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启动,沿着平整的官道,穿过繁华的街市。学子们好奇地望向窗外,应天府的繁华令他们惊叹不已。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绸缎庄、瓷器店、茶楼酒肆鳞次栉比。小贩们吆喝着叫卖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行人摩肩接踵,好一派盛世景象。
约莫半个时辰后,一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逐渐映入眼帘。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延续着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却又布局开阔,规整有序,透着一股严谨而开放的新气象。高耸的牌楼上,是朱元璋亲笔题写的“大明帝国大学”六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庄重而威严。
学子们在大学气派的大门前下车,无不为之震撼。大门两侧立着详细的指示牌和介绍栏,一边是帝国大学各学院的简介和招生章程,另一边则是助学基金的申请流程和条件,以及最引人注目的那条:入学帝国大学者,其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皆可在大学内特设的考试院进行,由朝廷派遣考官监考官出题监考批阅,无需返回原籍,考中功名仍属原籍,并由朝廷派人回乡报喜,中秀才、举人者可享四个月休沐假期。
“这…这简直是开了千古之先河啊!”一位年长些的秀才抚须惊叹,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对于远离家乡的学子而言,回乡考试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和漫长的奔波,此项政策无疑解决了他们最大的痛点。这时,一位早已等候在此的帝国大学学生迎了上来,他笑容和煦,举止得体:“诸位兄台辛苦了,在下帝国大学文学院生徒张允,奉学监之命,接待诸位入住。请随我来,沿途可为诸位简单介绍。”
学子们跟着张允走进这座闻名已久的学术殿堂。但见道路宽阔整洁,两旁绿树成荫,远处楼阁错落,不时有抱着书本、穿着各色学院袍服的学生匆匆走过,或三五成群地讨论着什么,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书香与朝气。
张允边走边介绍:“诸位请看,左边这片是教学区,文学院、数算学院、格物学院等皆在此处。右边那片是生活区,食堂、宿舍、运动场都在那边。前方那两座高大的建筑,便是藏书阁,分为经史子集阁和格物新知阁,如今已对诸位开放,凭临时住宿牌便可入内阅览借阅,只是需爱惜书籍,按时归还。”
他特意指了指路边树立的清晰路牌:“校园广阔,初来或许不辨方向,可依此路牌指示行走。若有疑问,亦可询问任何佩戴校徽的师生或工作人员。”
经过教学区时,张允特意带领学子们参观了几间开放的教室。其中一间教室里,一位先生正在讲解《几何原本》,黑板上画着各种图形和符号;另一间教室里,学生们正在操作各种仪器,进行格物实验。“这些都是帝国大学的日常课程吗?”一个学子好奇地问道。张允点头笑道:“正是。帝国大学注重经世致用之学,除了传统的经史子集,还开设了许多实用学科。诸位若有兴趣,可以在考试结束后旁听课程。”
随后,张允带着他们参观了足以容纳数千人同时用餐的巨大食堂。食堂内宽敞明亮,桌椅整洁,墙上挂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训诫。张允介绍了每日供餐的时间和丰富的菜色:“食堂每日供应三餐,早餐有粥、馒头、小菜;午晚餐有四菜一汤,两荤两素,每周还有两次加餐。所有膳食皆免费提供给赴考学子。”
听得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直咽口水。一个来自西北的学子喃喃道:“这…这比我们过年吃得都好…”
最后,他们来到了宿舍区。这里并非传统的号舍,而是三座经过重新设计、保留了四合院格局却又融合了实用性的三进大院落。白墙灰瓦,环境清幽,院中种着翠竹和花草,显得格外雅致。每间房舍宽敞明亮,内置床铺、书桌、衣柜,甚至还有统一的盥洗设施,条件之好,远超学子们的想象。
张允解释道:“每间房住四人,床上用品都已备齐,诸位的临时住宿牌就是房门钥匙。盥洗室在每进院的东侧,有热水供应。西侧则有自习室,可供诸位夜间苦读。”
在宿舍管理处登记分配后,学子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房间。摸着干净的被褥,看着窗明几净的环境,许多学子仍觉如在梦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文远被分到丙字三号房,与他同住的还有沈文渊、陈志远和一位来自山东的学子赵明诚。四人放下行李,互相介绍后,便迫不及待地讨论起皇帝的恩典。
