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资治通鉴新译 > 第186章 胡太后临朝与梁军淮堰之困(第2页)

第186章 胡太后临朝与梁军淮堰之困(第2页)

八月乙巳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胡国珍年老,胡太后实际上不想让他外出任职,只是想给他一个方面大员的荣誉;最终胡国珍没有赴任。

康绚返回朝廷后,张豹子不再修缮淮堰。九月丁丑日,淮河水位暴涨,浮山堰崩塌,崩塌之声如雷,三百里外都能听到,淮河沿岸的城池、戍所、村落十余万人口都被洪水漂流入海。起初,北魏担忧淮堰的威胁,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率领十万军队,准备从徐州出兵攻打淮堰;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无需动用兵力,淮堰最终会自行崩塌。”等到听说淮堰崩塌,胡太后大喜,重赏李平,元澄于是没有出兵。

北魏胡太后多次前往宗室、外戚和功臣显贵之家,侍中崔光上表劝谏说:“《礼记》规定,诸侯若非探病吊丧,进入大臣家中,就称为君臣相互戏谑。其中没有提及王后、夫人,表明她们没有随意进入大臣家的道理。夫人若父母健在,可回家省亲;父母去世,则派遣卿代为探望。汉代上官皇后将要废黜昌邑王时,霍光身为她的外祖父,又是当朝宰相,皇后仍坐在武帐中接见群臣,以显示男女之别。如今皇族繁衍,功臣显贵不断升迁,邀请太后临幸的请求日益增多,这将成为常规。希望陛下减少出游,这样天下百姓都会依赖您,众生都会欢欣喜悦。”

任城王元澄因北方边境镇将的选拔越来越不严格,担心敌寇窥探边境,祖宗陵墓受到威胁,于是上奏请求重视镇将的选拔,加强边防戒备,朝廷下诏让公卿大臣商议此事。廷尉少卿袁翻发表议论,认为:“近来边境州郡官员选拔不当,只论资历等级。有的任用贪污之人,广设哨所,多置将领;有的任用身边姻亲;有的接受他人财物请托。这些人都没有防御敌寇的心思,只有聚敛财物的意图。他们驱使勇猛的士兵去抢劫掠夺,若遭遇强敌,就会沦为俘虏;若有所俘获,就据为己有。那些老弱病残之人,只要略懂冶金、木工等手艺,无不被搜刮到军营中,遭受各种苦役。其余的人有的在深山伐木,有的在平原除草,往来贩卖货物,道路上随处可见。这些士兵俸禄不多,财物有限,官府却收取他们实际缴纳的绢帛,发给他们空头粮券,耗尽他们的力气,给他们单薄的衣物,占用他们的劳作时间,克扣他们的口粮,寒冬酷暑,再加上疾病折磨,死于沟壑之中的人常常有十分之七八。因此,邻国趁机侵扰我国疆土,都是因为边境官员任用不当所致。我认为从今以后,南北边境各藩镇及其所属郡县的府佐、统军直至戍主,都应让朝廷大臣及王公以下官员各自举荐所了解的人才,必须选拔有才能的人,不拘泥于资历等级;若被举荐者称职或失职,举荐人也随之奖惩。”胡太后未能采纳这一建议。到正光末年,北方边境盗贼群起,最终逼近旧都平城,侵犯祖宗陵墓,正如元澄所担忧的那样。

