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 第114章 逆流方舟的阴影蔓延(第1页)

第114章 逆流方舟的阴影蔓延(第1页)

最令人不安的报告,往往并非诞生于繁华都市里那些布满精密传感器的监测网络——

比如纽约曼哈顿上空24小时运转的大气成分分析仪,或是东京湾海底交织如网的洋流监测阵列;也不是源自深埋地下数百米的绝密实验室——

像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或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核材料安全存储库。

真正让全球科研界神经紧绷的信号,恰恰来自南太平洋一座名为“海镜一号”的孤立科研观测站,它像一颗孤独的哨戒卫星,悬在人类认知的边缘地带。

这座观测站坐落在斐济群岛以东约1200公里的无人岛屿悬崖上,崖下便是深达8000米的汤加海沟边缘海域。

它由国际海洋与极地研究联盟(IAPSO)联合12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于2018年耗时18个月建成,整个观测站采用抗台风钢结构与模块化设计,能抵御17级强热带风暴与10米高的海啸冲击。

观测站常年仅有6名研究员驻守,他们分别来自海洋物理学、深海生物学、气候模拟等不同领域,主要负责监测南太平洋环流系统的变化规律——

这一环流被称为“全球气候调节器”,其微小波动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

同时,他们还通过深潜机器人对汤加海沟的深海生物多样性进行普查,截至风暴发生前,已发现13种此前未被记录的深海甲壳类与软体动物。

由于地理位置极度偏远,且受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季风交替影响,这里全年有近200天处于暴雨或强风天气中,物资补给需每3个月由澳大利亚“极光号”科考船专程运送一次,

淡水依赖海水淡化系统,电力则靠太阳能板与风力发电机协同供应,是全球公认最“孤独”的科研前哨之一,研究员们甚至戏称这里是“地球的尽头办公室”。

就在三天前(当地时间202X年X月X日),一场代号为“卡伦”的强热带风暴以意想不到的路径突袭了这座岛屿。

根据观测站的气象记录,风暴登陆时中心气压低至928百帕,最大持续风速达35米秒(相当于12级台风强度),海浪最高拍击到悬崖中段约40米高度,

导致观测站外围的3个海滩监测设备舱被完全冲毁,2条海底数据传输光缆断裂。

风暴过后,当研究员团队冒着零星降雨清理废墟时,组长伊芙琳?陈博士——

这位拥有华裔血统、曾在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主导深海热泉生物研究的科学家,在一块被海浪掀翻的设备残骸下,意外发现了散落的异常物质。

那是数十块半透明的凝胶状生物组织碎片,它们混杂在珊瑚碎渣与贝壳残骸中,却散发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微弱光泽。

最大的一块直径约20厘米,形状类似被挤压过的椭圆形,最小的则仅如拇指指甲般大小,薄如蝉翼。

伊芙琳最初以为是某种深海水母被风暴卷上岸后的残骸,但当她戴上特制的防护手套触碰时,却感受到一种超出常识的冰凉——

温度约为4℃,远低于当时28℃的环境温度,触感顺滑如凝固的液态水晶,没有任何海洋生物常见的黏腻感。

更奇特的是,当一名年轻研究员不慎将一小块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众人亲眼目睹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缩、汽化:

最初边缘开始变得模糊,随后整体呈现出“向内塌陷”的趋势,不到8分钟便完全消失在沙滩上,只留下浅褐色、类似强酸灼烧的不规则痕迹。

更令人费解的是,当天下午涨潮时,海水漫过这些痕迹,它们竟在海浪的冲刷下迅速淡化,不到1小时便无迹可寻,仿佛从未存在过,只有伊芙琳及时拍摄的照片与视频,证明这些神秘碎片确实出现过。

凭借多年的科研直觉,伊芙琳意识到这些碎片绝非普通海洋生物残骸。

她立刻指挥团队启动应急程序:用观测站仅存的3个特制低温真空容器(原本用于保存深海生物样本,可维持-18℃恒温与绝对真空环境),封存了3块状态最完整的碎片;

同时,安排技术人员抢修受损的卫星通讯设备,花了6小时才恢复与外界的高速数据链路。

当晚22时,团队将样本的基因测序数据——

包括碱基对序列图谱、蛋白质结构分析报告等共128GB的数据,通过加密卫星通道传输至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生命科学数据库中心(ILSDC)。

该中心拥有全球最完整的生物基因数据库,收录了从寒武纪化石中提取的古生物基因片段,到目前已知的180万种地球生物(涵盖细菌、古菌、真菌、植物、动物等所有门类)的完整基因序列,此前曾协助科学家破解过埃博拉病毒的进化路径与南极冰藻的抗冻基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48小时后,当ILSDC的反馈报告通过卫星传回“海镜一号”时,整个观测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

报告显示,这些生物组织的基因序列,与数据库中180万种已知生物的基因序列均无任何同源性——

通常来说,即使是差异最大的两类生物(如人类与深海热泉中的古菌),也会存在至少0.5%的基因片段相似性,但这些碎片的基因序列完全是“全新的”:

其碱基对排列方式突破了现有生物学认知,不遵循地球生命普遍的DNA双螺旋结构,而是呈现出罕见的“三链交织+环状片段”复合形态,就像是用一套全新的“生命密码”编写而成。

更诡异的是,测序结果中一段长度约1800个碱基对的特殊序列,竟与3.5亿年前地球泥盆纪海洋蓝藻的部分基因片段存在0.03%的微弱匹配——

这一比例虽低,却绝不可能是巧合,因为泥盆纪蓝藻的基因片段因年代久远,仅能通过化石提取物获取残缺序列,而这段匹配的序列恰好是蓝藻光合作用相关的关键片段。

有研究员比喻,这就像是有人将一段来自“古董电脑”的代码,强行嵌入了现代超级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形成了一段跨越亿万年时空的“基因补丁”,其背后的成因完全超出了现有科学解释的范畴。

就在“海镜一号”的研究员们为这一发现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是未知深海生物,有人猜测是外星生命遗骸,甚至有人怀疑是实验数据误差——

时,全球时空监测中心(GTMC)的科林?哈珀少校的加密通讯,突然以最高权限接入了包括“海镜一号”、ILSDC、CERN在内的所有核心科研机构的终端。

科林少校是GTMC负责时空异常监测的主管,曾参与2015年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的数据分析工作,以沉稳冷静着称。

但这一次,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能听出刻意压抑的颤抖:“各位,情况比我们预想的更严峻。

过去72小时内,全球15个地面时空基准站——

包括中国西安的国家授时中心、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时空观测台、日本东京的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失业后,我靠刷朋友圈成神棍  被调教成发情纯爱痴女的爱莉希雅在舰长调教中高潮迭起  长生血咒  乐坛神话:从国风复兴开始  食人山庄之阴阳诡谋  浸泡媚药的秦家仙子(NTL改)  侠客烽火传  堕绿仙家  天炎丹尊  真实炮王日记  黑爷,花儿爷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明末:从铁匠世家开始  官途:从救了美女书记开始  我的母狗性奴女仆们  HP白眼给你顶级魔药天赋  别慌,我和高考状元儿子一起穿越  【HP】我就是来度个假而已啊  抽取粉丝约会的伪娘coser,却被催眠术调教成雌堕母犬  综武:开局洗髓,我在天龙开宝箱  领主:开局一石斧,爆肝建帝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