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让自己住在东宫春和宫;后来更是用分府之事作为要挟,要自己处理这件本不该需要他插手的“麻烦”,最后抛出陈怀义的奏折,让自己研读评判
朱槿一时间想不明白,自己老爹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按说,以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处置几个反对分封的官员易如反掌,根本无需劳烦自己去解决。
可偏偏,自己老爹既没有直接处置异议,也没有强行推进分封,反而将这份棘手的奏折摆在了他面前,看样子,朱元璋并没有任何动怒。
朱槿皱紧了眉头,越想越觉得迷雾重重。他捏着奏折的手指微微用力,指尖几乎要嵌进纸页里。历史上的朱元璋,向来是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何时这般迂回曲折过?
他抬眼看向躺椅上的朱元璋,正垂眸啜饮着茶水,神色平静得看不出丝毫波澜,仿佛方才扔给他的不是一份关乎朝臣性命、关乎国家体制的奏折,而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寻常物件。
可朱槿心里清楚,自己老爹越是平静,背后藏着的心思便越是深沉。
朱槿抬手将奏折放到御案旁,脸上露出几分少年人特有的干脆利落,朗声道:“爹,这不简单么!”
“陈怀义这就是多管闲事,咱老朱家的江山,咱老朱家的子孙守,轮得到他一个外臣指手画脚?”他语气带着几分愤愤,又刻意放得亲近,“依儿子看,直接把他拉出去打一顿,让他知道规矩,以后不敢再妄议宗室大事;实在不行就直接砍了,杀一儆百,看谁还敢嚼舌根,阻拦爹的分封大计!”
朱元璋闻言,脸上依旧没什么笑意,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这个咱能不知道?杀一个陈怀义容易,可堵不住天下人的嘴。咱是问你,对于分封诸王、戍守边疆这个事情,你自己怎么看!”
朱槿心里一凛,知道自己老爹要听的不是处置异见者的手段,而是他对这件国本大事的真正见解。他定了定神,收起方才的随意,躬身行了一礼,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爹,儿子以为,分封诸王、让皇子戍守边疆,是眼下最稳妥的上策,好处太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一,能固边疆!”他竖起手指,条理分明地说道,“如今北元残余还在北方虎视眈眈,边疆不稳,天下难安。让我们兄弟去北平、太原那些要地镇守,我们是您的亲儿子,是咱朱家的骨肉,肯定比外姓将领更尽心,守土有责,绝不会像有些将领那样畏缩不前、甚至通敌叛国。有他们在,北方防线就是一道铁闸,能替中央挡下多少兵戈,减轻多少压力!”
“第二,能稳地方!”朱槿接着说,“天下刚平定没几年,南方有些地方豪强割据,人心还没完全归顺,地方官有时候镇不住场面。让其他兄弟去开封、武昌那些内地要地就藩,既能监督地方官员,又能震慑那些不安分的势力,快速填补地方统治的真空,让百姓安心过日子,这才是真正的‘以藩屏国’!”
“第三,能制衡功臣!”他压低了声音,凑近了些,“爹您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身边的功臣们个个手握兵权、威望极高,虽然现在都忠心耿耿,但人心隔肚皮,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恃功自傲、尾大不掉?让兄弟们手握一定兵权,坐镇各地,形成宗室与功臣相互制衡的局面,皇权才能稳稳当当握在咱朱家手里,这江山才能代代相传!”
他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既说到了朱元璋分封的核心初衷,又条理清晰、句句在理。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听着听着,原本沉郁的脸色渐渐缓和,看向朱槿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赞许,忍不住频频点头。这个儿子年纪不大,却能看透他的布局,把分封的好处说得如此透彻,实在让他满意。
等朱槿说完,朱元璋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锐利起来:“说得好。可你只说了好处,咱再问你——分封就没有弊端吗?西晋八王之乱、汉初七国之乱,那些前车之鉴,你就忘了?”
朱槿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敛,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来了,是在这等着自己呢。
朱槿没急着回应朱元璋的追问,反倒话锋一转,脸上褪去了方才的凝重,露出几分少年人特有的好奇。他脚步往前挪了挪,问道:“爹,咱先不说弊端,儿子倒想问问,分封之后,您准备给我们兄弟们什么待遇啊?”
