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117集 定24气 细化物候正式确立气传于人族(第1页)

第117集 定24气 细化物候正式确立气传于人族(第1页)

第119集:定24节气:细化物候,正式确立节气传于人族

舜帝居于蒲阪正殿时,窗外正飘着初秋的细雨,打在殿外那棵五千年古柏的枝叶上,淅淅沥沥的声响里裹着几分凉意。他指尖摩挲着案上一卷泛黄的竹简,那是颛顼帝传下的“岁分三百六十日”历法,竹简边缘已被历代帝王翻得起了毛边,上面用朱砂标注的“春分”“秋分”字样,在烛火下泛着陈旧的红光。

“陛下,羲和、常羲二位大人已在殿外候着了。”内侍轻步进来禀报,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扰了舜帝沉思。

舜帝抬眸,将竹简轻轻卷好,指尖在案上那堆从各州郡送来的“物候报”上顿了顿——那是近三年来,他命各州牧记录的草木枯荣、鸟兽迁徙、河水涨落:孟春时河东的柳芽初绽,仲夏时江南的蝉鸣始响,仲秋时渭水的鸿雁南飞,季冬时燕山的白雪封山。这些零散的记录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正等着一根线将它们串成串。

“宣。”舜帝话音刚落,殿外便走进两位身着青衣的老者,正是执掌观星与记时的羲和与常羲。二人手中各执一卷天文图,躬身行礼时,衣摆扫过地面,带起细微的尘埃。

“陛下召我二人,可是为历法之事?”羲和抬头时,目光落在案上的物候簿上,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与常羲追随舜帝多年,深知帝王心中牵挂——自颛顼帝定“二分”,神农帝辨“四季”,人族虽有了时序概念,可农耕、狩猎仍常因“时机不准”受困:去年兖州农人因误判“麦熟期”,早收三日致麦粒未饱;今年幽州猎户因错认“兽眠时”,晚猎半月致冬粮不足。

舜帝点头,将一卷物候报递过去:“你看这河东报来的‘柳芽绽’,历年皆在春分后七日;江南的‘蝉始鸣’,总在夏至前三日。若能将四季再拆,把这些物候与日月运行对应,人族行事便有了准头。”

常羲接过竹简,指尖划过“仲春三月,桃始华”的字样,沉吟道:“陛下之意,是在‘四季’‘二分’之外,再添细目?可如何分才合天道?”

舜帝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洪荒星图”下,那星图是玄空道长派人从鸿蒙宗送来的,标注着二十八宿的运行轨迹。他抬手点向星图上“角宿”的位置:“羲和曾说,角宿初现于东方地平线时,便是春始。自角宿出,到心宿落,这期间是春;心宿出到奎宿落,是夏;奎宿出到毕宿落,是秋;毕宿出到角宿落,是冬。若将每一季分作六段,每段对应一个星象、一种物候,岂不是正好?”

羲和与常羲对视一眼,皆面露惊色。常羲急忙取来算筹,在案上摆算起来:“一季九十日,分六段便是每段十五日。一年三百六十日,正好二十四段!”他指尖拨动算筹,声音都有些发颤,“如此一来,每段既有星象可依,又有物候可辨,再为每段取个名号,人族便知何时播种、何时狩猎、何时藏粮了!”

舜帝眼中亮了起来,伸手取过笔,在空白竹简上写下“立春”二字:“角宿出时,春气始生,草木复苏,便叫立春。此后十五日,柳芽绽、雁北归,唤作雨水如何?”

“好!”羲和拍案赞道,“雨水之后,桃始华、仓庚鸣,是为惊蛰——惊雷醒虫,正合天道。惊蛰后十五日,春分至,昼夜均分;春分后,清明风至、麦始秀,便是清明;清明后,雨生百谷,唤作谷雨。如此,春之六节便齐了!”

常羲也凑上前来,在竹简上续写道:“夏始则蝼蝈鸣、蚯蚓出,是为立夏;立夏后,王瓜生、苦菜秀,唤作小满;小满后,麦秋至、螳螂生,是为芒种;芒种后,夏至到,昼长夜短;夏至后,温风至、蟋蟀居壁,是为小暑;小暑后,腐草为萤、土润溽暑,便是大暑。夏之六节也成了!”

