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164集 先天神只崛起 劫后气运孕巅峰(第1页)

第164集 先天神只崛起 劫后气运孕巅峰(第1页)

先天神只崛起:劫后气运孕巅峰,道尊典语引洪荒

龙汉初劫的余烬在洪荒大地上渐次冷却,不周山巅的劫云虽已散尽,却在天地间留下一道肉眼难辨的金色气运洪流——那是龙族、凤族、麒麟族衰败后逸散的本源气运,携着三族兴衰的因果,如万千游丝般飘荡,最终朝着昆仑墟、洛水之滨、陈地星台等先天圣地汇聚。此时的洪荒,六条主灵脉虽断,先天之气却因三族枷锁破除而愈发活跃,三清、女娲、伏羲这几位自盘古开天便诞生的先天神只,正立于气运更迭的风口,迎来修为突破的关键契机。而就在这场突破浪潮最盛之时,昆仑墟深处的起源殿——那座由道尊龙宇执掌、常年隐于鸿蒙结界后的神圣之地,忽然传出一道清越的玉磬声,一本承载着洪荒未来教化根基的典籍,正悄然飞向八景宫。

一、昆仑墟三清:道基承气运,《道德经》显真意

昆仑墟的灵气浓度本就冠绝洪荒,龙汉初劫后,三族散逸的气运中,属蕴含盘古开天本源的“道韵气运”最为浓郁,尽数被盘踞于此的三清吸纳。彼时老子居于西麓八景宫,元始隐于东麓清浊崖,通天守在南麓金鳌岛(此时仍为昆仑支脉),三人虽各守一方,却借昆仑地脉相连,共享这股磅礴气运。而当老子的“无为道”即将突破瓶颈、元始的“清浊道”刚炼化心魔、通天的“杀伐道”初定方向时,起源殿的异动,为这场先天神只的集体突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老子:八景宫悟“无为”,起源典籍落掌心

八景宫坐落于昆仑墟西麓的云雾之间,宫内供奉着鸿钧早前赠予的太极图雏形,殿外一株先天梧桐树因沾染盘古残阳,叶片始终泛着淡淡的金光。劫后第七日清晨,老子一袭青衫坐于殿内蒲团上,指尖捻着一枚从劫后战场寻回的龙族鳞片——鳞片上残留的祖龙本源气息,正缓缓化作一缕金气,融入他的经脉。此时的他,已借三族道韵气运将“无为道”推演至极致,准圣中期的瓶颈如薄冰般,只需最后一缕契机便能破碎。

“三族争而失道,气运散而归天,此乃‘有为’之失;吾等承天应命,纳气运而修己身,当守‘无为’之真。”老子睁开双眼,眸中映出太极图的黑白流转,图上双鱼忽然加速旋转,将殿外飘来的气运游丝尽数卷入。就在他的道基与气运即将完全融合、突破近在咫尺之时,昆仑墟深处忽然传来一声清越的玉磬声——那声音不似凡物所发,更像是起源力与洪荒法则共鸣的韵律,瞬间穿透了八景宫的结界,落在老子耳中。

老子心中一动,起身望向昆仑墟深处——那里正是起源殿的方向,自龙汉初劫爆发以来,那片区域始终被鸿蒙结界笼罩,连先天神只的神识都无法探入。可此刻,结界中竟飞出一道混沌色的流光,如陨星般划破天际,直奔八景宫而来。流光速度极快,转瞬便至殿外,在半空中缓缓展开,化作一本三尺长、两尺宽的典籍。

典籍封面呈混沌色,似玉非玉、似帛非帛,触感温润如先天灵玉,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却在老子的神识触碰时,自动浮现出三个古拙的篆字——《道德经》。书页由先天玉髓所制,薄如蝉翼却坚不可摧,上面的字迹以起源力书写,时而化作太极虚影,时而融入自然道韵,首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十一个字,刚映入老子眼帘,便让他的道基猛地一颤。

