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冷冷一哼:
“就是因为三个孩子,朕才容她活下这么久……
否则,早一杯鸩酒赐给她了!
这些年,她仗着朕的怜悯,宫中横行妄为,大兴酷刑,搜括珍宝……
朕一点点一件件,都给她记着呢!
自她进了太极宫以来,宫中但凡有些姿色的少女,都不能被她看见。否则不是死,便是伤,甚至有些更悲惨的,还要被她逼着落了妓户,坠入暗渊……
没杀了她,朕已然是看着素节和两个女儿的脸面了!
可她呢?
从来不知收敛,不但行事妄为,甚至还打起了母后留在司宝库里的东西的主意……
朕怎么容得下她!?”
李泰闻言,神色也是一变:
“她竟如此大胆?!”
李治冷冷一哼,却道:
“前些日子,她托了人,变了弯儿地向朕来讨要母后留下的金凤明冠,说什么她先天有心疾,需得那冠上的稀世明珠来疗养……
哼!她倒是乐意把自己当妲己,可是也得看朕愿意不愿意变商纣!”
李泰也是叹息——
李治所言之事,他也是颇有耳闻。
这萧淑妃,平日里受着李治宠幸,为事不端之处,却是极多。
而其中最惹李治,甚至是前朝诸臣,皇室中人都加反感的,便是三桩。
一便是贪婪过盛,竟然公开觊觎先皇后文德娘娘的宝物。
二是竟然因妒疑成凶,长年残害太极宫中姿色较为出众的少女。
三则是利用独生子雍王素节,百般设计,向李治邀宠。结果硬生生把素节调教成了一个不知天高地厚,行事狠毒的孩子。
而她自以为多年受宠,有些小要求也是无恙。却不知她这三条,正是犯了李治最大的恨处。
李治既然身为天子,又是一向力求向爱民如子的先帝太宗看齐,那自然是事事处处,以民为先。且不说平日里吃穿用度,他都是能省则省,能简便简——
至少自晋以来,诸国君主,再也不曾听闻有哪一位君主,如他一般,每日膳食所费之资,尚且不足三百文——
可是萧淑妃一人,便要费上足足两贯钱的食材方能止歇!需知这些东西,根本吃不完也吃不尽,泰半都是被千秋殿里给浪费掉了。
这倒也是小事,可因着这等浪费法,她之奉禄赏赐自然不够,于是竟仗恃李治宠爱,打起文德皇后留下的司宝库里东西的主意,这叫李治怎么不恼?!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唐朝货币的知识,好教大家了解一下跟李治一样,被某些硬是要扭曲历史的学家们说得不堪一提的唐朝经济。
唐朝时的货币,实行帛币双实制。就是说钱是通用的货币,丝帛或者是织物类也是可以通用的货币。而这也成了唐时经济被人垢病的主因,什么“要不是非要用织物类当货币的话,唐朝老百姓的生活不会比隋朝还穷啊……”什么的话儿,也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
而事实如何?事实上,抛开帛以代币制不提,因为楼主对这个实在没研究。可是唐时的钱币,购买力是相当强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随便翻一翻唐史,就可以看到有唐时米,一石五文钱的说法。
五文钱一石米……什么概念啊!按照那时的钱-贯-银-金的算法的话,当时的一两银子,就算是最不值钱的唐高宗后期至武则天后期的这段时间里,也是相当现代的人民币2000多块了!而五文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
楼主记得挺清,上历史课时老师算过,相当于现代的三块多钱。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米,合起来才五六毛钱一斤!!!
而当时的帛制又是如何呢?
因为铜钱当时基本上都是城镇在用的,而在乡村之中,则依然是奉行着以物易物的事情。尤其是帛类物品,所以后来李治也好武则天也罢,推行帛钱双制是有一定的历史要求的。
否则的话,当时的农村经济或者农村收入就会陷入一个巨大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一想,当时农村以是帛为币的。一旦朝政要求以铜钱为币,取消帛币制。那农民们为了交纳税租,就必然是要易帛为钱。而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农民收入的再次盘剥,也会大大损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虽然这样说来说去,还是封建剥削制度的不是,可到底,当时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坚持推行帛币双行,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过在武则天晚期的几年中,经济已然大幅发展的情况下还坚持这一制度,的确是武则天没有料到,或者说她也已然是控制不了的事态了。
最后说一下,一匹帛,如果算起来的话,大约合当时的两百文钱。这样一来,也是大大激发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积极性了——只要自己家里织出一匹帛,就等于是两百文钱,肯定都有劲儿了。所以楼主私以为,这也是唐时妇女地位比较高的原因之一——谁叫男人不会织帛呢?哈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求你正经点 小娘 花瓶逆袭手册 纨绔邪皇 穿越红楼之贾赦原配 妻约成婚,亿万老公别耍赖 未来之荆棘女王 末日重生之传奇缔造者 回到三国收猛将 让我打一架[快穿]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祝你永失所爱[重生] 束手就擒 成为主角光环的男人[快穿] 心如蛇蝎 拒不负责 [重生]男主有空间 女alpha的称霸路 千分之一[重生] 你这主角,有毒[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