力边缘,却被人用同样的痛楚质问。

他僵立原地,喉头滚动,一句话也说不出。

当晚,御膳房偏室烛火未熄。

柳如眉派来的家仆送来一个锦盒,里面是崭新的金票,数额足以让他一家三代衣食无忧。

孙福安盯着那盒子看了很久,忽然冷笑一声,抬手掀翻案桌。

金票纷飞如雪,落入炭盆,瞬间化作灰烬。

他提笔蘸墨,展开一张素笺,落笔沉重:

“臣孙福安,忝居御膳副监三载,愧未能守正道、护民生。今见民间疾苦因一味而起,权贵倾轧以正统为刃,心寒如冬。谨以此辞,谢陛下隆恩,还我布衣之身。”

笔锋未干,窗外雷声隐隐。

而在城西一座隐秘院落里,苏晚晴终于等来了所有消息。

她坐在灯下,亲手将万余根竹签并列拼接,胶粘线缚,三日不眠,终成一幅长达三十丈的巨卷。

卷首题曰:《万民酸甜录》。

其上密密麻麻,全是百姓手迹——

“救母性命”

“助儿开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十二门徒书:黑胶皇后阿狸  战损生存指南  偏离航道  我高考落榜去当兵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们玩遍诸天  盛唐探案录  ABO百合futa水仙  苏塘镇的情爱回忆1998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女帝洛璃的烦恼  金手指是看广告  雨涌风起  女主角过于帅气  龙门秘录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月牙欲烙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后宫御宴 将皇宫里的母猪统统肏服在我的胯下  伏羲异世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