“此乃……道尊手笔?”老子双手接过典籍,掌心瞬间传来一股温热的起源力,顺着经脉涌入他的元神。这股力量不似他自身的“无为道韵”,却与“无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仿佛是对“无为”道途的极致诠释。他低头翻阅,只见书页上不仅记载着对“道”“德”“无为”的阐释,更有对洪荒法则的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尽天道公平,“上善若水”诠释处世之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暗示未来教化之法。每一句都如晨钟暮鼓,敲在老子的道基之上,让他此前对“无为”的些许迷茫,瞬间烟消云散。

就在老子沉浸于典籍之时,一道温和却带着威严的声音忽然在他脑海中响起——那是龙宇的密语,不似神识传音,更像是起源力直接烙印在他的元神中:“李耳(老子本名),此《道德经》初稿,乃吾观洪荒亿万年兴衰所着,今赠予你。你之‘无为道’,契合洪荒未来教化之需,然‘无为’非‘不作为’,乃‘顺天应人,护道不扰道’。日后巫妖劫起,人族将兴,此典当为你立教之基、教化之本。切记,道在万物,德在人心,莫因权势而偏离初心,莫因劫数而动摇道途。”

密语落下,老子周身忽然爆发出一股磅礴的道韵,三族散逸的道韵气运如潮水般涌入他的体内,准圣中期的瓶颈应声而碎!他的元神瞬间壮大三倍,眉心处浮现出一道淡金色的太极印记,太极图雏形也生出三道新的纹路,威力直逼先天灵宝。突破后的老子捧着《道德经》,对着起源殿的方向深深一揖:“弟子谢过道尊指点,必不负此典,不负洪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抬手将《道德经》收入元神之中——这本典籍将随他的道途不断完善,日后成为人教的根本典籍,历经巫妖劫、封神劫而不朽,成为洪荒万族敬仰的“圣典”。而此刻,殿外的先天梧桐树忽然开花,花瓣飘落之处,灵植尽数复苏,昆仑墟的灵气愈发浓郁,仿佛在庆贺这场突破,也在见证这本圣典的诞生。

(二)元始:清浊崖斩心魔,道韵共鸣证真道

当老子突破的道韵传遍昆仑墟时,东麓清浊崖上的元始正手持盘古幡雏形,与自身的心魔对峙。他的“清浊道”因龙汉初劫的杀伐记忆,始终存在一丝“浊念”,此前虽借气运压制,却未能彻底炼化。而当《道德经》的道韵飘至清浊崖时,元始忽然心中一震——那道韵中蕴含的“清浊共生”之意,恰好击中了他道基的要害。

“道可道,非常道……清可清,非常清;浊可浊,非常浊。”元始轻声念叨着《道德经》中的句子,手中的盘古幡忽然发出一声清鸣,幡面展开的混沌气流中,竟映出《道德经》书页的虚影。他此前一味追求“清浊分离”,认为只有斩除浊念,方能道基纯净,可此刻才悟得:清与浊本就是道的两面,如天与地、日与月,若无浊念,何来对清道的坚守?若无杀伐记忆,何来对守护的执念?

三族散逸的清运气运此刻恰好涌至清浊崖,元始不再刻意排斥心魔,而是以盘古幡的混沌气流包裹那缕浊念,同时引《道德经》的道韵入体——他将浊念中的“杀伐之欲”转化为“守护之念”,将清念中的“孤傲之心”转化为“包容之德”。过程中,清浊崖的黑白崖壁忽然生出金色纹路,与他眉心的“清浊印记”遥相呼应,崖下的昆仑泉也泛起清浊交融的涟漪,似在印证他的道途。

七日七夜后,元始周身爆发出一阵强光,准圣中期的瓶颈轰然破碎!他的元神中,清浊二气完美交融,不再是此前的泾渭分明,而是如太极般流转不息。盘古幡雏形上的混沌气流凝练成一道微型盘古虚影,这是准圣巅峰的标志,意味着他已能初步引动盘古开天的本源之力。