冬季,十一月,交州刺史李畟斩杀交州反叛者阮宗孝,将其首级传送到建康。起初,北魏世宗修建瑶光寺,尚未完工;这一年,胡太后又修建永宁寺,两座寺庙都在皇宫旁边;又在伊阙口修建石窟寺,这些工程都极尽土木建筑的华美。其中永宁寺最为壮观,有一尊一丈八尺高的金像,十尊与人等高的金像,两尊玉像。寺内建有九层佛塔,挖掘地基时,深入地下直达黄泉;佛塔高九十丈,塔顶的宝刹又高十丈,每当夜晚寂静时,塔上的铃铎之声能传到十里之外。佛殿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端门。僧房有一千间,殿内的珠玉锦绣,令人触目惊心。自佛法传入中国以来,塔庙的壮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扬州刺史李崇上表说:“高祖迁都将近三十年,明堂尚未修建,太学荒废不堪,城阙府寺也多有颓坏,这并非继承先帝遗志、为万国树立榜样的做法。如今国子监虽有学官之名,却无教授之实,与兔丝寄生、燕麦无果、南箕不能簸扬、北斗不能酌酒有何区别!事务不能同时兴办,必须有所取舍;应停止尚方署雕刻奢靡的器物,缩减永宁寺的土木工程,减少瑶光寺的建材耗费,分流石窟寺的雕刻劳力,以及其他非紧急的劳役,利用春、夏、秋三季的农闲时节修缮上述几项工程,使国家仪容庄重显耀,礼乐教化得以推行,岂不是一件美事!”胡太后以温和的诏令答复他,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胡太后热衷于佛教,百姓多有全家出家为僧尼的,高阳王的属官李瑒上书说:“三千种罪行中,没有比不孝更大的,不孝之中没有比断绝后代更严重的。怎能轻易放纵违背礼教的行为,任由人们皈依佛法的意愿,自身父母年迈,却抛弃家庭断绝赡养,违背当世的礼仪而追求来世的福报!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怎能放弃堂堂正正的政务而追随鬼神之教呢!此外,如今南方边境尚未安定,各种劳役依然繁重,百姓大多想逃避劳役,如果再听任他们出家,恐怕会抛弃孝慈之道,家家户户都成为僧尼。”都统僧暹等人怨恨李瑒将佛教称为“鬼教”,认为是诽谤佛法,向胡太后哭诉。胡太后责备李瑒。李瑒说:“天称为神,地称为只,人称为鬼。《左传》说:‘明处有礼乐,暗处有鬼神。’如此说来,明处的是堂堂正正的礼教,暗处的是鬼神之教。佛本是人,称他为鬼,我认为并非诽谤。”胡太后虽然知道李瑒的话有道理,但难以违背僧暹等人的意愿,于是罚李瑒一两黄金。

北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请求担任东豫州刺史,以便招降他的两个儿子,胡太后不同意,田益宗最终在洛阳去世。

柔然伏跋可汗,身体健壮,善于用兵,这一年,向西攻打高车,大败高车军队,生擒高车王弥俄突,将他的脚拴在劣马身上,拖拽至死,并用他的头骨制成饮酒器具。邻国中先前臣服于柔然后又反叛的,伏跋可汗都将其击败消灭,柔然国势再次强盛起来。

到了公元517年,北魏大乘教残余贼众再次聚集,突袭进入瀛州,刺史宇文福的儿子员外散骑侍郎宇文延率领家奴和门客抵抗。贼众焚烧斋阁,宇文延冲入火中抱着宇文福逃出,肌肤毛发都被烧焦,仍率领众人苦战,贼众最终溃散逃走,宇文延追击讨伐,平定了叛乱。

北魏起初,民间都不使用钱币,高祖太和十九年,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派遣铸钱工匠在各地鼓铸。百姓有想铸钱的,允许到官府的铸炉铸造,铜料必须精炼,不得掺杂杂质。世宗永平三年,又铸造五铢钱,禁止天下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钱币。不久后,洛阳及各州镇所用的钱币各不相同,商品贸易无法流通。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书说:“不允许通行的钱币,法律有明确规定,指的是鸡眼钱、镮凿钱,再无其他禁令。想来河西各州如今通行的钱币都不在禁止之列,以往的禁令,我私下感到疑惑。另外,河北地区既没有新铸的钱币,又禁止使用旧钱,百姓只能用单丝织成的缣、稀疏线缕织成的布,这些布幅狭窄、尺寸不足,不符合常规标准,还得把整匹布撕成一尺长来换取物品,白白耗费纺织的辛劳,却仍免不了饥寒之苦,这恐怕不是救济受冻挨饿之人、养育百姓的本意。钱币的用途,是用绳索串联,无需借助度量工具,公平简便,作为救济天下的工具,实在非常适宜。请求下令各州镇,凡是太和五铢钱、新铸五铢钱以及古代各种钱币中民间习惯使用的,只要内外完好,即便大小有差异,都允许通行,贵贱差别,依照当地市价为准。这样才能让货物在天下流通,公私贸易没有阻碍。对于鸡眼钱、镮凿钱以及盗铸、将大钱销毁改铸小钱、制造新的伪币不符合标准的,依照法律定罪。”朝廷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河北地区钱币稀少,百姓仍然以物易物,钱币无法进入市场流通。

