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渊点了点头,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却依旧板着脸:“不错,有你大哥的稳劲,也有年轻人的锐气。但我问你,学枪是为了什么?”
“为了护民。”赵云毫不犹豫地回答,目光落在空场边的梨树苗上,“为了不让像我大哥、嫂子那样为护民而死的人白白牺牲,为了让流民能有地种、有饭吃,不用再怕乱兵劫掠。”
“若有诸侯给你高官厚禄,让你用枪杀无辜流民,你肯不肯?”童渊追问,语气陡然严厉。
“不肯!”赵云握紧枪杆,枪杆被他握得发白,“枪是护民的利器,不是争功夺利的工具!若真有此事,晚辈宁肯折断枪杆,也绝不违心!”
童渊终于笑了,拿起石桌上的《枪经》,扔给赵云:“这是我毕生对枪法的感悟,前面是招式,后面是‘护民之道’,你先拿去看。从今天起,每日清晨扎马步一个时辰,上午练枪式,下午听我讲当年护民的旧事——记住,枪法是‘术’,护民是‘道’,术练得再好,丢了道,也是废人。”
“弟子记住了!”赵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童渊深深磕了三个头,额头砸在青石板上,发出“咚咚”的声响,“多谢先生教诲!”
童渊扶起他,指了指空场边的梨树苗:“今日先练‘凤凰点头’——枪尖要快而准,挑落枝头的枯叶,却不能碰伤新抽的嫩芽。就像护着怀里的雏鸟,既要击退天敌,又不能伤了雏鸟。”
赵云依言持枪,凝神静气,枪尖猛地向上一挑——却因急于求成,力道没控制好,不仅挑落了枯叶,还带倒了旁边的一株梨树苗。“弟子知错!”他连忙放下枪,跪在地上,想去扶树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急着扶。”童渊走过去,用木杆点了点他的丹田,“力从心出,不是从臂出。你心里想着‘挑落’,就失了‘护’的本意。再来——想着这枪尖是要护住嫩芽,不是要挑枯叶。”
赵云深吸一口气,调整内力,将气沉在丹田,再抬枪时,动作慢了几分。枪尖轻轻绕过嫩绿的枝芽,只挑落了一片枯黄的叶子,嫩芽完好无损。
“不错。”童渊点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明日我们对练——我攻你守,记住,守不是躲,是用最少的力护住最关键的地方,就像护流民,不是要杀尽乱兵,是要把他们挡在流民之外。”
“子戎兄,昨日我练枪时想,若遇到‘为恶的流民’,该怎么办?”赵云摩挲着龙胆亮银枪,想起在易京时,曾有流民抢同伴的粮,他纠结了很久才“绑而不杀”。
吕子戎想起杀络腮胡后的迷茫,指了指茅庐外的菜畦:“你看童先生种的白术——杂草要拔,但若是刚发芽的幼苗,哪怕长错了地方,也能移到别处活。”他顿了顿,说起庐江的经历,“当年有个山贼来抢粮,我们没杀他,而是给了他半亩地,后来他成了护营的好手。”
“你的意思是……先安其家,再化其恶?”赵云眼睛一亮。
“对。”吕子戎拿起一块石子,在地上画流民屯的布局,“若遇降兵或恶民,先问他‘有没有家人要养’,再分他地、教他种地——比杀了他更有用。杀是‘治标’,护其生才是‘治本’。”
赵云摸出怀里的焦土(赵雄墓前的土),轻声道:“大哥当年就是这么护村的,我竟忘了。”
童渊站在茅庐门口,听见两人的对话,悄悄摸了摸《枪经》上“护生大于杀恶”的批注,嘴角露出笑容。
四、薪火相传·初心如旧(196年夏·茅庐梨树下)
接下来的日子,赵云在落马坡安心学枪,日子过得简单却充实。每日清晨天未亮,他就迎着朝阳在空场扎马步,汗水浸湿了粗布短衫,顺着脸颊滴在泥土里,却从没想过放弃——他总想起墓前的焦土,想起大哥的嘱托,咬着牙坚持;上午跟着童渊练“百鸟朝凤枪”的招式,从“凤凰点头”到“鹰击长空”,每一招都练上百遍,直到枪尖能精准挑落空中的柳絮,却不碰伤分毫;下午则和吕子戎一起帮着村民修整农具,教坞堡的孩子练基础枪术,听童渊讲当年在陇西护着山民抵御山贼的故事。
吕子戎也没闲着,他每日往返于落马坡和常山坞堡之间,帮流民修补漏雨的茅屋,教他们用桑绸缠农具的木柄,防止打滑;偶尔还会去潜龙潭边打坐,摸着潭边的盘龙石,想起找到龙胆亮银枪时的情景,想起李雪梅的嘱托,心里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一次吕子戎从坞堡回来,对赵云说:“你还记得苏婉儿吗?就是去年我护着的那个抱麦种的姑娘。”
赵云点头:“记得,她说要等弟弟回来。”
“前阵子我去坞堡,看见她了,”吕子戎笑了,“麦种种出了新粮,她还帮着教孩子们识字;她弟弟也找到了,跟着老猎户学打猎,姐弟俩在坞堡安了家。”
赵云放下枪,心里一暖:“真好——大哥和雪梅姐想护的,不就是这样的安稳吗?”
