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 第104章 纺织建厂惠及民生(第1页)

第104章 纺织建厂惠及民生(第1页)

冀南的初秋,天高气爽,临城西郊的官道旁,一片原本荒芜的开阔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热闹。数十面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上千名民夫肩扛锄头、手持铁锹,挥汗如雨地平整土地;锐锋特种队的士兵们往来穿梭,搬运着从阳谷漕运集市转运来的木材、砖石;江南商队的技师们则围在一堆硕大的木箱旁,小心翼翼地清点着设备零件,脸上带着严谨的神情。

这里,就是“惠民纺织厂”的选址所在地——临城西郊的十里铺,北靠官道,南邻赵王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距离临城县城仅五里路程,既便于原料运入与成品运出,又能辐射周边村落,方便百姓务工。自马小丑与夏晚晴在府衙彻夜长谈敲定合作后,仅用三日,官府便完成了土地平整的前期筹备,民夫从十县县衙抽调,食宿由财政署统一供应,薪资按日结算,每日两升粮食加五文钱,百姓们积极性高涨,纷纷主动报名参与。

夏晚晴身着利落的灰色工装,头戴布帽,亲自坐镇工地督工。她手中拿着纺织厂的平面布局图,不时与负责施工的工头交流:“厂房要按图纸严格搭建,纺纱车间、织布车间、染色车间要分开,间距至少十米,防止火灾蔓延;仓库要建在地势高处,做好通风防潮,原料和成品分仓存放;工人宿舍要靠近厂区,每间住四人,配备床铺、桌椅和取暖设施,确保工人住得安稳。”

马小丑也时常抽出时间前来视察,看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夏主事,辛苦你了。”他走到夏晚晴身边,看着图纸上标注的车间布局,“百姓们积极性很高,不少人都来问,工厂建成后能不能招工,尤其是军属和贫苦人家,都盼着能有份安稳的活计。”

“放心,马司令,‘惠民纺织厂’,核心就是‘惠民’。”夏晚晴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笑容坚定,“我们已经拟定了招工章程,优先雇佣军属、贫苦百姓和闲置织户,薪资待遇从优,确保大家能靠手艺养家糊口。”

设备就位:上海新机,千里驰援

建厂工程紧锣密鼓推进的同时,从上海运来的十套最新式纺织机,也在锐锋特种队的全程护送下,顺利抵达临城。这些纺织机是夏氏商队耗费巨资从上海英商洋行采购的,包括纺纱机、织布机、络筒机、染色机等全套设备,机身由钢铁打造,设计精密,效率是传统木质织布机的十倍以上,能织出质地细腻、色泽均匀的细布,在江南乃至海外市场都备受青睐。

设备运输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上海出发,经火车运至徐州,再转陆路至济宁,最后通过徒骇河支流运往阳谷,全程两千余里,既要避开四股军阀的封锁,又要防范沿途匪患。夏晚晴特意挑选了经验丰富的商队护卫,搭配沈若雁派遣的一百名锐锋队员,组成联合护卫队,日夜兼程,遇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将设备安全送达。

“夏主事,所有设备都已清点完毕,共十套纺织机组,配套零件齐全,没有损坏。”商队的技术总管老陈,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他从事纺织设备维修调试数十年,是夏晚晴特意从江南请来的核心技术人员。

“辛苦老陈师傅了。”夏晚晴说道,“厂房还有十日就能竣工,麻烦你带领技师团队,抓紧时间熟悉设备,做好安装调试的准备。工人培训也要同步推进,确保厂房竣工之日,就是设备投产之时。”

“放心吧,夏主事。”老陈拍了拍胸脯,“这些机器我熟得很,不出十日,保证调试到位。至于工人培训,我已经准备好了教材,从设备操作、安全规范到质量把控,都会一一教给他们。”

接下来的十日,老陈带领八名江南技师,在临时搭建的棚屋内,展开了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他们拆开木箱,将钢铁部件逐一取出,按图纸组装,拧紧螺丝,调试齿轮,煤油灯的光芒彻夜照亮棚屋,机器运转的“咔咔”声此起彼伏。马小丑派来的兵工厂工匠也前来协助,他们虽不懂纺织设备,却精通机械原理,在技师的指导下,帮忙搬运部件、校准精度,大大加快了安装进度。

与此同时,夏晚晴与林婉清联合发布了《惠民纺织厂招工告示》,张贴在十县的县城、乡镇和村落,内容清晰醒目:“惠民纺织厂招工三百名,优先录用军属、贫苦百姓、闲置织户;年龄十六至四十五岁,男女不限,手脚麻利、吃苦耐劳者均可报名;薪资待遇:基础月薪一两银元,另加计件提成,多劳多得;包食宿,每月带薪休假两日;工厂提供免费培训,学会为止。”

告示一出,十县百姓轰动不已。一两银元的基础月薪,比临城的平均薪资高出三成,再加上计件提成和包食宿,对于贫苦百姓而言,无疑是天大的诱惑。尤其是军属们,士兵们常年在外征战,家里缺少劳动力,生活艰难,得知纺织厂优先录用军属,纷纷前来报名。