北魏很多人虚报军功,尚书左丞卢同查阅吏部的功勋档案,趁机加以核查,发现虚报官阶的有三百多人,于是上奏说:“请求汇总吏部、中兵二局的功勋簿册,核对奏报的案卷,重新编造两份,一份送交吏部,一份留存兵局。另外,在军中斩杀敌人首级获得一阶及以上功勋的,立即命令行台军司颁发凭证,凭证从中间竖着撕开,一份交给立功者,一份送上门下省,以防欺诈作假。”胡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卢同是卢玄的族孙。

中尉元匡上奏请求调取景明元年以来,朝廷内外的考核簿册、吏部的任命文书、中兵局的功勋案卷以及各类考核优劣的记录,想借此核查虚报官阶、盗用官职的人,胡太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表说:“法律忌讳繁琐苛刻,治理贵在简洁明了。御史的职责,是负责风闻奏事,如果听说有虚报功勋、妄加官阶的人,只需调取相关的一份簿册,核查虚实,依照典刑处置即可。怎能调动一个部门的全部案卷,追查二十多年的事情,如此追查过错,谁能承受这样的罪责!这实在是圣朝应当慎重对待的事。”胡太后于是停止了这件事。又因为元匡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担心他辞职,想要安抚他,于是加封他为镇东将军。

三月丙子日,梁武帝敕令织官,文锦上不得织仙人、鸟兽的形状,因为裁剪这些图案,违背仁爱宽恕之道。

丁亥日,北魏广平文穆王元怀去世。

夏季,四月戊申日,北魏任命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梁武帝下诏认为宗庙祭祀使用牲畜,会妨碍鬼神之道,应当都用面粉制作祭品。于是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认为宗庙不再使用牲畜,就意味着不再用肉食祭祀祖先,武帝最终没有听从。八座官员于是商议用干肉代替牛。

秋季,八月丁未日,北魏下诏让太师高阳王元雍进入门下省居住,参与决断尚书省的奏事。

冬季,十月,梁武帝下诏认为宗庙仍然使用干肉,再次商议替代之物,于是用大饼代替干肉,其余祭品全部改用蔬菜瓜果。又修建至敬殿、景阳台,设置七庙的牌位,每月中旬两次摆设洁净的祭品。

乙卯日,北魏下诏:平城的士人百姓没有迁徙的,全部允许留居当地,土地作为永久产业。

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派遣俟近尉比建等人前往北魏请求和亲,使用对等国家的礼仪。

这一年,梁朝任命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冯道根谨慎忠厚,不善言辞,行军时能约束士兵;众将争相邀功,唯独冯道根沉默不语。他治理政务清廉简约,官吏百姓都拥戴他。梁武帝曾感叹说:“冯道根任职的地方,让朝廷不再想起还有这样一个州。”北魏尚书崔亮上奏请求在王屋等山开采铜料铸造钱币,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此后百姓大多私自铸钱,钱币逐渐变薄变小,使用时价值越来越低。

到了公元518年,二月癸巳日,安成康王萧秀去世。萧秀虽然与梁武帝是平民时期的兄弟,但成为君臣后,他的谨慎敬畏之情超过了关系疏远的臣子,梁武帝因此更加器重他。萧秀与弟弟始兴王萧憺尤其友爱,萧憺长期担任荆州刺史,常常将自己的俸禄分出一半送给萧秀,萧秀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从不推辞过多。

北魏孝明帝接见柔然使者,责备他们没有尽到藩属的礼仪,商议依照汉朝对待匈奴的旧例,派遣使者回访。司农少卿张伦上表说:“太祖开创帝业,日夜操劳,无暇顾及远方,才让这小子在一方游荡。这也是因为中原多灾多难,优先处理华夏事务而放松了对夷狄的控制。高祖正忙着向南征伐,没有闲暇北伐。世宗遵循先帝遗志,对于柔然的使者,只接受贡品而不回复。认为大明朝廷统治天下,国富兵强,面对敌人的礼仪,有什么可怕而要去屈从,有什么需求而要去主动行事!如今柔然虽然仰慕德行而来,也是想观察我国的强弱;如果派遣使者前往柔然王庭,与他们结为兄弟,恐怕不符合祖宗的本意。如果事情实在无法避免,应当颁布诏书,明确上下尊卑的礼仪,命令宰相写信,告知他们归顺的道理,观察他们的顺从与否,再慢慢用恩威进退之道应对,这样才符合王者的体面。怎能因为戎狄吞并了其他部落,就仓促损害国家的典礼呢!”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张伦是张白泽的儿子。

