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图的背光屏发出冷冽的蓝光,上面用红色虚线标注着近三年该海域的7处船舶失踪点,均集中在大陆坡(水深200-2000米)与深海盆(水深2000-6000米)的交界处。
其中2021年失联的“粤远渔189”号最为离奇:
当时该船正满载300吨渔获返航,船上12名船员与外界失联前,仅通过甚高频电台发送过一条3秒的模糊信号,经专业机构还原,内容是:“水下面有光,在跟着船”。
搜救队在10天后找到一块长1.2米的船舷碎片,碎片上布满密集的凹痕(直径1-2厘米,深度0.3厘米),像是被某种带有柔性吸盘的生物连续按压,且碎片表面没有任何爆炸或碰撞痕迹——
排除了触礁或被攻击的可能。更诡异的是,实验室检测发现碎片材质(船用低碳钢)的金属结晶度发生异常变化:
从正常的85%降到60%,像是被某种未知能量“软化”过,但没有任何高温或化学腐蚀的痕迹。
“这种变化超出了现有材料科学的解释范围,”检测专家王教授说,“除非是在低温等离子体环境下,才可能出现类似的结晶度改变,但深海里怎么会有等离子体?”
路屿则在舰尾临时改造的“移动深渊实验室”里忙碌——这间原本的物资舱,经过45天的专项改造,已成为一个高精度的科研空间。
舱内加装了三层液压式防震支架(含6个减震器,能抵消频率0.5-10Hz的船体震动,这是深海航行中最常见的震动频率)
与高精度恒温系统(采用PID温控技术,温度稳定在25℃±0.5℃,湿度±3%,误差远低于普通实验室的标准),被铝合金隔板隔成两个独立区域,避免相互干扰。
外侧是数据监测区,地面铺着2毫米厚的防静电橡胶垫(防止静电干扰电子设备),四台EEG-9000型脑电波分析仪呈“一”字形排列;
每台仪器连接着32根超细电极线(直径0.1毫米,能穿透头发接触头皮,信号传输损耗小于5%);
旁边的量子磁力计(型号QM-200,精度0.001高斯,可检测微弱的磁场变化)正实时监测周围的磁场波动,数据通过光纤传输至中央服务器,延迟小于100毫秒。
EEG-9000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第三代脑电设备,采样率达1000Hz(每秒可记录1000个脑电信号点),能捕捉到神经元放电的微秒级变化;
比第二代设备的敏感度提升50%。此前在“嫦娥五号”月球样本研究中,它曾立下汗马功劳:科研人员面对月球玄武岩样本时,EEG-9000成功监测到其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异常脑电活动——
γ波频率从30Hz升至45Hz,潜伏期从200ms缩短至150ms,证明人类对未知天体物质存在本能的认知兴奋,这一发现被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上。
内侧是隔离区,四个透明亚克力舱室(高2.2米,宽1.5米,壁厚10毫米,抗压强度达10个大气压)各住一名“接收者”,舱室中央放置着一个边长1.2米的铅合金屏蔽箱;
箱体壁厚12毫米,外层包裹三层铜网电磁屏蔽层(网孔直径0.1毫米,可阻挡低频磁场),内层涂有镍铁合金吸波材料(吸收高频电磁波)。
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它能阻挡99.9%的外部电磁干扰:包括高压输电线的50Hz工频磁场(屏蔽后强度从-40dBm降至-120dBm);
手机基站的2.4GHz微波信号(屏蔽后几乎检测不到),甚至能削弱80%的X射线辐射,是保护内部装置不受干扰的“金钟罩”。
但此刻,屏蔽箱的观察窗上已能看到微弱的幽蓝荧光在缓慢流动——
荧光呈丝状,直径约0.5毫米,顺着箱体内部的纹路蜿蜒,像是有生命的溪流在寻找出口,偶尔还会在观察窗上凝聚成直径1-2厘米的小光斑;
停留2-3秒后又消散,留下淡淡的蓝色痕迹,用纸巾擦拭却无法去除。路屿凑近观察,发现荧光的流动方向与船体的航向一致;
像是在“跟随”着什么,他拿出光谱仪检测,显示荧光的主峰波长为470纳米——
与三个月前渔民描述的蓝绿色光点波长完全吻合。
“装置共鸣指数从12%升至37%,与航向偏差度呈负相关、航速呈正相关!”路屿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器传来,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颤音;
他面前的27英寸4K显示屏上,代表共鸣强度的红色曲线正以每分钟5%的速度陡峭上升,曲线下方的数值栏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航向偏差度-2°→共鸣指数+8%”“航速12节→共鸣指数+15%”的实时数据不断刷新,每一个数字都在印证他之前的猜想。
“‘透镜效应’确认了——刚才我们调整航向时,装置的能量波动同步偏移了17.5度,和卫星记录的‘黑涡区’信号源方位角完全吻合,我们绝对在靠近它!”
路屿的手指悬在记录板上方,笔尖因用力而微微弯曲,墨水滴在“共鸣指数变化表”上,晕开一个小黑点。他突然想起出发前,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周明教授曾拉着他的手警告:
“小屿,那东西可能不是‘被动响应’外部信号,而是在‘主动追踪’信号源——它就像一个雷达,我们的船是目标,你们要做好它‘醒过来’的准备,一旦共鸣指数超过50%,立刻撤离,别抱有任何侥幸。”
当时路屿还觉得教授过于谨慎——毕竟在实验室里,装置的共鸣指数从未超过20%,但此刻看着屏幕上逼近40%的指数,他的后背瞬间渗出冷汗,手心也变得潮湿。
他快速翻阅实验日志,发现之前的实验室环境与深海航行存在关键差异:实验室里没有深海的特殊磁场和低频声波,而这些可能正是触发装置共鸣的“钥匙”。
“我们还是低估了它的敏感度,”路屿喃喃自语,“它在深海里,才是真正的‘活跃状态’。”
四名“接收者”是经过三个月层层筛选的特殊人员,从200余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筛选标准包括生理指标(脑电波稳定性、听觉视觉敏感度);
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注意力集中度)及特殊技能(声纹识别、信号解码等),每人都具备一项与任务高度匹配的“特殊能力”,堪称“深海探测的梦之队”。
38岁的“龙王”陈龙:深海声纹的“活探测器”
陈龙是退役海军特种兵,曾在南海舰队服役18年,精通深潜救援、声纹识别等技能,因多次在深海任务中化险为夷,被战友们称为“龙王”。
2019年“南海深潜救援”任务中,他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纪录:当时一艘编号“长城-21”的常规潜艇因推进系统齿轮箱损坏,被困在3000米深海,通讯系统完全失效,潜艇内的氧气仅够维持72小时。
陈龙搭乘“深海勇士”号深潜器下潜救援——当时深海能见度不足1米,深潜器的摄像头几乎无法使用,他只能靠潜水服头盔内的通讯器(灵敏度达-120dBm)捕捉微弱信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失业后,我靠刷朋友圈成神棍 官途:从救了美女书记开始 长生血咒 【HP】我就是来度个假而已啊 HP白眼给你顶级魔药天赋 浸泡媚药的秦家仙子(NTL改) 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 我的母狗性奴女仆们 食人山庄之阴阳诡谋 天炎丹尊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抽取粉丝约会的伪娘coser,却被催眠术调教成雌堕母犬 真实炮王日记 黑爷,花儿爷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侠客烽火传 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 别慌,我和高考状元儿子一起穿越 综武:开局洗髓,我在天龙开宝箱 堕绿仙家 被调教成发情纯爱痴女的爱莉希雅在舰长调教中高潮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