烛火在殿中跳动,映着三人专注的面庞。从暮色初临到晨光微亮,案上的竹简渐渐写满了字: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是为秋六节;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为冬六节。二十四段名号列在竹简上,每一段后面都注着对应的星象与物候,像一幅细致的“洪荒时序图”。

“还需派人去各州郡核验,确保每一节的物候都合当地实情。”舜帝放下笔时,指节已有些发酸,却难掩笑意。他命内侍将二十四节气竹简誊抄数十份,分送九州牧,同时传下旨意:各州需选“候官”,每月记录物候,若有节气与物候不符之处,需及时上报修正。

三日后,蒲阪城外的“人族农坛”前聚满了百姓。舜帝亲自捧着那卷写满二十四节气的竹简,登上祭坛,身后跟着羲和、常羲,还有从鸿蒙宗赶来的玄空道长。坛下的农人、猎户、工匠皆翘首以盼,他们虽不知帝王要宣布何事,却从那庄重的气氛里,觉出了几分不寻常。

“诸位族人!”舜帝的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四方,坛下瞬间安静下来,“自伏羲帝画八卦启智,神农帝尝百草教耕,人族虽有时序,却常困于‘时机难辨’。今日,朕与羲和、常羲二位大人,依星象运行、物候变化,定‘二十四节气’,传于众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抬手展开竹简,阳光洒在竹简上,那些“立春”“雨水”“惊蛰”的字样仿佛活了过来:“立春之日,可始耕;雨水之时,宜播种;芒种前后,当收麦;霜降之前,需藏粮……此后,人族行事皆可依此节气,再无错失之虞!”

话音刚落,坛下便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一位白发老农颤巍巍地走上前,伸手想要触碰那卷竹简,眼中满是激动:“陛下,这……这节气若能准,我等农人再也不用靠‘猜’过日子了!去年我家麦子早收三日,少收了半仓,今年有了这节气,定能满仓!”

玄空道长也上前一步,手中托着一卷《鸿蒙星象录》,对舜帝拱手道:“陛下所定二十四节气,暗合鸿蒙运转之理。贫道这就将节气与星象对应之法录于藏经阁,助人族世代相传。”

舜帝点头,将二十四节气竹简交给农坛的“守坛官”,命其将节气刻于石碑上,立在农坛中央,供万人观瞻。此后数日,各州郡的候官纷纷传来消息:河东的“惊蛰”日果然有惊雷,江南的“夏至”日果然昼最长,幽州的“霜降”日果然初雪——二十四节气与天地物候分毫不差。

消息传到天庭时,昊天天帝正与瑶池天后查看天庭历法,听闻人族定下二十四节气,不禁赞叹:“舜帝此举,实乃人族之福。这节气既合天道,又便民生,比天庭的历法更贴近平民。”他当即命仙使送“节气玉牌”下凡,玉牌上刻着二十四节气的星象图,助人族更易观辨。

传到起源殿时,龙宇正与玄冥看着洪荒大地的景象。玄冥指着下方田野里忙碌的农人,眼中带着笑意:“你看,有了节气,人族连耕种都规整了许多。当年巫妖劫时,哪想过洪荒会有这般太平景象?”

龙宇握着玄冥的手,目光落在远方人族部落的炊烟上,轻声道:“人族能兴,正在于他们擅于总结天道、顺应时势。这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时序,更是人族文明的根基。往后千年、万年,即便历经劫难,只要这节气还在,人族的根就不会断。”

数月后,舜帝又命人将二十四节气与农耕、养生、祭祀结合,编写出《节气行事录》:立春要“迎春祭户”,清明要“扫墓祭祖”,冬至要“温酒御寒”。这本行事录传到民间,很快便被争相传抄,连孩童都能背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的口诀。

在蒲阪的市集上,随处可见百姓依节气行事:春分时节,药铺里的“春分养生汤”卖得火热;芒种时节,粮铺前挤满了买新麦的人;冬至时节,家家户户都飘着煮饺子的香气。一位老工匠甚至依节气打造农具:立春前打造耕犁,芒种前打造镰刀,霜降前打造收粮的木车,每样农具都赶在最需要的时候制成。

这一年的冬至,舜帝在正殿设宴,邀请各州郡的贤才与农坛的老农。宴会上,老农们纷纷献上今年的新粮,仓廪之满,远超往年。舜帝举杯对众人道:“今日冬至,既是岁末,也是新始。这二十四节气,是天地赐予人族的礼物,更是众人同心协力的成果。愿我人族,依节气而作,顺天道而行,世代兴盛!”

众人举杯同饮,殿外的雪花轻轻飘落,落在农坛的节气石碑上,石碑上的“冬至”二字在雪光中格外清晰。这一刻,洪荒大地的每一处人族部落,都在过着冬至:孩童围着炉火唱节气歌,农人盘点着满仓的粮食,工匠打磨着来年的农具——二十四节气,就像一根无形的线,将分散的人族部落紧紧连在一起,也将人族的文明,牢牢刻在了洪荒的土地上。

数百年后,夏朝建立,大禹依二十四节气治水,疏通九州河道;商朝时,人们依节气占卜吉凶,将节气刻于甲骨上;周朝时,节气与礼乐结合,形成了更完备的节气文化。即便后来洪荒破碎成三界六道,二十四节气仍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从“春雨惊春清谷天”到“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句口诀,承载着人族数千年的文明记忆,也印证着舜帝当年“定节气,传于人族”的初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天生禁区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沉迷  火炕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我们的日常琐事  诡诈师  不朽:重生镇万界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一则故事  诡盗之王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