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梦动三国 > 第82章 易京残烬梅痕迷踪(第1页)

第82章 易京残烬梅痕迷踪(第1页)

(199年冬·常山坞堡-易京楼)

一、烽火传讯·心悬幽州

199年的冬雪比往年早了半月,鹅毛大雪裹着隐落山的寒风,压弯了常山坞堡的梨树枝,枝桠上的积雪像挂着串串白玉,却压不住坞堡里的烟火气——陈婆婆在茅庐里熬着荞麦粥,灶膛里的桑枝烧得“噼啪”响;雷虎带着青壮在坞堡外加固战壕,手里的桑木哨棍裹着防滑的桑丝,每敲一下冻土,都带着“沉劲”,是吕子戎教的“护壕术”,怕战壕塌了伤流民;纪纲则在梨桑学堂的空地上,教少年们练“听风辨位”的基本功,他把桑籽撒在雪地上,让少年们蒙眼用木枪挑,挑中三颗才算过关,“将来遇着乱兵,听声辨位才能护自己、护别人”。

小石头举着铜锣,蹲在望哨台的桑木架上,红棉袄的衣角被风吹得翻飞。他时不时踮脚望向幽州的方向,手里攥着半块梨干——是吕子戎临走前给的,说“看到幽州来的流民,就把梨干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咱们是自己人”。这半个月,幽州的消息断了,他总怕晓月姐姐出事,梦里都在敲铜锣喊“晓月姐姐回来了”。

“赵壮士!冀州来的流民到了!”望哨台下的流民王二扯着嗓子喊,声音里带着急意。赵云刚在寒潭边磨完枪,龙胆亮银枪的枪尖在雪光下泛着冷润的光,枪尾红绸沾着冰碴,却依旧精神。他放下磨枪石,快步往山道入口走,雪地里的脚印深而稳,是“定枪式”的步法,每一步都踩在实处,怕滑到伤着人。

山道口,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民跪在雪地里,冻得嘴唇发紫,为首的老者怀里紧紧抱着一块烧焦的木牌,木牌边缘蜷曲,上面还能辨认出半个“公孙”字样,炭黑的纹路里嵌着未燃尽的桑絮——是幽州常见的桑木牌,公孙瓒的部将常用这个做标识。

“易京……易京楼没了!”老者老泪纵横,枯瘦的手攥着木牌,指节泛白,“袁绍的兵攻破易京,放火烧了城,公孙将军……将军他纵火自焚了,整个城都烧得只剩断墙!”

赵云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龙胆亮银枪“当啷”一声撞在石阶上,枪尾红绸晃了晃,抖落冰碴。他想起去年深秋,公孙晓月寄来的梅花标本,油纸包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易京梅林已栽,待雪落时,邀子龙哥哥共赏”;想起她托货郎捎来的枪谱碎片,上面是她改的“护民枪式”,注着“回马枪可绕着流民转,别伤着人”;想起在幽州梅林教她练“定军式”,她总说“子龙哥哥的枪里有温度,能护着梅花不折”——那个总把“护民”挂在嘴边的姑娘,此刻难道真的……

“公孙姑娘呢?”赵云蹲下身,双手按住老者的肩膀,声音发颤,却努力稳住力道,怕捏疼老人,“公孙瓒的女儿,公孙晓月,她怎么样了?城破的时候,她在哪里?”

老者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风雪里:“不知道啊……城破那天乱得很,袁军到处烧杀,公孙将军的家眷大多没逃出来。不过有两个流民说,看见个穿白衣的姑娘,带着四五个孩童,往北门跑,好像还提着杆长枪,枪杆上缠着桑丝……也有人说,那姑娘被袁军追上了,没了踪影。”

议事屋里,烛火摇曳,把赵云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墙上的“护民”二字上。雷虎攥着桑木哨棍,指节捏得发白;纪纲把木刀放在桌上,刀背贴着桌面,不敢出声——他们都知道,晓月在赵云心里,不只是朋友,更是同守“护民”初心的知己。

“子戎兄不在,坞堡就拜托你们了。”赵云突然开口,伸手摸了摸胸口的梨纹玉佩——是吕子戎临走前给的,玉质温润,刻着梨花纹,和晓月的梅花玉佩能拼在一起。他站起身,把龙胆亮银枪往背上一背,枪尾红绸垂在身后,“雷虎,你管农桑和联防,战壕加固后,在周边埋些桑木桩,防散兵偷袭;纪纲,你守望哨台,教少年们练‘梅枝信号’,遇到幽州流民就比三瓣梅,问晓月的消息;小石头,你帮陈婆婆照看学堂,若我十日不回,就当我……去深山找流民了,守好坞堡便是。”

“不行!”雷虎急得站起来,桑木哨棍“笃”地戳在地上,“袁绍刚占冀州,易京到处是袁军散兵,你一个人去,太危险!要去咱们一起去,多个人多份力!”

