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41章 助学宏图 星火燎原(第1页)

第141章 助学宏图 星火燎原(第1页)

殿试和放榜的喧嚣与荣光渐渐散去,新科进士们开始在驿馆和会馆中安心等待吏部的铨选,期盼着各自的实职分配。然而,在大明帝国大学内,却因为另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再次成为了天下瞩目的焦点。

五月末尾的清晨,紫禁城奉天殿内,文武百官肃立两旁。这是传胪大典后的一次朝会,气氛庄重而肃穆。当日常政务奏报完毕,吴王朱栋稳步出列,手持玉笏,神情庄重。

儿臣有本奏。

朱栋清朗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此次庚申科试已圆满结束,然儿臣思之,科举取士虽能选拔人才,然若不能持续培养、资助寒门子弟,则人才之泉终将枯竭。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奏章,郑重呈上:儿臣拟定《大明帝国大学专项助学资金章程》及《关于帝国大学学子就地参加地方各级考试并完善助学体系奏请》,恳请父皇御览。

朱元璋微微颔首,太监上前接过奏章,呈至御前。皇帝展开奏章,目光扫过上面工整的楷书字迹,脸上渐渐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朱栋继续陈述:此次庚申科试,帝国大学为赴考学子提供后勤保障,虽耗资不菲,然效果卓着,天下寒士归心,人才踊跃。然此非长久之计。儿臣愚见,需立定章程,形成定制,方能持续为国育才、选才、储才。

他详细阐述了助学资金的运作模式,声音清晰而坚定:其一,资金来源。儿臣恳请父皇内帑及户部每年定额拨款,初步拟定内帑年拨三万两,户部年拨五万两。此款项将交由大明银行负责保管与增值运作,确保本金不失,利息可用以支付助学开支。

朝堂上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不少大臣交换着惊讶的眼神。这个数额相当可观,可见吴王此次是经过周密计算的。

其二,资助对象。朱栋继续道,此资金面向全国所有通过考核、品学兼优、却家境贫寒无力支付束修及生活之学子。不论南北,不分士庶,唯才是举。

他特别强调:申请者需经籍贯地官府出具贫寒证明,并由邻里作保,确保资助真正惠及需要之人。

其三,资助方式。朱栋的声音更加清晰,全助半助两种。者,免除全部束修并提供基本生活费;者,免除半数束修。学子需提出申请,由大学学监、山长及户部、礼部代表共同审核评定。

这时,吏部尚书出列问道:殿下,如何确保审核公正?若有人虚报家境,该如何处置?

朱栋从容应答:审核采取三方共议制,大明帝国大学、户部、礼部各派代表,需一致通过方可批准。若有虚报,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资格,并追回资助,永不得再申请。作保之邻里连坐受罚。

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朱栋继续。

其四,激励措施。朱栋眼中闪着光,对入学后学业优异者,每学期给予奖学金;对考中秀才、举人、进士者,给予不等额之银钱奖励;特别对中状元、榜眼、探花、案首、解元、会元、亚元、经魁者,更予以重奖,并将其名讳刻于优秀学子功德碑之上,流芳后世。

他补充道:儿臣建议,功德碑立于帝国大学正门之内,让每位学子日日可见,以此激励勤学上进。

其五,约束条款。朱栋语气转为严肃,受助学子需签订契约,承诺学成考取功名之后,为国效力,勤政廉洁。若中途辍学或品行不端,需退还部分乃至全部资助。此举非为苛刻,实为杜绝有人领资而不学,确保国家投入有所回报。

说完助学资金,朱栋话锋一转,再次强调了就地考试政策的必要性:儿臣再次恳请,将应天府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考场永久性地设立于大明帝国大学内的考试院。

他详细解释:考场管理、出题、监考、阅卷一切规章皆循旧例,帝国大学只提供场地及基础服务,绝不敢干预考试事务。安保及反舞弊,可由鹗羽卫、锦衣卫及应天府衙共同负责,确保比以往更加严密公正。

为消除疑虑,他特别保证:此举只为方便学子,汇聚文气,绝无他意。且各地学子可自由选择回乡还是就地应试,且异地学子在应天考中仍算学子户籍所在地考中,此举并非强制必须在帝国大学考试。

太子朱标立即出言支持:父皇,二弟所奏,实乃老成谋国之见!助学资金可使天下英才尽入彀中,感念父皇圣恩。就地考试则可省却学子奔波之苦,使其安心向学。帝国大学若能成为天下学子向往之圣地,何愁人才不济?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

朱元璋沉吟片刻,目光扫过群臣。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更明白控制人才流向的重要性。将优秀的学子,尤其是寒门学子,尽早地吸纳到帝国大学这个新政思想的摇篮里进行培养,无疑有利于他们未来对朝廷的忠诚度。

而就地考试,看似只是便利,实则将进一步强化帝国大学作为全国教育文化中心的地位,有利于打破地域隔阂,促进人才流动。他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户部年拨五万两,可有余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盘算了一下近年因新政而增长的税收,尤其是商税和市舶司收入,躬身道:回陛下,去岁商税增收百万两,市舶司收入新增数十万两。国库虽非充盈,然此等育才大事,臣等必竭力筹措,应无大碍。

朱元璋又看向朱栋:你吴王府瑞恒昌,日后也需年年捐输,不可懈怠。

朱栋立即道:儿臣遵旨!瑞恒昌愿每年捐输三万两,并号召京中勋贵商贾,共襄盛举!儿臣已与魏国公、曹国公等商议,他们都愿慷慨解囊。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虽善,然规模过大。天下寒士何其多也,若尽数资助,恐国库难以支撑。且学子就地考试,恐坏各地学官生计,弱地方文脉。

朱栋从容应对:李大人所虑极是。然助学非是普济,而是择优。每年资助人数将严格限制,宁缺毋滥。至于就地考试,只是多提供一个选择,并非取代各地考场。况且,只限入学帝国大学的学子,且优秀学子相互切磋,反而能促进学问交流,强盛文脉。

又一位大臣提出疑问:殿下,学子签订契约,若其间朝廷无合适职位,又当如何?

朱栋答道:此举是为确保国家投入不致白费。如无空缺,学子可继续进入帝国大学深造,或在大学任教,或在各衙门实习和观政。帝国大学将新设育才司,专门负责学子的任职前的评估和培训,确保人尽其才,找到合适他们的位置。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详细讨论,朱元璋终于拍板:准奏!内帑每年拨银三万两,户部年拨五万两,作为助学基金之本。就依吴王所拟章程办理!应天府各级考场移至帝国大学之事,亦准了!着礼部、应天府、吴王朱栋会同办理,鹗羽卫、锦衣卫负责监察安保,务必公允严密,不出纰漏!

陛下圣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奴籍之下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挽渊录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异度空间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ISUCA——雷霆的奴隶  责天纪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