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回到明朝当太后笔趣阁 > 364张老汉的日子(第2页)

364张老汉的日子(第2页)

小老头却似乎很是感叹,擦擦脸:“想不到小老儿有幸,居然能看到皇帝了!”

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他小心翼翼的抬头问:“我听老大说,他也是听老爷们说的,现在朝廷是太后当家,等皇帝亲政以后,这田赋还是要涨的,请问这是真的吗?”

皇帝一呆,背后于冕斥道:“不得无礼。”

皇帝回过神来:“没事。老人家问得好,你放心,朕亲政以后,农民的田赋不会变,不会涨。‘永不加赋’,这是大明的祖制。”

老头儿这才高兴起来,带着全家磕头:“如此,草民就放心啦。”

离开张老汉家,皇帝上马,到大路上换乘车辇,只是一路无话。

到馆驿歇下,戴荃服侍他休息,道:“山野小民无知,那老头儿的话,圣上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皇帝道:“古人常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百姓不了解朕,朕有何尝了解百姓?”

皇帝想到刚才准备走,他家才五六岁的小丫头怯生生的拉着他:“吃了饭再走嘛,奶奶做的饭,可好吃啦。”

比她大一两岁的哥哥也嚷道:“是啊是啊,今天爷爷专门买了肉来,包饺子。”

他爹拍了他的头:“胡说个啥,皇上每天都有饺子吃,还有煎饼卷大葱,是吧?——皇后娘娘做的,肯定比咱们这些乡下人做的好多啦。”

他笑得很憨厚:“听说,皇上每天耕地,都是用金锄头呢。”

戴荃等使劲憋着,不让自己笑出来。

皇帝不知怎么,心里一软,答应留下来吃饭。

虽是肉馅的饺子,但面很糙,夹杂着碎石粒,肉也不多,调料也不齐,自然和宫里的没法比,但皇帝吃得风卷残云,甚至吩咐一同来的王公:“你们也尝尝,这是老百姓家的味道。”

他能看得见小孩子们眼中羡慕和渴望的眼神,甚至压抑着的哭泣,好笑的拍拍小孩子:“好好听话,好好读书,以后每天都有饺子吃。”

小男孩终于哭出声来:“皇上骗人,饺子那么好的东西,怎么可能每天都能吃上?”

皇帝的眼泪掉了下来。

戴荃也忍住泪:“临走的时候,老奴吩咐下面给他们支了一百两银子,让他们买房置地,如果勤快些,够得着每天吃上饺子了。”

皇帝叹息:“他们解决了,那些没有碰上朕的呢?——饺子,这么不起眼的东西,他们要逢年过节才吃的上。”

戴荃奏道:“圣上也不要过于忧虑,那老头儿也说了,如今的日子比以前过的好多了。”

皇帝道:“那他们从前过得到底是什么日子?——朕从前听母后说,不懂何不食肉糜的,绝不只是晋惠帝那个傻子;当时不明白,如今算有些明白了。”

他想到刚才老汉跟他算账,家里几亩地,每年产出多少,纳税多少,要养几口人;老大老二每月还寄些钱,闲时做些箩筐扫帚之类的,或挑些菜蔬瓜果去城里卖,也能得些钱;又说起老婆媳妇孙女能纺纱织布,又能挣多少;赶上官府整修水利,爷孙几个前去打工,还能挣多少。虽然不多,倒也能够度日。接着感叹以前田赋是多少,人丁税是多少,徭役又是多少,还有永远闹不清的各种杂科,等等。一边说着当初县太爷召集丁壮来叫他们种棉花,刚开始还觉得多事,庄稼汉种了一辈子地,还不知道怎么种棉花!没想到按照他们教的种,虽然麻烦,但是产量多了三倍!全家人这才穿上了新衣。

说话的时候,村里的百姓已经听到动静赶过来看热闹,被侍卫拦在外头,皇帝招手:“让他们进来慢慢说。”

这是皇帝第一次真正接触百姓,也是这些百姓第一次接触到皇帝,这是废话。

这些一辈子没见过大世面的庄稼人,脸上并不干净,行礼并不端正,说话甚至在打颤,还有的甚至激动得哭出来。

他善言抚慰,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这些明显生计艰苦的人却几乎众口一词: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而且有奔头!——田赋这么些年都是一个标准,没有涨过,地主贪官想要加租子,或者将地租给地主赚差价,被告了马上就处理了;被征召去做工,还给钱!以前要命的天花等毛病也能治了;水旱荒年,朝廷赈济及时,不用担心饿死。都是有手有脚的,只要勤快,将来的日子会更好,有什么不能满足呢?

他们说的乐呵呵的,眼中盛满期待:“皇上是个好皇上啊,我们都赶上了太平日子了。瞧,去年才下旨免了一年的田赋,今年的田赋又免了。听说北方打胜仗啦,当年欺负咱们的鞑子都被一锅端了,以后没人敢欺负咱们了吧?”

看到这些质朴的笑脸,皇帝的内心不能说没有一丝波澜。他想到母后和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然后,他不能不在心里承认:对普通老百姓的生计,他了解太少。尽管每年有亲耕,皇后有亲蚕,尽管经常能在大臣的奏疏中看到百姓,尽管每年各省都会呈报地方年鉴,尽管有数字,但都太标准化了,他甚至懒得去看。

当年在京郊狩猎游乐期间,其实他也曾接近百姓;当然不是存心,只是带人打猎,跑的远了,到了村子里,踩踏了庄稼,被人当做京城富豪子弟去报官。好在戴荃机警,塞了一锭银子,那家人欢欢喜喜的,连忙磕头。皇帝看他们衣服破败,又去他们家里看了,比张老汉家倒还好一些,但对当时的他来说也是很新鲜的。以为他家过得不好,哪知那老头也和张老汉一样的辞令——已经好过多啦,税都少了,今年这么大的天灾,米价也没涨多少,这都是太后她老人家英明啊。

当时他是不相信的,如今有些相信了:这就是普通百姓的日子。

当年在西苑种植麦子瓜果,除了开先因为好奇动过手,后面更多时候是他在旁边看宫人动手,后来母亲迟迟不还政,索性连戏也不演了,搬去东宫后就再也不闻不问,甚至皇后将独自种的瓜果送来,也被他扔到地上。

那些光荣正确的感叹,有多少只是为了迎合母亲、迎合朝野的期待说的?

亿兆生灵,这是一个极为宽泛、也极为宏大的命题;但今天,在张老汉家,变得如此具体。

这些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庄稼汉,才是大明真正的基石。他们过得好,大明就国泰民安;他们过得不好甚至竖旗造反,就要地动山摇甚至天地翻覆。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女朋友每天都要人哄  我在末世种田的日子  没人知道我是神仙下凡  渣过我的人都哭着跪着求原谅  重生你不配[快穿]  是时候退隐了[穿书]  清白之年  我被影后教做人  你又在乱来[电竞]  重生成帝王掌中娇  我渣过的对象都偏执了[快穿]  穿成f4后我成了万人迷  原来是想谈恋爱  山海有归处  穿成女主头号情敌后  和我做朋友的女主都变了[快穿]  听说小师叔曾是师祖的情劫  我在古代做皇帝  超能力者的一小时人生  搞友情不香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