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81章 大明皇三代(第2页)

第181章 大明皇三代(第2页)

他诚恳地回答:“魏国公教诲的是。是孤想得简单了。使者人选,需得老成持重、熟悉女真事务、且能言善辩者,并需授予临机决断之权。兴修水利,更需得力干吏统筹,明确权责,制定详细章程,并加强监察,防止贪墨与扰民。此事……还需抚台与都司各位大人群策群力,拟定万全之策,孤当从中学习,绝不敢妄加干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番回答,既承认了自己的不足,表现出了虚心受教的态度,又明确了自身“学习”而非“指挥”的定位,让在座官员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

徐达这才露出真正的笑容,声音洪亮:“太孙殿下天资聪颖,更难得勤勉务实、从善如流,假以时日,必为明君。便依殿下方才所言之大略,尔等下去仔细议定详尽章程,务必考虑周全,再行施行。”

“是!”都指挥使和巡抚连忙躬身领命,再看朱雄英时,目光中已多了几分真正的敬重与亲近。

朱雄英面色平静,再次执笔,在笔记本上“部族动向”和“民生”两项后面,各画了一个小小的圈,又在旁边加注了“人选”、“细则”等字样。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辽东局势复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调整。但第一次参与核心军政务讨论,便能提出被魏国公采纳的建议,并得到长辈切中要害的指点,无疑给了他巨大的信心和明确的学习方向。

他仿佛能看到,祖父和父亲那期待的目光,正在这北疆的天空中注视着他。

漠南,归化城。

此城乃前元旧城,经大明改建,已成为漠南蒙古诸部与内地商贸往来的核心枢纽。

城内街道宽阔,商铺林立,驼队、马帮络绎不绝,蒙语、汉语、甚至些许西域口音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吴王世子朱同燨并未住在都司衙门安排的奢华馆驿,而是在城西租下了一个带大院落的旧式蒙古贵族府邸。

院中,堆放着各式各样的货物样本——来自江南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山西的铁锅、砖茶,也有草原上的皮草、羊毛、奶制品,甚至还有几袋他沿途收集的土豆和玉米种子。

此刻,他正与几位精通数算和经济之道的麟趾学宫同窗,以及漠南巡抚衙门负责互市的主事、几位有信誉的大商人和吴王府瑞恒昌漠南分号掌柜,围坐在一张巨大的木桌旁。桌上铺着厚厚的账册和地图。

“……王掌柜,您看,从山西运砖茶至此,陆路损耗、人工、关卡税厘,成本已占售价四成有余。若能将部分砖茶制作工序前移至大同,利用当地煤炭与黏土,就地烧制,再通过改良的四轮马车运输,学生初步核算,成本至少可降两成。”

朱同燨指着账册上的一串数字,侃侃而谈。他面容俊秀,眼神灵动,语速不快,但逻辑极其清晰。

那位瑞恒昌漠南分号王掌柜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朱同燨推演的计算过程,半晌才一拍大腿:“妙啊!世子殿下此法,真乃点石成金!只是这在大同设窑,官府许可、匠人招募……”

“此事我已与巡抚衙门李主事初步商议过。”朱同燨看向那位官员,语气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认为事情本该如此顺利的笃定,“李主事,朝廷鼓励边贸,若此举能降低茶价,促进互市,使蒙古各部更依赖我朝物资,于边陲安定大有裨益。巡抚衙门可否行文大同府,予以协调,甚至给予初设窑场一定的税赋减免?”

李主事捻着胡须,沉吟道:“殿下所言确有道理。下官回去便禀明抚台大人,应无大碍。只是这品质把控、与地方官府具体对接、以及可能触及原有茶商利益引发的反弹……”

朱同燨微微蹙眉,他更专注于技术和模式本身,对这些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和利益牵扯考虑得并不周全。“品质可由匠头监督,格物科协助改良。至于原有茶商……若其也能参与新窑,利益共享,或可化解?”

