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大唐三帝传 > 王欲伐楚焉可止之七(第1页)

王欲伐楚焉可止之七(第1页)

是夜,公主灵已安。

太宗归入太极宫两仪殿,恹恹坐于殿中。一旁,太子李治侍立,默默流泪哀伤。

长孙无忌与诸臣入内,劝慰太宗数次。

太宗乃止泪,又忽携太子李治之手,告谓群臣曰:

“太子心性行事,外人可闻之?”

司徒长孙无忌道:

“太子虽不出宫门,然天下无不钦仰其仁厚圣德。”

太宗闻言,良久叹道:

“辅机当知,朕如稚奴这般大时,颇不能循常度,屡使先帝气怒不知如何是好。

稚奴却是自幼宽厚的好性子。

只是朕有些忧心……这般好性儿,只怕日后为人所欺……

毕竟古谚有云:

‘生子如狼,犹恐如羊,’

但希求其稍长成之后,自有些不同罢了……”

无忌乃答道:

“主上英明神武,乃拨乱反正之大才。

太子殿下仁厚爱恕,实为守成修德之才。

二主虽志趣喜好各有所异,然却也各当其职。

此乃皇天以明主二位,祚大唐而福苍生者也。”

太宗闻言,以为然。又得庶人承乾、东莱郡王李泰各自请表伏乞太宗务必以天下为要,颇克制悲伤之语,乃再忆爱女,微泣难止。

李治与诸臣屡劝之方止。恰适此时宫内来报,道苑西守监穆裕办事不利,致使晋阳公主生前遗物之中,几卷心爱之书册遗失。

太宗震怒,着命于朝堂斩之,皇太子李治闻言,遽刻力谏太宗,道几卷书册,换不得天下之心之语。

太宗闻之大悦,乃告谓司徒长孙无忌与丞相房玄龄等重臣道:

“朕闻人久相与处,互相自然染习。

自临御天下以来,只要朕虚心正直,便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徵亡故之后,又有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

太子自幼便在朕膝前,日夜见朕批敕令,纳诸臣,因每得见朕诚心悦谏,昔者竟因此染以成性,固有今日之谏。实为大喜也。”

长孙无忌便道然也。然马周却谏道:

“陛下若欲以己身立正(榜样)于太子,则当长久也。不可一时骄满。”

太宗闻谏,喜而纳之。重赏马周,更依李治之意,释穆裕。

裕本正待死,万念俱灰,忽得闻太子求情,竟得释,心下更感爱李治仁厚,誓以余生忠随李治。

李治身在两仪殿,自然不知,只因忧太宗近日悲伤过度,而上奏太宗,因天气渐热,为旧疾之故,请准幸九成宫。

太宗乃议与众臣,以为可行,准。

贞观十八年四月初二,太宗着诏次日幸九成宫,**诸妃,东宫诸妃,皆可随侍。

然是夜,东宫忽讯,道李治诸侍之中,昭训刘氏已报临盆。得子,太子李治喜极,恰得于长子出生之前,正赞韦待价之忠诚,乃为其名忠。

太宗大喜。

又隔二日,良媛郑氏亦报胎动频频,不日可诞。

再隔二日,承徽杨氏、良娣萧氏皆报胎动。太宗大喜,因太子李治需治国事不可兼顾之由,遂着太子妃王氏可不必随行,只待照顾诸嫔,待皇孙诞下之后,再同幸九成宫。

贞观十八年四月末日,良媛郑氏诞李治次子,李治时正奉侍太宗进饮食,乃着其名为孝。太宗甚幸。

贞观十八年五月初四,承徽杨氏诞李治三子,李治时在九成宫丹霄殿,随侍太宗早朝,正观萧瑀马周起金玉良臣之争,忽闻得又得一子,乃思及金玉之事,口令,三子名为上金。

片刻之后,东宫再报,道良娣萧氏业已同日生产,得一女,李治闻言乃为其名为下玉。

至此,东宫已有三子一女,太宗喜不自胜,乃诏令天下大赦。

更于是夜,大宴群臣,酒兴浓时,更亲以为舞。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心如蛇蝎  [重生]男主有空间  拒不负责  你这主角,有毒[快穿]  求你正经点  回到三国收猛将  花瓶逆袭手册  让我打一架[快穿]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女alpha的称霸路  束手就擒  未来之荆棘女王  末日重生之传奇缔造者  千分之一[重生]  小娘  妻约成婚,亿万老公别耍赖  纨绔邪皇  祝你永失所爱[重生]  成为主角光环的男人[快穿]  穿越红楼之贾赦原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