他眼神亮晶晶的,带着几分雀跃,仿佛满心满眼都是对未来光景的期盼,全然忘了方才奏折上的血痕,以及那位监察御史陈怀义的惨状。
朱元璋见他岔开话题,却也不恼——反倒被这孩子气的追问勾起了对子女的拳拳期许,紧绷的下颌线柔和了几分,沉声道:“自然都是亲王。亲王嫡长子承袭亲王爵位,其余子嗣封郡王,郡王以下逐代降等,从镇国将军到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一层层往下排,即便降到最低等的奉国中尉,也能拿固定俸禄,一辈子衣食无忧,不用受半点苦。”
“岁禄呢?”朱槿追得紧,手指不自觉地扒着御案边缘,眼睛里满是期待,活像在盘算什么稀世宝贝。
“亲王每年享万石禄米!”朱元璋语气里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自豪,抬手比划了一个宽大的弧度,仿佛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就堆在眼前,“这万石禄米,(换算下来差不多是七十万斤粮食),足够你们锦衣玉食。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布匹、盐茶、药材补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朝廷另有专项赏赐,保准你们过得比谁都体面。”
他顿了顿,想起自己为子女谋划的周全,又补充道:“朝廷还会给你们划拨专属田产,少则上千亩,多则几千亩,都是水肥土沃的好地。边疆那些镇守的儿子,还能得盐茶专卖权,垄断地方上的重要产业。你们的田产不用缴赋税,要是想多置些地,兼并民间土地也无妨,朝廷会给你们配足奴仆、佃户供你们驱使,保你们一辈子富贵无忧。”
朱槿听完,心里暗暗咋舌——七十万斤粮食,再加上田产、专卖权,这待遇简直是泼天的富贵!
他随即语气带着几分试探:“爹,儿子记得,李善长李丞相的岁禄才四千石,徐达大将军也才五千石,我们兄弟们的岁禄,竟是他们的两倍还多。”
“他们能和咱的儿子比么?”朱元璋眉头一挑,语气瞬间沉了下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身的帝王气势骤然铺开,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李善长、徐达虽是功臣,可天下是咱朱家打下来的,是咱老朱家的天下!让咱的儿子、子孙后代过得好一点,难道不应该吗?!”
朱槿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眼神里满是认真:“爹,儿子不是说不该,可这恰恰就是分封的问题所在啊!”
朱元璋一愣,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说,挑眉看向他,语气带着几分审视:“哦?你说说,这有什么问题?”
“爹,您想想,现在您的儿子就7个,”朱槿伸出手指,一个个数着,眼神里满是恳切,“可您身体硬朗得很,龙精虎猛,后宫也越来越充实,往后几年、十几年,还会有多少弟弟妹妹?不说多了,再过十年二十年,您的子女怕是能凑够两三个巴掌,甚至更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元璋听着这话,脸上渐渐露出骄傲的神色,抬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语气带着几分自得:“多些子女才好!人丁兴旺,咱朱家的江山才能坐得更稳。现在天下都是咱朱家的,良田万顷、赋税万千,还能养不起自己的儿孙?”
“爹,您有没有想过以后呢?”朱槿往前又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却字字清晰,在寂静的大殿里格外刺耳,“每个亲王都是万石禄米,还有田产、专卖权这些特权,一代传一代,宗室人口只会越来越多。现在七个亲王,每年就得耗费七万石禄米,往后要是有十几个、几十个亲王,一年得耗费多少粮食、多少钱财?”
朱元璋眉头一拧,语气带着几分不以为然:“那又怎么了?就算一百个亲王,咱也养得起!”
朱槿深吸一口气,随后一字一句说得格外用力,像是要把这沉甸甸的隐患刻进朱元璋心里:“爹,咱就往少了算,您现在有7个儿子,就算往后您再添20个弟弟,总共27个宗室亲王起步。我们兄弟二十多个,每个往后生10个儿子,那就是200多个郡王;这200多个郡王,每个再生10个儿子,就是2000多个镇国将军;再往下,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一代一代往下传,再过十代人,您算算,咱们朱家的宗室子弟得有多少?!”
朱槿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是害怕,而是深切的忧虑:“这么庞大数量的宗室,不管是亲王还是奉国中尉,都要朝廷供养——每个人都要俸禄、要田产、要奴仆。现在全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撑死了也就几千万石,就算以后推广土豆、杂交水稻,粮食产量能提上去,往后光是宗室俸禄就得占去大半!再加上军饷、官员俸禄、治理河工、赈灾救荒,朝廷拿什么来填这个窟窿?”
他看着朱元璋脸上的自得渐渐褪去,眼神里的忧虑更甚,继续说道:“到时候,不是朝廷养不起宗室,宗室子弟为了争夺利益自相残杀;就是百姓被赋税逼得活不下去,揭竿而起。西晋八王之乱,除了诸王争权,难道不是因为宗室奢靡无度、耗费国力,才让天下分崩离析的吗?爹,您当年吃过战乱的苦,难道想让咱们朱家的子孙,再重蹈西晋的覆辙,让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再次分崩离析吗?”
最后一句话,朱槿说得格外沉重。话音落下,乾清宫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檀香在铜炉里无声燃烧,袅袅青烟模糊了躺椅上的身影,映得朱元璋的脸色阴晴不定。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美高,但万人嫌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总裁她爱看雷文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毒酒一杯家万里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仙逆成神 亲密对手对局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