突破后的元始望着昆仑墟深处,眼中满是敬畏:“道尊此典,不仅助老子突破,更点醒了吾之迷障。‘清浊共生’方为真道,此前吾执于‘清’,却忽略了‘浊’的价值——这便是《道德经》中‘有无相生’的真意。”他抬手对着崖下的一块巨石轻轻一斩,盘古幡气流划过,巨石瞬间分为两半,一半纯白如玉,一半漆黑如墨,却在落地的瞬间又重新合拢,化作一块黑白交融的奇石。这奇石,正是他“清浊共生”道途的具象化,日后将成为阐教的“镇教奇石”,警示弟子“明辨是非,不执一端”。

(三)通天:金鳌岛融杀伐,典意点醒护道心

南麓金鳌岛的诛仙台上,通天正手持诛仙四剑雏形,感受着岛上残留的杀伐之气。他的“杀伐道”此前因龙汉初劫的毁灭景象而迷茫——若一味追求杀伐,岂不是会重蹈三族的覆辙?就在他心神不定之时,《道德经》的道韵顺着海风飘至金鳌岛,其中“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一句,如惊雷般炸在他的脑海中。

“杀伐非道,护道方为道!”通天猛地睁开双眼,手中的诛仙四剑雏形发出一声龙吟,四道血色剑气环绕着他飞速旋转,将三族散逸的战气气运尽数融入道基。他此前认为“杀伐”是力量的体现,却忽略了“杀伐”的目的——祖龙杀伐是为了守护龙族,凤皇杀伐是为了守护凤族,而他的“杀伐”,应当是为了守护洪荒弱小、平定乱世,这正是《道德经》中“不争而善胜”的真意。

五日五夜后,金鳌岛忽然震动,四道剑气猛地合为一体,化作一柄血色长剑虚影,悬浮在通天头顶。准圣中期的瓶颈如纸糊般破碎,他的眉心处浮现出一道剑形印记,周身的杀伐之气也变得温润起来,不再是此前的暴戾。突破后的通天对着起源殿的方向拱手:“道尊之典,点醒吾之迷局。‘杀伐护道’,方是吾之归宿——日后吾之截教,当容天下万物,以杀伐之力护持那些不被天道眷顾的生灵,这便是对‘道’的坚守。”

他抬手对着东海轻轻一挥,一道血色剑气划过海面,却没有伤到任何鱼虾,只是将海中残留的龙族怨念尽数驱散。剑气消散之处,《道德经》的道韵与他的杀伐道韵交融,竟在海面上形成一道“杀伐护生”的虚影——这道虚影日后将成为截教的“护教图腾”,象征着“以杀止杀,以力护道”的理念。

二、洛水之滨女娲:生机孕道韵,典意映造人心

洛水之滨的灵气自盘古开天以来便带着“生机”属性,龙汉初劫后,三族散逸的“生机气运”如温润的流水,尽数汇聚于此——只因这里是女娲的居所,而女娲自诞生之日起,便掌洪荒“生机法则”,与这股气运天生契合。

此时的女娲正立于洛水岸边,手中捧着一捧九天息壤——那是玄空受龙宇所托,经镇元子转赠的至宝,此刻息壤中正散发着淡淡的绿色光芒,与洛水中的生机之气交融。她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倒影旁浮现出一个个模糊的小人轮廓——那是她早在龙汉初劫前便萌生的“造人”念头,只是彼时三族混战,她无暇顾及,如今劫后洪荒萧条,这念头愈发强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族失道,洪荒生灵凋零,天道需新的族群来承接气运。”女娲轻声说道,将手中的息壤轻轻撒入洛水。息壤遇水即化,化作万千绿色光点,在水中凝聚成一个个三寸高的小人雏形——这些雏形没有灵智,却能自主吸收洛水中的生机之气。而就在此时,昆仑墟方向传来的《道德经》道韵,如一缕清风飘至洛水之滨,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句,瞬间让女娲的道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她忽然悟得:“造人”并非简单的“孕育生灵”,而是“道生万物”的体现——人,当是“道”在洪荒的具象化,是“德”的承载者。此前她卡在准圣中期,正是因为缺少对“造人意义”的深刻理解,而《道德经》的道韵,恰好为她补上了这一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诡盗之王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诡诈师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沉迷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天生禁区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不朽:重生镇万界  火炕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我们的日常琐事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一则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