一日傍晚,两人坐在茅庐前的梨树下休息,赵云擦着他的龙胆亮银枪,枪尖的银光在夕阳下格外耀眼。“子戎兄,莫言兄在江东还好吗?”他轻声问,想起当年在庐江一起练枪的日子。
“好得很!”吕子戎从怀里掏出一个桑绸包,里面是半个月前流民带来的消息,“他跟着孙策打下了秣陵,建了三座流民营,教百姓练简化版的‘落英枪’,还教他们种江东的稻种——流民说,现在江东的百姓都叫他‘吕护民’呢。”
“真希望有一天,我们三个能再聚在庐江的梨树下,围着篝火吃烤梨,就像以前那样。”赵云叹了口气,抚摸着枪杆上的龙纹。
“会的。”吕子戎摸出胸口的梅花玉佩,对着夕阳举起,玉佩的光映在两人脸上,“等你学成‘百鸟朝凤枪’,我们就去江东找莫言,一起建更多的流民营,让南北的流民都能安稳过日子,不再受战火之苦。”
就在这时,一个背着包袱的流民牵着马来到茅庐前,对着吕子戎大喊:“吕壮士!庐江来的信!阿梨姑娘托我捎给你的!”
吕子戎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去,接过信——信封上的字迹是吕莫言的,还画了个小小的梨树苗。他拆开信,轻声念道:“子戎兄,江东稻种丰收了,我教流民种的梨树苗已半人高。孙策待民宽厚,听了我的建议,每占一城先开仓放粮,再建流民营。听闻子龙已拜童先生为师,甚慰。待你们学成,我在江东煮好梨酒候君,共护一方安稳。对了,阿梨的‘影匿’剑招练得很好,还教营里的孩子呢。”
赵云听着信,眼里满是期待:“真想快点学好枪法,和你们一起护民,让大哥和嫂子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
童渊站在茅庐门口,看着梨树下的两个年轻人,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拿起靠在石桌上的龙胆亮银枪,轻轻擦拭着枪杆上的龙纹——这杆沉寂了几百年的神兵,终于等到了合适的主人;赵雄的坚守、李雪梅的托付、吕子戎的执着,也终于找到了传承的人。
夏风吹过梨树林,带着淡淡的花香,吹动了赵云枪尾的红绸,也吹动了吕子戎胸口的梅花玉佩。远处的隐落山废墟上,村民们已经开始重新栽种梨树苗,嫩绿的新芽在焦黑的土地上格外显眼;常山坞堡的方向,传来流民们耕作的号子声,充满了生机。
吕子戎看着赵云练枪的身影——枪尖挑落夕阳下的花瓣,却不损伤一片花叶,想起了当年赵雄教他练剑的模样。他摸了摸胸口的梅花玉佩,轻声说:“赵大哥,雪梅姐,你们放心,子龙没有让你们失望,我也没有。”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落马坡的茅庐前,枪影与梨影交织在一起,在地上投下温暖的轮廓。这份由赵雄播种、吕子戎浇灌、赵云传承的“护民”初心,终将像梨树苗一样,在这破碎的山河里扎下深根,长成参天大树,为更多百姓遮风挡雨,直到乱世平息,春暖花开。
喜欢梦动三国请大家收藏:()梦动三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桃李嫁东风 宝可梦:从波波走向世界冠军 他是心底的月亮+番外 末世全寝穿书!全员炮灰?不可能+番外 队长总是板着张脸我该怎么办+番外 天师归来都市伏魔录 炉鼎修仙传2 滴血惊神阙 震惊!团宠小师妹在修真界搞内卷了! 重生末日前这一世换我保护你 都市之我的灵田奶爸 墨染花开情丝雨 我本来很爱你! 她养大的白月光 逗c欢乐多,不缺我一个+番外 凤凰男逼我给白月光伺候月子?滚 被逼同居后,禁欲商爷一秒沦陷 偷恋星星的月亮 荒野求生获传承之大医通天 双姝传:蕾伴一生+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