三月辛未日,北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去世。

北魏南秦州的氐族发动叛乱,朝廷派遣龙骧将军崔袭持符节前往安抚劝谕。

夏季,四月丁酉日,北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去世,朝廷追赠他假黄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谥号为太上秦公,加授九锡,以特殊礼仪安葬,赠送的丧葬物品和仪仗卫队,极为优厚。又将胡太后母亲皇甫氏的灵柩迎来,与胡国珍合葬,称皇甫氏为太上秦孝穆君。谏议大夫常山人张普惠认为前代皇后的父亲没有称“太上”的,“太上”之名不能用于臣子,于是前往皇宫上疏陈述,侍从们都不敢为他通报。恰逢胡国珍的墓穴挖掘时,地下出现磐石,张普惠于是秘密上表,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太上’之名是因‘上’而生的称号。皇太后称‘令’而不称‘敕’,是遵循三从之道,远则如同文母位列十乱之中。如今司徒胡国珍被称为‘太上’,恐怕违背了皇太后称‘令’的本意。孔子说:‘必须正名啊!’如今选定的墓穴出现问题,因浅陋而需要重新占卜,这或许是天地神灵降下的深切告诫,启发圣上的觉悟。希望停止使用这冒犯至尊的称号,以求得清廉光辉的福分。”胡太后于是亲自前往胡国珍的宅邸,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广泛商议。王公大臣都迎合胡太后的心意,争相诘难张普惠;张普惠随机应变,据理辨析,没有人能让他屈服。胡太后派元叉向张普惠宣布命令说:“我这样做,是孝子的心意。你所陈述的,是忠臣的道理。众大臣已经形成决议,你不能强行改变我的想法。以后有什么见解,不要不敢说。”

胡太后为太上秦孝穆君建造寺庙,其壮丽程度与永宁寺相当。

尚书省上奏请求恢复向百姓征收绵麻税,张普惠上疏说:“高祖废除大斗,去掉长尺,修改重秤,以爱护百姓、减轻赋税。他知道军国事务需要绵麻,所以在征收绢时附加八两绵,征收布时附加十五斤麻,百姓因为称尺所减的好处,远远超过了所缴的绵麻,所以踊跃缴纳赋税。从那以后,所征收的绢布,逐渐又变得又长又宽,百姓的怨恨之声,传遍朝野。宰相不追究根本原因在于布幅宽度和长度超标,就仓促停止了绵麻税。不久后尚书省因为国家用度不足,又想重新征收。这样做是失去天下的大信,背弃已经颁布的诏书,追回之前的错误做法,会被后世史书讥讽。不考虑国库中存有大量大麻,却被群臣私下侵占,为什么呢?因为百姓缴纳的物品,有时一斤超出百铢,从未听说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惩处州郡官员;有时稍微有些粗劣,就追究户主的责任,并牵连三长。因此国库中的绢布,超出规定标准的很多,大臣们领取俸禄时,都要求又长又宽又厚重,没有任何标准限制,从未听说有人因为绢布的端幅有余而退还官府的。如今想要重新征收绵麻税,应当先校正称和尺,明确设立严格的禁令,不得随意超标,让天下人知道两位圣人爱护百姓、珍惜法律的心意,这样太和年间的善政就能在神龟年间重现了。”

张普惠又因为北魏孝明帝喜好游览园林,不亲自处理朝政,过于尊崇佛法,郊庙祭祀等事务多委托给有关部门,上疏恳切劝谏说:“兴办无法验证的幽冥功业,在百姓身上耗费巨额钱财,削减官员俸禄、耗费民力,就近供养无所事事的僧人,装饰华丽的宫殿,追求未来未必能得到的福报。黎明时分,大臣们在宫外叩首等待朝见,而清净无为的僧人却在宫内遨游,这种行为违背礼仪、不合时宜,人心未能和睦。我认为,修治朝夕之间的善因,追求长久的福报,不如赢得天下百姓的欢心来侍奉双亲,让天下和平,灾害不生。希望陛下谨慎威仪,为天下万国树立榜样,亲自致以郊庙祭祀的虔诚,亲自举行朔望朝会的礼仪,到国子监举行释奠礼,用心耕种籍田。适当削减僧寺中不急需的奢华装饰,恢复百官长期被削减的俸禄。已经建造的寺庙务必简约速成,尚未建造的一律不再动工。这样,孝悌之道可以通于神明,道德教化可以光照四海,节俭爱民,法令和风俗都会因此受益。”不久,朝廷下令宫外商议释奠礼的具体仪式,又从此每月孝明帝接见群臣一次,这些都是采纳了张普惠的建议。

