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长江的浓雾吞噬那艘小船时,吕子戎以为自己会随波逐流,或是葬身在东吴的追兵箭下。可当意识回笼,鼻端萦绕的不是江水的腥咸与战场的硝烟,而是田埂间泥土的湿润与麦香——那个金戈铁马的三国,那个他曾赌上性命想要守护的汉室,终究成了一场醒时有余温的梦。只是梦痕未消,故友难寻,田埂上遗落的那枚玉佩,正闪着与尘世格格不入的光。
一、截江余波:护主孤舟赴吴险黄云迷雾兆天变(公元214年·长江江心)
赵云截江救阿斗的混乱刚平息,长江水面还飘着蜀军快船的碎片。吕子戎站在孙尚香的座船船头,手握“逐光”长枪,枪尖的寒芒映着江面的残阳。舱内,孙尚香正对着铜镜拭泪,鬓边的珠花因方才的挣扎歪斜——她终究还是信了孙权“母亲病重”的谎言,决意归吴,却又怕刘备误会,更怕兄长以她为饵牵制蜀汉。
“子戎,此番回吴,若兄长逼我联姻曹魏,我便投江自尽。”孙尚香的声音带着颤抖,从舱内传出。
吕子戎沉声道:“主母放心,末将既受诸葛军师所托护送您,便不会让您受委屈。若吴侯相逼,末将愿以死相护。”他这话并非虚言——自随诸葛亮入蜀以来,孙尚香待他如弟,此次单身赴吴,本就是他主动请缨,愿以一己之力担起这份险责。
座船行至江心,忽有变故。原本晴朗的天空骤然暗下来,东边天际竟浮现出一团龙形黄云,鳞爪分明,却又黯淡无光,像是被墨染过一般。“那是什么?”船夫惊呼着停下摇桨,手指着黄云,脸色煞白。
吕子戎抬头望去,心头猛地一沉——他曾在汉中见过“祥云绕日”的吉兆,可这龙形黄云却透着衰败之气,仿佛随时会消散。正思忖间,江面上突然升起浓浓白雾,从四面八方向座船涌来,能见度瞬间不足三尺,连船头的灯笼都只剩下一团昏黄的光晕。
“快划船!冲出雾区!”吕子戎厉声下令,同时握紧长枪——这雾来得太过诡异,不似江上行船常见的晨雾,反而像有生命般缠绕着船身,让船身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
舱内的孙尚香惊呼一声,推门出来,却被雾气呛得咳嗽:“怎么回事?这雾……”
话音未落,一阵狂风突然袭来,吹散了天际的龙形黄云,黄云消散处,露出灰蒙蒙的天空,再无半分异象。可江面上的雾气却更浓了,座船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吕子戎只觉得天旋地转,手中的长枪脱手飞出,视线渐渐模糊,最后只剩下孙尚香的呼喊声和江水的咆哮声……
他不知道的是,这场“黄云散、迷雾锁”的异象,正是天道的预警——黄云消散,喻示四百年汉祚将尽;迷雾旋船,实则是时空扭曲的征兆,将他的意识困在“214年至220年”的乱世洪流中,直到曹丕篡汉、汉室气绝,才得以挣脱。
而他与孙尚香的结局,从此成了三国的谜。吴营中有人说,他护着孙尚香弃船登岸,隐居在会稽山的竹林里;有人说,孙尚香得知孙权骗她,愤而投江,吕子戎也随之殉情;更有甚者,说孙权为拉拢他,暗中下药让他与孙尚香有了肌肤之亲,欲赐婚其妹并软禁于建业,他却趁夜诈死,带着公孙晓月的手帕去了蜀地——流言纷纷,却没人知道,那艘座船早已在迷雾中脱离了时空轨迹。
二、淮南暗议:子建寄信忧时局竹林纵论防仲达(公元220年·淮南竹林)
吕子戎在迷雾中“消失”的第六年,淮南的竹林里,蒋欲川正与嵇康、阮籍对坐饮酒。石桌上摆着一壶陈年杜康,旁边放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那是被贬雍丘的曹植托人送来的,信上字迹潦草,透着焦虑:“仲达鹰视狼顾,子桓虽防,却终是倚重其才。淮南乃曹魏门户,公度(蒋欲川字)需多留意其动向,勿让司马家染指兵权。”
蒋欲川将密信凑近灯烛,看完后便投入火中,火焰瞬间将信纸吞噬,只留下一点灰烬。“叔夜(嵇康字),近日洛阳可有动静?”他给自己斟了一杯酒,问道。
嵇康放下古琴,道:“曹丕已命华歆修缮禅位台,又让人在各地伪造祥瑞,看来篡汉只是迟早的事。倒是司马懿,近日以‘巡查边防’为名,去了一趟合肥,与蒋济密谈了半日。”
阮籍接过话头,冷笑一声:“司马仲达这是在为曹丕篡汉铺路,同时也在拉拢淮南将领。公度,你身为曹植旧部,他必对你有所忌惮,若再不顺从,恐有杀身之祸。”
蒋欲川饮尽杯中酒,拔出腰间环首刀,刀光在月光下一闪:“我蒋欲川当年追随子建公子,是慕其才情,而非贪图富贵。司马懿若敢来淮南作祟,我这把刀也不是吃素的。”他顿了顿,又道,“对了,你们可知夷陵的战局?”
