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清的家世,不仅仅是“临城林举人”那么简单。林家的先祖林文渊,是康熙年间的举人,曾任江南某地的知县。他为官清廉,政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但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任职三年后便辞官归隐,回到临城,开馆授徒,创立了林家的“明德学堂”。
林文渊一生致力于教育,主张“明德修身,学以致用”,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他的学生中,有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有成为着名学者、着书立说的,也有教书育人、传承文脉的。林家的“明德学堂”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临城乃至周边州县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
林文渊之后,林家世代传承“明德修身”的家训,坚守“清白传家”的底线。虽然林家再也没有出过像林文渊那样的高官,但每一代都有举人或秀才,都以教书育人、传承文脉为己任。他们不慕虚荣,不追名逐利,潜心治学,善待乡邻,在地方上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林婉清的祖父林鹤年,也是一位举人,一生都在“明德学堂”教书。他学识渊博,为人宽厚,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贫家子弟,只要有求学之心,他都会悉心教导。许多贫家子弟因为没钱读书,他便免收学费,还时常接济他们。
林鹤年对林景鸿的教育非常严格,从小就教他“先做人,后做学问”。林景鸿年幼时,一次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花瓶,不敢承认。林鹤年得知后,并没有打骂他,而是带着他去邻居家道歉,赔偿了花瓶,然后对他说:“做人要诚实守信,有错就改,这比什么都重要。学问再好,如果品行不端,也成不了大器。”
林景鸿深受祖父的影响,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正直、宽厚、有担当的文人。他继承了“明德学堂”,继续教书育人,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常常免费收留贫家子弟,为他们提供食宿和书籍,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
林家不仅在教育上颇有建树,在地方公益事业上也积极参与。每逢灾年,林家都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县里修建学校、修路搭桥,林家也总是带头捐款捐物。林景鸿常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们林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乡邻做点实事。”
沈氏的娘家沈家庄沈家,也是书香门第。沈家的先祖曾是乾隆年间的翰林学士,以诗词书画闻名。沈家世代传承诗词书画,虽然没有林家那样的学堂,但也培养了许多有才学的子弟。沈氏的父亲沈老先生,是一位着名的诗人,着有《沈氏诗集》,在文坛上颇有声望。
沈氏自幼在书香世家长大,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她不仅诗词书画样样精通,还懂得经营家事,将沈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嫁给林景鸿后,她将沈府的优良传统带到了林府,与林景鸿一起,将林府打理得温馨而雅致,让林府成为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家庭。
林婉清从小就听父亲和母亲讲林家和沈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她心中埋下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种子。她知道,自己不仅是林举人的女儿,更是三百年书香世家的传人,她身上肩负着传承家风、坚守风骨的责任。
有一次,临城遭遇旱灾,庄稼颗粒无收,许多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林景鸿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他将林府的粮仓打开,让王伯带领家丁们将粮食分发给灾民。
林婉清看到灾民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同情。她主动向父亲提出,要和母亲一起,为灾民们缝制衣物、熬制米粥。
在母亲的带领下,林婉清和绿萼一起,每天都在缝制衣物。她们将自己的旧衣服、旧布料拿出来,裁剪、缝制,做成一件件结实耐用的衣服,分发给灾民们。她们还在厨房熬制米粥,每天为灾民们提供热腾腾的饭菜。
那段时间,林婉清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她却觉得很有意义。她看着灾民们穿上温暖的衣服,喝上热腾腾的米粥,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明白了父亲所说的“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乡邻做点实事”的真正含义。
林景鸿看到女儿的表现,心中非常欣慰。他对沈氏说:“婉清长大了,她不仅有兰草般的高洁品性,还有林家传人的担当和风骨。我们没有白教她。”
沈氏也点了点头,眼中满是骄傲:“是啊,婉清是个好孩子。她继承了我们两家的优良传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有作为、有担当的女子。”
林婉清的家世背景,不仅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和优渥的生活,更给了她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身上的温婉、坚韧、正直、善良,都离不开林家三百年书香的熏陶和沈家诗词文化的滋养。这些品质,将在她未来的乱世逃亡中,成为她最珍贵的财富,支撑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四)战火突至:家园破碎,骨肉分离
民国五年,秋。
临城县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直皖两军的战事。直皖战争爆发后,战火迅速蔓延,北洋军和皖军在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临城作为直皖交界的战略要地,自然也成了两军争夺的焦点。
