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道粮歌
第一章豫章枯穗:时值仲夏,本该是豫章郡稻田翻涌碧浪的时节,可目之所及,尽是一片焦土。龟裂的田埂像老龟背上干涸的纹路,纵横交错地蔓延向远方,曾经饱满的稻穗早已干瘪发黑,轻轻一碰便碎成粉末,随风扬起一阵呛人的尘土。
郡府驿馆外,一个穿着粗布短褐、裤脚沾满泥灰的使者正焦急地踱步。他怀里紧紧揣着一个麻布口袋,袋口露出几截枯黄的麦穗,穗粒早已脱落大半,只剩下光秃秃的麦芒,像是被烈火灼烧过一般。驿卒刚通报完,他便猛地转过身,朝着院内快步走去,脚步急切得险些绊倒在门槛上。
“秦大人!秦大人!”使者的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带着难以掩饰的绝望,“咱豫章郡的稻田……全干了!”
正伏案处理公文的秦斩闻声抬头,目光落在使者颤抖的手上。那双手布满老茧和裂口,指缝间还嵌着干涸的泥土,此刻正死死攥着口袋里的麦穗。秦斩起身接过那截麦穗,指尖触到的是粗糙而干脆的质感,轻轻一捻,麦芒和残存的碎粒便簌簌落下,在案几上堆起一小撮黄褐色的粉末。
“新粮种呢?开春时下发的抗旱稻种,也无用?”秦斩的声音低沉,目光锐利地看向使者。他身着黑色曲裾深衣,腰间系着铜钩玉带,面容刚毅,眉宇间带着几分沉稳果敢。作为朝廷派驻地方的巡督,他的职责便是协调各地军政民生,此刻豫章的灾情,如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头。
使者眼眶一红,喉结滚动了几下,声音带着哭腔:“没用啊大人!连月无雨,河床都露底了,井里的水勉强够人喝,哪有多余的浇田?那些新粮种埋进地里,连芽都没冒出来就干死了。如今郡里的存粮只够支撑半月,百姓们已经开始挖野菜、剥树皮了,再不想办法,就要没粮吃了!”
秦斩沉默着走到窗前,推开木窗。窗外的阳光刺眼,空气燥热得像是要燃烧起来,远处的山林失去了往日的翠绿,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枯黄。他知道豫章郡以水稻为主,一旦遭遇旱灾,比北方以粟、麦为主的郡县更难支撑。眼下唯一的办法,便是向粮食丰收的郡府求援。
脑海中飞速闪过各郡的收成情况,秦斩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北方的上谷郡。去年上谷郡风调雨顺,粟米丰收,官府粮仓囤满了余粮,正是有余力支援的最佳选择。可问题在于,豫章与上谷相隔千里,寻常运输粮车日行三十里,中途还要翻山越岭,光是单程就要耗费近一个月,等粮食运到,豫章的百姓恐怕早已逃荒四散。
“你先回去禀报郡守,让他安抚百姓,严禁粮商囤积居奇,我这就想办法调粮。”秦斩转过身,语气坚定,“三日之内,必给豫章一个答复。”
使者闻言,“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多谢秦大人!豫章百姓的性命,就全靠您了!”
待使者离去,秦斩立刻召来亲信侍卫:“备马,即刻前往驿站,我要向上谷郡发急件。”
驿站内,驿卒正紧张地准备着驿马和竹简。秦斩亲自执笔,在竹简上快速刻写着求援信,字迹遒劲有力,每一笔都透着紧迫感:“豫章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濒于饥馑。闻上谷去年丰收,粟米充盈,恳请郡府调拨粮草驰援,所需资费,朝廷与豫章必双倍奉还……”
刻写完,他用封泥封好竹简,递给驿卒:“用最快的驿马,务必在五日之内送到上谷郡守手中。”
驿卒接过竹简,郑重地点头:“大人放心,属下拼死也会按时送到!”
看着驿卒翻身上马,扬尘而去,秦斩站在驿站门口,望着北方的方向,眉头紧锁。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能否说服上谷郡援粮,如何解决运输难题,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第二章上谷粮诺
五日后,上谷郡郡守府。
郡守李嵩正坐在庭院中,看着仆役晾晒新收的粟米。金黄的粟米在竹席上铺开,像一片小小的金海,阳光洒在上面,泛着温暖的光泽。去年风调雨顺,上谷郡的粟米收成远超往年,粮仓早已堆得满满当当,连府衙后院都临时开辟了囤粮的场地。
“郡守大人,豫章郡急件!”驿卒气喘吁吁地跑进庭院,双手捧着密封完好的竹简。
李嵩接过竹简,见封泥上印着秦斩的印记,心中不禁疑惑。豫章远在南方,与上谷素无太多往来,为何会突然发来急件?他拆开竹简,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文字,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豫章大旱……百姓无粮……”李嵩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简边缘。他深知灾年的可怕,若是粮食短缺,轻则百姓逃荒,重则引发民变。可上谷的粮食虽多,也不能轻易调拨——谁也无法预料明年的收成,若是尽数支援豫章,万一上谷来年遭遇天灾,百姓又该如何自处?