张普惠又上表议论时政得失,胡太后和孝明帝在宣光殿召见张普惠,就各项事务进行诘问。

临川王萧宏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杀人后藏匿在萧宏的府中,梁武帝敕令萧宏将他交出,吴法寿当天就伏法被处死。南司上奏请求罢免萧宏的官职,梁武帝批示说:“爱护萧宏是兄弟间的私人亲情,罢免萧宏是王者的公正法律。所奏准奏。”五月戊寅日,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被罢免官职。

萧宏自从洛口战败后,常常心怀愧疚和愤懑,京城每次有叛乱发生,往往都打着萧宏的名号,他多次被有关部门弹劾,梁武帝每次都赦免他。梁武帝前往光宅寺,有盗贼埋伏在骠骑航,等待武帝夜间出行;武帝将要出发时,心中有所感应,于是改从朱雀航经过。事情败露后,盗贼声称是受萧宏指使,梁武帝哭着对萧宏说:“我的才能胜过你百倍,身处这个位置还担心难以胜任,你又能做什么呢?我不是不能像汉文帝那样处死弟弟,只是可怜你愚蠢罢了!”萧宏叩头声称没有此事;因此借着藏匿吴法寿的事情罢免了他的官职。

萧宏的奢侈僭越超过了规定,聚敛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他的库房有近百间,在正堂的后面,门锁非常严密,有人怀疑里面藏着兵器,便将此事秘密上报给梁武帝。梁武帝对兄弟的友爱之情很深,但对此也非常不高兴。有一天,梁武帝送给萧宏的爱妾江氏丰盛的菜肴,说:“我将来要到你家欢宴。”然后独自带着老朋友射声校尉丘佗卿前往,与萧宏和江氏畅饮,半醉之后,对萧宏说:“我今天想参观你的后房。”于是立即下令备车直接前往堂后。萧宏担心武帝看到他聚敛的财物,脸色十分恐惧。武帝心中更加怀疑,于是一间屋一间屋地检查,每一百万钱堆成一堆,并用黄榜标注,每一千万钱为一库,就悬挂一个紫标,这样的库房有三十多间。武帝与丘佗卿屈指计算,发现共有三亿多万钱,其余的屋子储存着布绢、丝绵、油漆、蜂蜜、细麻、蜡等杂货,只见库房堆满,不知道具体数量。武帝这才知道里面不是兵器,非常高兴,说:“阿六,你的生计真是太好了!”于是更加尽情地饮酒直到深夜,举着蜡烛返回宫中。兄弟之间的关系才更加和睦。

萧宏在京城有几十处宅邸,放出高利贷并立下契约,常常把田宅、店铺作为抵押写进文契,到期后,就驱逐契约主人,夺取他们的宅邸。京城和东部地区的百姓,因此失去产业的不止一人。梁武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下令禁止凭借抵押契约驱逐夺取他人财产,这一规定从此开始实行。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萧昺,向来有风度和魄力,受到梁武帝的器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决断,任命他为安右将军,监管扬州事务。萧昺自认为超越亲属关系担任扬州长官,哭泣着恳切推辞,梁武帝没有允许。他在扬州任职期间,尤其以明断着称,政令严明。

辛巳日,任命萧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乙酉日,又以中军将军的本职代理司徒事务。

对此,司马光说:萧宏作为将领,导致三军覆没;作为臣子,涉嫌大逆不道,梁高祖赦免他的死罪已经足够了。短短几十天内,又让他担任三公,对兄弟的恩情确实深厚,但王者的法律到底在哪里呢!