“我有枪,有寒潭练的‘稳劲’,不会有事。”赵云按住雷虎的肩膀,语气坚定,“晓月是为护流民才可能遇险,我不能不管。若我带太多人去,坞堡空虚,散兵来了,流民怎么办?咱们守坞堡,本就是为护民,不能因私废公。”

次日清晨,雪小了些,赵云换上一身素色粗布衫,外罩件旧棉袍——是李雪梅当年织的,保暖还耐脏。他从怀里掏出三样东西:晓月寄来的梅花画(卷在桑丝布里,怕折了)、自己擦枪的桑绸帕子(帕角绣着小小的“赵”字)、还有半块磨枪石(童渊留下的,能当信物),都仔细折好,贴身藏在棉袍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石头抱着他的腿,眼泪掉在雪地上,冻成小冰晶:“赵壮士,你一定要把晓月姐姐带回来!我还等着她教我画梅花,教我练‘护梅枪式’呢!”

赵云摸了摸小石头的头,从怀里掏出那半块梨干,塞给他:“等我回来,咱们一起在梨树下种梅苗,让晓月教你画。若我十日没回,你就把梨干分给幽州来的流民,告诉他们‘常山坞堡有饭吃’。”他翻身上马,白马是吕子戎留下的,温顺耐走,踏在积雪上,留下一串整齐的马蹄印,像一条扯不断的牵挂,往易京的方向延伸。

二、易京残垣·三说迷踪

疾驰三日,赵云终于抵达易京。昔日的幽州重镇,如今只剩一片残垣断壁:烧焦的木梁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有的还冒着青烟;断墙上的箭簇锈迹斑斑,刀痕深可见骨;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血腥的气味,雪落在废墟上,很快就被染成灰褐色,踩上去黏糊糊的,像踩在碎心上。

他牵着白马,枪尖斜指地面,小心翼翼地在废墟中穿行——每走一步,都用枪尖探探脚下,怕踩着流民的尸体,也怕掉进袁军挖的陷阱。“晓月!公孙晓月!”他的喊声在空荡的废墟中回荡,却只有寒风回应,卷起地上的碎纸,其中一张还能看见“护民”二字,是晓月教孩童写字的桑皮纸。

“这位壮士,别喊了,这里没人了。”一个蹲在废墟旁捡木炭的老流民颤巍巍地站起来,手里的炭棍裹着布,怕冻手。他头发花白,脸上有一道刀疤,从额头延伸到下巴,是袁军砍的,“袁绍的兵烧了城就往冀州去了,活下来的都逃到深山里了,这里只剩些死人骨头。”

赵云蹲下身,从怀里掏出一块麦饼——是陈婆婆烤的,加了梨干,还热乎着,递到老流民手里:“老丈,我问您,您见过一个穿白衣、带流民孩童的姑娘吗?她叫公孙晓月,是公孙瓒的女儿,枪杆上缠着桑丝,腰间挂着梅花玉佩。”

老流民接过麦饼,咬了一大口,麦香混着梨干的甜味在嘴里散开,他眼眶一红,叹了口气:“公孙姑娘?我倒是听过三个说法,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您说,我都听着。”赵云往前凑了凑,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枪杆。

“第一个是从袁军小卒嘴里听的。”老流民压低声音,往四周看了看,“说袁绍破城后,见公孙姑娘长得好看,又会使枪,就想收为妾室,派了五十个兵把她绑了,往冀州方向去了。有人还说,姑娘一路上都在骂袁绍‘乱臣贼子’,不肯吃饭,袁军就用鞭子抽她。”

赵云的心一紧,指节捏得发白,枪杆上的龙纹仿佛都在发烫——他不信晓月会屈从。那个在幽州坞堡,为了护一个流民孩童,敢用枪杆挡袁军马刀的姑娘,宁死也不会依附乱臣。他摸出怀里的枪谱碎片,指尖拂过“护民不护贼”的字迹,心里更坚定:“这不可能,晓月不会屈从。”

“第二个说法,是幽州的老邻居说的。”老流民又咬了口麦饼,声音沉了些,“说城破时,公孙姑娘带着五个孩童往北门逃,刚出城门,就被袁军的骑兵追上了。袁军小卒见姑娘长得美,就想轻薄她,姑娘宁死不从,从怀里掏出短剑,对着常山的方向,自刎了……有人说在北门的梅树下,看见过一件染血的白衣,上面还挂着梅花玉佩的碎片。”

赵云的眼眶发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他想起晓月寄来的画里,北门梅林的雪景,白衣姑娘站在梅树下,手里握着枪,题着“愿君枪护万民安”;想起她曾说“若有一天我死了,就把我埋在梅树下,看着流民安稳”。他用枪尖挑开北门废墟的积雪,果然看见几株烧焦的梅树,树旁的雪地里,还留着一块染血的布片,是白衣的料子,上面绣着半朵梅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滴血惊神阙  双姝传:蕾伴一生+番外  宝可梦:从波波走向世界冠军  震惊!团宠小师妹在修真界搞内卷了!  炉鼎修仙传2  逗c欢乐多,不缺我一个+番外  被逼同居后,禁欲商爷一秒沦陷  桃李嫁东风  她养大的白月光  荒野求生获传承之大医通天  凤凰男逼我给白月光伺候月子?滚  偷恋星星的月亮  都市之我的灵田奶爸  我本来很爱你!  墨染花开情丝雨  重生末日前这一世换我保护你  队长总是板着张脸我该怎么办+番外  天师归来都市伏魔录  他是心底的月亮+番外  末世全寝穿书!全员炮灰?不可能+番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