招工热潮:军属优先,百姓踊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临城县城的招工点设在中心集市旁的空地上,报名第一天,天刚蒙蒙亮,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集市口一直延伸到城外,足有上千人。林婉清亲自坐镇招工点,与夏晚晴一同负责筛选,锐锋特种队的士兵维持着秩序,确保报名过程井然有序。

“长官,我要报名!我是军属,我丈夫在锐锋特种队当兵,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养,我能吃苦,什么活都能干!”队伍前方,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高声说道,她身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眼神中带着期盼与忐忑,名叫张桂英,丈夫是锐锋特种队的士兵,常年驻守边境,家里全靠她种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夏晚晴看着她手中的军属证明,点了点头:“张大姐,你符合条件,先登记一下信息,明天来参加培训。我们会教你操作纺织机,只要认真学,一定能学会。”

张桂英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道谢:“谢谢夏主事,谢谢马司令!有了这份活计,我家里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队伍中,还有不少贫苦百姓和闲置织户。十六岁的少年王小二,父母双亡,靠打零工为生,经常食不果腹,得知纺织厂招工,连夜从邻村赶来:“夏主事,林先生,我虽然年纪小,但我手脚麻利,能熬夜,求你们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好好干活!”

夏晚晴看着他瘦弱却挺拔的身影,心中不忍:“小二,你还小,工厂的活计很累,你能坚持吗?”

“能!我不怕累!”王小二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想赚钱养活自己,将来还想攒钱娶媳妇,过上安稳日子!”

夏晚晴与林婉清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好,你也登记吧,培训期间要好好学,要是跟不上,可就只能离开了。”

还有一位五十岁的老织户李婶,从事织布行业几十年,一手传统织布手艺精湛,却因商路封锁,布匹卖不出去,只能在家闲置:“夏主事,我织了一辈子布,传统织布机我熟得很,你们的新机器,我肯定一学就会,我能不能报名?”

“当然可以,李婶。”夏晚晴笑着回应,“你的织布经验是宝贵财富,不仅能自己操作机器,还能帮着指导其他工人,我们欢迎你!”

招工工作持续了三日,共接收报名一千二百余人,经过筛选,最终录用三百名工人,其中军属八十名,贫苦百姓一百五十名,闲置织户七十名,男女各半,年龄结构合理。名单公布后,被录取的百姓们欢呼雀跃,未被录取的也虽有失落,但对工厂充满了期待,盼着日后能有机会再报名。

技能培训:名师授课,熟能生巧

培训工作在工厂的临时棚屋内展开,由老陈带领八名江南技师负责授课,为期半个月。培训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两部分,理论课教授纺织机的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规范、质量把控标准;实操课则让工人亲手操作机器,从简单的开机、停机,到复杂的纺纱、织布、染色,技师们手把手指导,确保每个工人都能熟练掌握。

起初,工人们对这些钢铁打造的新机器充满了敬畏与陌生,不少人连开关都不敢按,生怕弄坏了昂贵的设备。老陈见状,亲自示范,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大家别怕,这些机器看着复杂,其实很简单。纺纱机的核心是将棉花纺成棉纱,只要把棉花放进进料口,踩动踏板,调节转速,就能纺出均匀的棉纱;织布机是将棉纱织成布匹,注意纬线的密度,控制好车速,就能织出平整的细布。”

他演示完,让工人轮流上手操作,自己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张桂英第一次踩动纺纱机的踏板时,手脚不协调,棉纱要么太松要么太紧,急得满头大汗。老陈走到她身边,手把手调整她的姿势:“踩踏板要稳,力度均匀,眼睛盯着进料口,发现棉纱不均匀,就调节旁边的旋钮。慢慢来,不要急,多练几次就熟了。”

张桂英按照老陈的指导,反复练习,手指被棉纱磨破了皮,也不叫苦,晚上回到宿舍,还在回忆操作要领。经过几日的练习,她终于能纺出均匀的棉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小二学习能力强,对新机器充满了好奇,不仅认真听技师讲课,还主动向技师请教问题,很快就掌握了纺纱和织布的操作技巧,成为工人中的佼佼者。老陈对他十分赏识,经常让他协助指导其他工人,王小二也毫不藏私,把自己学到的技巧分享给大家。

李婶凭借多年的织布经验,学习进度最快。她很快就掌握了新机器的操作,还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比如调整纬线密度,让布匹更结实;优化染色工艺,让色泽更均匀。夏晚晴采纳了她的建议,效果显着,特意给她涨了月薪,让她担任织布车间的小组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误闯阴阳界  我在异世修儒道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  开局买复活戒,亿万兽宠无限进化  我打他一巴掌,他说没有上次香  灵古:虚空纪元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溺爱修罗场!  大爷的外室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快穿,我做配角那些年  岭南花林诡事录  开局召唤素还真,我打造万古第一  争霸:开局召唤天庭反骨仔  第一个超能力者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  新纪元前夜  永宁事记(nph)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山河鉴:隋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