“陆逊已在猇亭布下防线,刘备连营七百里,看似势猛,实则已犯兵家大忌。”嵇康道,“只是东吴的庐江防线,全靠吕莫言支撑,此人枪法卓绝,且深谙水战,若曹丕趁机南征,庐江必是首当其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蒋欲川点头:“我已让人留意合肥的驻军动向,若曹真敢率军南下,我便以‘淮南疫病’为由拖延,绝不让曹丕坐收渔利。”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是蒋欲川的亲兵送来一封急信。蒋欲川拆开一看,眉头皱起:“司马懿竟推荐我任‘淮南巡检使’,明着是提拔,实则是要监视我。”
阮籍道:“不妨受了此职,正好借机巡查东吴动向,也能摸清司马懿在淮南的部署。”
蒋欲川沉吟片刻,道:“好!明日我便上书谢恩,只是这竹林的酒,怕是要少喝几杯了。”他望向南方,仿佛能看到庐江的江面——那里有他的故友吕莫言,也有他不愿卷入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乱世棋局。
三、尺素传防:莫言致信陈江策陆逊回书定火攻(公元221年·庐江江防营)
庐江的雨下了整整三天,吕莫言站在江防城楼上,手里拿着一封来自夷陵的书信,信纸已被雨水打湿了边角。那是陆逊写来的,字迹沉稳有力:“刘备连营七百里,皆在山林之中,且将士骄躁,可待其粮草将尽,以火攻之。庐江乃东吴北门,需严防曹丕南征,若合肥有动静,速发烽火为号。”
吕莫言将书信放在案上,提笔回书:“庐江已加固沿江烽火台,且在滩涂埋下鹿角,曹真若来,必让其无功而返。只是沙摩柯的蛮兵虽勇,却不懂军纪,恐为蜀军掣肘,陆逊大都督可暗中派人约束,免生祸端。”他想起前日收到的探报,说沙摩柯的蛮兵在夷道劫掠百姓,心中不由担忧——夷陵之战若想胜,不仅要防曹魏,还要稳内部。
大乔端着一碗姜汤走进来,放在他手边:“又在想夷陵的事?陆逊足智多谋,定能破敌,你不必太过忧心。”
吕莫言接过姜汤,暖意从指尖传到心口:“我不是担心陆逊,是担心曹丕趁虚而入。蒋欲川虽在淮南,可司马懿对他虎视眈眈,若蒋欲川被牵制,合肥的魏军便无人能挡。”
小乔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密报:“方才收到细作回报,司马懿已推荐蒋欲川任淮南巡检使,看来是要拉拢他。”
吕莫言眉头一挑:“欲川不会屈从司马懿的。只是我们需多做准备,明日我便派人与他联络,互通消息。”
他将写好的回信交给亲兵,命其连夜送往夷陵,又对大乔、小乔道:“若夷陵火起,曹丕必不甘心,庐江的战事怕是躲不过了。你们可收拾些细软,若情况危急,便先去会稽山避一避。”
大乔摇头:“我们不走,要走一起走。当年你守庐江,我们便陪你守,如今也一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震惊!团宠小师妹在修真界搞内卷了! 逗c欢乐多,不缺我一个+番外 她养大的白月光 他是心底的月亮+番外 滴血惊神阙 双姝传:蕾伴一生+番外 末世全寝穿书!全员炮灰?不可能+番外 天师归来都市伏魔录 队长总是板着张脸我该怎么办+番外 墨染花开情丝雨 被逼同居后,禁欲商爷一秒沦陷 我本来很爱你! 桃李嫁东风 宝可梦:从波波走向世界冠军 凤凰男逼我给白月光伺候月子?滚 炉鼎修仙传2 都市之我的灵田奶爸 偷恋星星的月亮 重生末日前这一世换我保护你 荒野求生获传承之大医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