“郡守大人,此事……”一旁的幕僚见李嵩犹豫不决,试探着开口,“豫章与我郡相隔千里,运输艰难,且援粮耗费巨大,恐怕得不偿失啊。”
李嵩沉默不语,目光再次落在庭院中晾晒的粟米上。金黄的颗粒饱满圆润,是上谷百姓一年辛劳的成果。可他转念一想,同为大秦子民,岂能见死不救?若是豫章百姓流离失所,朝廷震怒,恐怕上谷也难辞其咎。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通报:“大人,秦斩大人的使者到了!”
李嵩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秦斩竟派了使者亲自前来,足见豫章灾情之危急。他连忙起身:“快请!”
使者走进庭院,见李嵩正站在粟米堆旁,立刻上前见礼:“秦大人听闻郡守大人素有仁心,特派属下前来,恳请大人援救豫章百姓。”
“秦大人可有说,需要多少粮草?”李嵩问道。
“豫章郡百姓约十万余口,每日需粟米千石,至少需调拨三月粮草,方能支撑到秋收。”使者回答道,“秦大人说了,所有粮草资费,由朝廷先行垫付,待豫章灾后恢复,再双倍偿还。此外,运输途中的损耗,也由朝廷承担。”
李嵩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决断。他转身对幕僚说:“传我命令,打开西仓,调拨九万石粟米,即刻准备装车。”
“大人!”幕僚惊呼,“九万石?这可是西仓的大半存粮啊!”
“百姓为本,粮食乃养民之本。”李嵩抬手打断幕僚的话,语气坚定,“同为大秦疆土,豫章百姓便是我上谷百姓的手足。若是见死不救,纵使粮仓充盈,又有何用?”
使者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再次躬身行礼:“郡守大人仁德,豫章百姓定当铭记于心!”
李嵩摆了摆手,看向使者:“粮草之事好说,可运输却是难题。上谷到豫章,路途遥远,寻常运输至少需一月,怕是远水难救近火啊。”
这正是秦斩最担心的问题。使者连忙说道:“秦大人已有对策。他提议,走驰道支线,采用‘接力运输’之法。上谷的粮车先行,沿驰道支线走五日,抵达渔阳郡驻点;再由渔阳郡调派马车,接力运输五日,送至楚地驻点;最后由楚地粮车运送五日,直达豫章。如此一来,全程只需十五日,比往日快了整整十天!”
“驰道接力?”李嵩眼前一亮。大秦的驰道四通八达,支线虽不如主干道宽阔,却也平坦通畅,适合马车快速行驶。若是三郡接力,确实能大大缩短运输时间。
“此法可行!”李嵩当即拍板,“我这就修书给渔阳、楚地郡守,说明情况,请他们协助接力运输。同时,立刻组织民夫装车,务必在三日内启程!”
使者大喜过望,再次拜谢。李嵩看着庭院中的粟米,仿佛已经看到这些金黄的粮食沿着驰道南下,抵达豫章,拯救那些濒临绝境的百姓。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次援粮,更是大秦各郡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见证。
第三章驰道接力
三日后,上谷郡城外的驰道支线上,一支庞大的粮队正准备启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高甜来袭,莲花楼里的两个剑神 诡异深空:我的小破船无限升级 夜半惊情,霸道妖夫太黏人 名柯观影体:论犯人的多样性 重生88,带着三个哥分家致富 诡异末世降临,开局我就加入基地 午夜围炉茶话会 傅先生,偷偷领个证 人在末世,收容异常 娱乐:我小鲜肉,开局杨老板带娃堵门! 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顶级Beta,被AO倒认妻主 穿成男频文里的极品炉鼎(修仙np) 霍格沃茨的日常系玩家 和高冷学姐不认识,但孩子8岁了 兽世生存与爱 凌仙战纪:医道燃血破九域 娇欲恶雌忙捡夫,全员疯批争求宠 快把这王位拿走 天道无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