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工初春雪化的时候,书林拿着笔记去找李昀,把自己整理的“光电实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递过去,语气里满是骄傲:
“师姐你看,以后要是仇速再找借口,你就把这个给他看。
告诉他是我一个外行人学了两个月整理出来的,他要是还做不出来,就别赖别人!”
李昀接过笔记,指尖拂过那些工整的字迹,眼眶又红了,却笑着说:“好,师姐收下了。”
书林看着她眼里的笑意,也笑了。
她学光学,最初是为了跟仇速较劲。
她想让她在意的人知道,就算遇到委屈,也有人会站在她这边,替她撑腰。
随着对光学知识的深入钻研,书林不仅在专业层面有了新的发现。
更在这份“较真”里,渐渐理清了藏在心底的思绪,生出许多以往未曾有过的感悟。
她最先发现的,是光学与无人机及战斗机领域的诸多“隐秘的关联”。
比如她在研究“多光谱成像技术”时,突然意识到这项技术能优化无人机的目标识别系统。
以往无人机在复杂天气下容易因光线干扰误判目标。
若将多光谱成像的误差修正算法融入导航模块,再搭配特定波长的光学滤镜,就能大幅提升识别精度。
她立刻把这个想法记在笔记本上。
她一直都明白,知识从来不是孤立的,看似不相干的领域,藏着能彼此成就的可能。
要不是这次的一时意气,她还不能真正付诸行动,打通这个“任督二脉”。
书林学光学后,越发想验证她以前那个想法的可行性。
她要给战斗机的武器系统加上激光技术,让空中打击的精准度再提一个层级。
这个念头最早源于一次无人机实弹测试,当时传统导弹受云层干扰,对移动目标的命中率差了5%。
她当时就琢磨“要是有不受天气影响的瞄准技术就好了”,如今啃透了光学原理,这个想法终于有了落地的可能。
最初的突破来自对“激光制导”的深入研究。
她在看《激光技术及应用》时,发现传统激光制导容易受烟雾、沙尘干扰,是因为激光的波长和调制方式没能匹配复杂环境。
抱着试试的心态,她结合无人机导航里的“多光谱识别”经验,提出“双波长激光复合制导”的思路。
用近红外激光穿透障碍物,再用可见光激光锁定目标细节,两种波长的信号实时融合,既能避开干扰,又能精准定位。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她在实验室找了模拟沙尘、浓雾的环境箱。
用不同波长的激光笔做测试,反复调整信号调制频率,当屏幕上的目标点终于稳定显示时,她攥着记录纸的手都在抖。
这个雏形,比她预想的还要可行。
接着,她又把目光放在“激光辅助瞄准校正”上。
以往战斗机武器瞄准,多依赖雷达和光学瞄准镜的配合,但高速飞行中机身震动会导致瞄准偏差。
书林想起学过的“自适应光学”技术,脑子里立刻有了方案。
在瞄准镜镜头前加装微型变形镜,通过光学传感器实时捕捉机身震动数据,再用算法控制变形镜调整镜面形态,抵消震动带来的光路偏移。
为了测试这个构想,她找周涛借了战斗机模拟器的参数,在电脑上搭建模型。
模拟不同飞行速度下的震动场景,结果显示加装变形镜后,瞄准偏差能缩小到原来的13。
她兴奋地把模型图发给郭院士,郭院士的嘴角差点翘到天上去,发过来的语音却是,
“总算是有所长进,合该把心思放在重要的地方。”
研究深入后,书林还发现“激光测距与武器发射协同”的优化空间。
传统战斗机测距和发射有0.5秒的延迟,在空战中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她结合“脉冲激光测距”原理,提出“测距信号与武器发射指令同步传输”的思路:
将激光测距的脉冲信号嵌入武器控制系统,测距完成的同时自动触发发射准备,把延迟压缩到0.1秒以内。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她在实验室用光学测距仪和模拟武器发射装置做联动实验。
反复调试信号传输的时序参数,当第一次实现“测距完成即触发准备”时,她忍不住拍了下手。
这个细节改进,说不定能在实战中帮上大忙。
现在的书林,桌上除了光学教材,又多了战斗机武器系统的图纸,笔记本上写满了“激光波长选择”“光路校准方案”的批注。
她知道这个想法要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攻克激光功率、散热、抗干扰等一系列难题。
但每次看着自己画的方案图,想起战斗机搭载激光武器精准命中目标的场景,她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这份对光学的钻研,早已不只是为了替师姐撑腰,更成了她追逐专业理想的新方向。
在知识的海洋里,她不仅找到了守护在意之人的底气,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喜欢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请大家收藏:()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蒸煮偷偷谈恋爱了 变成Omega也要拿金腰带 当alpha进入虫族世界 当不可言说的兄妹中情蛊后 网恋掉马后酷哥不直了 装可怜后跟暗恋对象同居了 森医生的非人类重组家庭 残疾金丝雀的老公暴毙以后 渣了的温柔老婆是女帝 固伦纯禧公主 文明市民出行须知[规则怪谈] 万人嫌omega拒绝火葬场 宿主总是找错老婆[快穿] 你有恶役千金的新订单 飞吧,无一郎 许如期 苟道修仙:师姐你别闹! 御兽之我的毛茸茸太过奇怪 [综英美]跟小蜘蛛猎魔的日常 重生火红年代,我的技术领先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