起初,洛阳有汉朝立下的《三字石经》,虽然历经战乱却始终没有损坏。等到北魏的冯熙、常伯夫相继担任洛州刺史,拆毁石经用来建造佛塔和寺庙,石经于是大幅颓败,残存的部分被丢弃在荒草丛中,僧人和俗人随意取用。侍中领国子祭酒崔光请求派遣官员看守保护,命令国子博士李郁等人修补残缺的部分,胡太后批准了他的请求。恰逢元叉、刘腾发动叛乱,这件事就搁置了。

秋季,七月,北魏河州的羌族却铁忽发动叛乱,自称水池王;朝廷下诏任命主客郎源子恭为行台,率军讨伐。源子恭抵达河州后,严格命令州郡和各路军队不得侵犯百姓的任何财物,也不得轻易与叛军交战,然后向叛军展示威严和恩德,让他们知道悔改和畏惧。八月,却铁忽等人率领部众向源子恭投降,前后不到二十天。源子恭是源怀的儿子。

北魏宦官刘腾,不识字,却有很多奸邪的计谋,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意。胡太后因为他有保护自己的功劳,便多次提拔他,直到侍中、右光禄大夫,于是他开始干预政事,接受贿赂为人求官,没有不成功的。河间王元琛是元简的儿子,担任定州刺史,以贪婪放纵闻名,等到罢官返回京城,胡太后下诏说:“元琛在定州,只没有把中山宫搬来,其余的东西无所不掠,怎么能再任用他呢!”于是将他罢官在家。元琛于是请求成为刘腾的养子,贿赂刘腾的金银珠宝数以万计。刘腾为他在胡太后面前说好话,元琛得以兼任都官尚书,出任秦州刺史。恰逢刘腾病重,胡太后想在他生前让他尊贵,九月癸未朔日,任命刘腾为卫将军,加授仪同三司。

北魏胡太后因为天象有变化,想让崇宪高太后承担灾祸。戊申日夜间,高太后突然去世;冬季,十月丁卯日,以尼姑的礼仪将她安葬在北邙山,谥号为顺皇后。百官穿着单衣、戴着邪巾送葬到墓地,葬礼结束后就除去丧服。

乙亥日,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徒。

北魏胡太后派遣使者宋云和比丘惠生前往西域求取佛经。司空任城王元澄上奏说:“从前高祖迁都洛阳,规定城内只允许设置一座僧寺和一座尼寺,其余的都设置在城外;这是因为僧人和俗人归宿不同,想让他们在尘世之外清净居住。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开始违背之前的禁令,从此诏书不再执行,私下拜见僧人的人越来越多,都城之中,寺庙超过五百座,占据掠夺百姓的住宅,几乎达到三分之一,屠宰店铺等污秽之地,与寺庙相邻混杂居住。过去代北有法秀的谋反,冀州有大乘教的叛乱。太和、景明年间的制度,不仅是为了让僧人和俗人区分开,也是为了防微杜渐。从前如来阐扬教义,多在山林之中,如今这些僧人,留恋城市,正是因为被利欲诱惑,无法自我克制,这是佛教的糟粕,法王的社鼠,佛教内部的戒律不能容忍,国家的法令也共同抛弃。我认为都城内尚未建成可以迁移的寺庙,应当全部迁移到城外,僧人不满五十人的,小寺合并到大寺;外州也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朝廷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但最终未能实行。

这一年,北魏太师元雍等人上奏说:“盐池是上天的宝藏,滋养众生,先朝设立禁令,并不是要与百姓争夺利益。只是因为盐池的利益来自上天,取用没有章法,有的被豪贵垄断,有的被附近的百姓吝啬守护,贫困弱小的人远道而来,却毫无希望得到。因此设置主管官员,让他们裁决监察,使强弱兼顾,务必让各方都能得到相应的利益。征收十分之一的赋税,自古以来就有,目的是让远近百姓公平负担,公私两便。等到甄琛上奏请求废除禁令后,绕池而居的百姓尉保光等人擅自垄断盐池;他们设置的障碍和禁令,比官府还要严厉,盐的取用和买卖全凭他们的意愿,价格高低随意定夺。请求依照先朝的规定恢复禁令,这样更为适宜。”朝廷下诏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被嘎腰子前,觉醒诸天模拟器  陵容慎儿互换,杀穿汉宫清宫  卷王修仙?我选择苟命!  凤倾天下从蛇灵逆党到女帝  做平妻?不,我要你跪下叫长嫂  洪荒守护者可爱祖巫十三巫祖2  综武:开局成为燕十三!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宗门志  真的要扒发小的小熊内裤?  芒种  天衍城:星轨织忆录  净玉决  铁血忠魂:扞卫  火影:踏上最强之路!  迷宫里的魔术师  忍界强者,但一直被嬷  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  萝太弟弟如妹妹  沦为肉便器:每天都被男人轮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