“陛下如此厚待我们这些学子,真是千古明君啊!”赵明诚感慨道,“我来自山东,一路上看到不少学子因盘缠不足而不得不中途放弃赶考。若是早知陛下有此恩典,他们也能来应天一试身手了。”
沈文渊点头道:“正是。而且陛下不仅提供食宿,还开放藏书阁,允我们在大学内考试,这简直是为我们扫清了所有障碍。”
陈志远走到书桌前,发现上面已经备好了笔墨纸砚,甚至还有几本参考书籍。“看!连文房四宝都为我们准备好了!”他激动地说。李文远抚摸着崭新的被褥,眼中含泪:“我出发时,母亲连夜为我缝制被褥,但因家中棉絮不足,只得塞了些旧布充数。如今看到这一切,真是恍如梦境。”
四人沉默片刻,都被皇帝的深恩所感动。“陛下隆恩,吴王殿下厚义,我等…必当竭尽全力,报效朝廷!”李文远对着皇城的方向再次深深一揖,语气坚定地说道。
他的话语,道出了此刻入住帝国大学数百名学子的共同心声。皇恩浩荡,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也将“大明帝国大学”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傍晚时分,学子们前往食堂用餐。果然如张允所说,饭菜丰盛可口:红烧肉、清蒸鱼、炒时蔬、豆腐汤,还有白米饭和馒头管够。许多贫寒学子几乎是含着泪吃完这顿饭的,他们从未想过在赶考期间能吃到如此美味的饭菜。
饭后,不少学子相约前往藏书阁。当他们走进那座巍峨的建筑时,无不为之震撼。阁内书架林立,典籍浩瀚,从经史子集到格物新知,从农工技艺到兵法谋略,应有尽有。一些学子迫不及待地翻阅起那些平日难得一见的书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这一夜,许多学子在崭新的床铺上辗转反侧,既有对考试的紧张,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以及一份沉甸甸的感恩之情。
而在皇宫深处,朱元璋听着朱栋关于安置学子情况的回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太子朱标在一旁笑道:“父皇,二弟此举,不仅解了学子燃眉之急,更将帝国大学的声誉直接播撒天下英才心中。那助学资金,更是父皇施恩于寒门,将来这些学子无论是否入读大学,皆会感念父皇恩德,忠心为国。”
朱元璋颔首,他对朱栋这个儿子越发满意了。既能搞出洪武机那样的国之重器,又能体贴入微地收拢天下士子之心,手段老练而不失仁德。
“栋儿,此事你办得很好。那助学资金的章程,你也拟个详细的条陈上来。”朱元璋沉吟片刻,“至于将应天府的各级考场移至大学考试院,准了!此事由你协同礼部、应天府办理,鹗羽卫和锦衣卫负责监察,务必确保公平公正,不可出一丝纰漏!”
“儿臣遵旨!”
朱栋躬身领命,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他知道,科举和教育改革的序幕,已经顺利拉开。人才的洪流,即将沿着这条新的河道,奔涌向大明未来的各个角落。
次日清晨,学子们被清脆的钟声唤醒。洗漱完毕后,他们发现宿舍院门口已经贴出了详细的考试安排和复习计划。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帝国大学还安排了名师进行考前辅导,所有课程皆可自由旁听。在前往教室的路上,李文远对同伴们说:“陛下待我们如此恩重,若不能金榜题名,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沈文渊点头道:“李兄说得对。我们定要全力以赴,不负皇恩。”春风拂过帝国大学的校园,吹动了学子们的衣袂,也吹动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在这洪武十三年的春天,皇恩浩荡,学子归心,一段新的传奇正在应天府缓缓展开。
喜欢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请大家收藏:()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异度空间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责天纪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奴籍之下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挽渊录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ISUCA——雷霆的奴隶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