林府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林景鸿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他每天都在书房里查阅地图,分析战况,常常独自一人唉声叹气。沈氏也变得心事重重,每天都在祈祷战事能够早日结束,家人能够平安无事。
“父亲,外面的传言是真的吗?北洋军真的会打到临城来?”林婉清走进书房,看着父亲憔悴的面容,心中充满了担忧。
林景鸿放下手中的地图,点了点头,语气沉重:“恐怕是真的。直皖两军在邻县已经交战了,据说皖军战败,北洋军正在向临城推进。临城是战略要地,一旦开战,百姓就要遭殃了。”
“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离开临城,去乡下投奔亲戚?”林婉清问道。她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乱世将至”,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林景鸿沉思片刻,说道:“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乡下亲戚家在清溪村,地处偏僻,远离交通要道,应该能避开战火。我们收拾一下细软,明天一早就出发。”
当晚,林府上下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忙着收拾行李。林婉清看着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静姝斋,看着那些陪伴自己长大的书籍、笔墨、琴棋,心中充满了不舍。她小心翼翼地将父亲送给她的《兰亭集序》拓本、母亲为她绣的兰草帕子、祖父的手抄诗集,还有自己亲手栽种的几株兰草,都打包进了行李。
“小姐,别难过了,等战乱结束,我们还能回来的。”绿萼看着自家小姐红着眼眶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
林婉清点了点头,强忍着泪水:“我知道,只是舍不得这里的一切。这里有我的童年,有我的回忆,有父亲母亲的关爱,有王伯的照顾,还有……”
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默默地将最后一件衣物放进箱子里。她知道,这次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林府一行人就出发了。父亲林景鸿、母亲沈氏、林婉清、丫鬟绿萼,还有管家王伯,一共五人,乘坐一辆马车,朝着清溪村的方向驶去。王伯赶着马车,林景鸿坐在车夫旁边,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沈氏和林婉清、绿萼坐在马车里,心情沉重。
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道路崎岖不平,颠簸得厉害。林婉清掀开马车窗帘,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渐渐远去,心中充满了忐忑。沿途,她看到了许多逃难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扶着老人,脸上满是疲惫和恐惧。
“唉,这乱世,苦了老百姓啊。”林景鸿看着窗外的景象,长叹一声。
沈氏紧紧握着林婉清的手,轻声安慰道:“别害怕,有父亲和王伯在,我们会没事的。”
林婉清点了点头,将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她能感受到母亲的手在微微颤抖,显然也很害怕,但还是强装镇定安慰她。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娇弱了,她要坚强起来,为母亲分担一些恐惧。
马车行驶了大约半天,来到了一个名叫“黑风口”的山谷附近。这里地势险要,山路狭窄,两侧是陡峭的山壁,山上长满了茂密的灌木和杂草,看起来阴森恐怖。王伯赶车的速度慢了下来,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老爷,这里地势险要,怕是不太安全,我们得小心点。”王伯说道。他常年往返于临城和清溪村之间,知道这个黑风口是个险地,经常有土匪和散兵出没。
林景鸿点了点头:“嗯,你多加留意。实在不行,我们就绕路走。”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后面传来,伴随着几声粗鲁的喊叫:“前面的马车停下!给老子停下!”
林婉清心中一紧,有种不祥的预感。王伯脸色一变,连忙加快了赶车的速度:“老爷,不好了,是散兵!”
话音刚落,几匹战马就追了上来,上面骑着五个身着灰色军装的士兵,个个面带凶光,手里端着步枪。他们是北洋军的散兵,在战败后四处劫掠,无恶不作。
“停下!再不停下,老子就开枪了!”一个满脸横肉的士兵喊道,同时举起了步枪,对准了马车。
王伯无奈,只好停下了马车。几个散兵立刻围了上来,一把拉开马车车门,将林景鸿等人从马车上拽了下来。
“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快点!”一个士兵凶狠地说道,同时开始在马车上翻找起来。
林景鸿强作镇定:“军爷,我们都是逃难的百姓,身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些衣物和书籍,还请军爷高抬贵手,放我们一条生路。”
“没值钱的东西?”那个满脸横肉的士兵冷笑一声,目光落在了林婉清和沈氏身上,眼睛里露出了贪婪的神色,“这两个娘们长得不错,正好可以给兄弟们乐乐!”
说着,他就伸手去抓林婉清的胳膊。林婉清吓得浑身发抖,下意识地躲到了王伯身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灵古:虚空纪元 岭南花林诡事录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 山河鉴:隋鼎 大爷的外室 新纪元前夜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溺爱修罗场! 误闯阴阳界 开局买复活戒,亿万兽宠无限进化 快穿,我做配角那些年 我打他一巴掌,他说没有上次香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 第一个超能力者 开局召唤素还真,我打造万古第一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永宁事记(nph) 我在异世修儒道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争霸:开局召唤天庭反骨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