这时,一直在旁边默默聆听的吴王府长史,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轻轻咳嗽一声,开口道:“世子殿下奇思妙想,利国利民,老臣佩服。然则,李主事所虑甚是。大同府非是漠南巡抚直辖,公文往来,协调不易,其中或有推诿拖延。再者,边贸茶引,牵涉众多晋商巨贾,其利益网络盘根错节,骤然改制,恐生事端。依老臣浅见,此事不妨循序渐进。可先择一两家信誉良好、且有志开拓之商号,与我们瑞恒昌合作,在大同试办一小窑,产品专供漠南特定部落,检验成效,积累经验,疏通关节。待时机成熟,再图推广。如此,阻力小,成效可见,亦不致动摇大局。”

长史的话,如同兜头一盆冷水,让朱同燨发热的头脑清醒了不少。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将复杂的政务和商业博弈想得过于简单化了,忽略了执行层面的重重阻碍。光有好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他深吸一口气,对长史和李主事拱手道:“长史大人、李主事所言极是,是学生考虑不周,过于急躁了。便依长史之策,先以小规模试点,稳妥推进。”

他又转向地图上几个点:“此外,关于组织流动商队深入草原腹地之事,学生也觉得,或可先选择一两个与朝廷关系较近、位置关键的中小部落进行试点,由都司指派附近卫所派兵护卫,总结经验后,再考虑扩大范围。”

众人见这位年轻的世子殿下虽然初时略显理想化,但能如此迅速听取意见,调整策略,毫无宗室骄矜之气,心中更是叹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讨论,便围绕着试点方案的具体细节展开,氛围更加务实和融洽。

送走众人,朱同燨独自走到院中,拿起一个土豆,在手中掂量着。漠南的土地和气候,与江南、甚至与辽东都不同,推广新作物需要更谨慎的试验。

他又想起父王朱栋常说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改革不能急于求成,火候、时机、分寸都至关重要。

处理这些繁杂的商务、民政,在他眼中,就如同解开一道道复杂的格物数算难题,但远比纸上谈兵复杂,充满了变量和人情世故。

他仿佛能感觉到,自己正沿着父王走过的路,用另一种方式,为大明夯实着北疆的根基,而这条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时间在紧张而充实的历练中悄然流逝。秋意渐深,漠北的风雪开始显露狰狞的先兆。

朱同燧和李景龙带着那枚奇特的弯刀碎片和收集到的情报,在漠北巡抚衙门受到了高度重视。

鹗羽卫的暗探也证实了他们的判断,截杀商队、袭击驿站的,并非普通马匪,而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成分复杂的队伍,其中似乎确实有来自西方面的佣兵或顾问的身影。

行动轨迹飘忽,显然对漠北地形极为熟悉,且有内应提供信息的可能性极大。

“黄金家族”的幽灵,“苍狼会”的阴影,西方帖木儿的黑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空交织。漠北都司加强了戒备,几支精锐骑兵被撒出去进行拉网式搜索。

这一日,朱同燧和李景龙接到命令,率本部护卫,与漠北都司的一支骑兵队合兵一处,前往漠南与漠北交界处的一处预定地点——那里是神策军天枢卫近期活动的一个前沿据点,他们将在此与北上巡边的吴王朱栋汇合。

得知即将见到父王,朱同燧心情激动难耐。李景龙也收敛了平日的跳脱,神色间多了几分郑重。

经过数日跋涉,越过一片连绵的丘陵,前方出现了一座依山傍水、戒备森严的军营。

营寨布局暗合五行八卦,明哨暗堡林立,旌旗招展,中央一杆大纛上,“吴”字王旗与“神策军天枢卫”的军旗迎风猎猎作响。

一股肃杀凛冽之气扑面而来,与漠北都司的军营氛围截然不同,这是百战精锐独有的气场。

通报之后,营门大开。朱同燧、李景龙整顿衣甲,深吸一口气,策马而入。

中军大帐外,一个身影负手而立。他身着玄色常服,未披甲胄,身形并不算特别魁梧,但站在那里,却仿佛是整个军营的中心,天地间的气息都因他而变得凝练。

面容与朱同燧有五六分相似,却更显成熟,一双眸子深邃如星海,平静无波,却又仿佛能洞悉一切。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异度空间  奴籍之下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责天纪  ISUCA——雷霆的奴隶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挽渊录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