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明太祖实录卷一白话文 > 第151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第1页)

第151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第1页)

洪武十五年(4079年)八月初一丁丑日,命令国子监祭酒吴颙到先师孔子庙举行释奠礼。

诏令礼部设立科举选拔士人,命令天下的学校每三年进行一次考试,将此规定为固定的制度。

戊寅日,祭祀大社(土地神)、大稷(谷神)。定州的小盐池请求设置巡逻的士兵,皇上批准了。

己卯日,有广东的儒士进献治理国家的策略,皇上看了之后,回头对身边的侍臣说:“这个人不懂道理,哪有长达数千字谈论治国却不提及任用贤才的。”天下这么大,难道想要我一个人亲自治理它吗?即使有最圣明的君主,仍然把用人当作重要的事情,何尝说过没有人值得任用呢?大概(君主)独自以自己的智慧行事,看到的东西就狭窄;依靠贤能之人并任用他们,那么所能涉及到的(事情)就广泛。学士宋讷回答说:“确实如圣上所说的那样,但是贤能的人才在天下(各地),(皇上)怎么能全部知晓呢,必定要依靠群臣推荐举荐。”然而能否得到贤才,取决于举荐的人是怎样的(情况)罢了。皇上说:“小人举荐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举荐的人不一定是小人,所以看他举荐的人,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是否贤能了。”

在兀剌城设置延安府顺宁巡检司,派那里的士兵巡逻保安县大盐池。

赐给陕西庄浪卫的士兵毛袄二千六百六十六件。

庚辰日,任命王宁为驸马都尉,娶第六皇女怀庆公主为妻。

派遣监察御史余公大前往泰州审核判决重大刑事案件。皇帝的诏书说:‘雨水和露水滋养万物,万物因此繁荣;霜露严酷,万物因此凋零。’草木荣枯都在各自适宜的时节,这是天地间的永恒法则,是古今不变的常理。现在命令你前往泰州审理判决刑事案件,你一定要谨慎地遵循法律顺应天时,务必做到极为公正,不要得罪人和神灵。你们要恭敬谨慎啊。

辛巳日。祭祀太岁、风伯、云神、雷神、雨神、岳镇(山神等)、海渎(海神等)、山川(之神)、月将(神名)、城隍(神)等诸位神灵。

派遣官员祭祀历代帝王。

派官员祭祀军旗。

皇帝派遣使者去犒劳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说:‘你们率领军队深入敌境,扬我国威,在曲靖西边擒获了敌军首领,在可渡北边打败了乌蛮,席卷敌军,长驱直入,扫平金马、碧鸡而安抚金沙,直到金齿,不战而降。’用檄文平定众多蛮夷部落,威名远震,各方都来归服,将军的功劳太大了。朕想赐你美酒表示慰问,但路途遥远无法送达,只能在心里慰问你,希望你继续努力!

皇帝下令赏赐府军右等卫征南将士钞锭。

释放罪犯,让他们提前回来。在此之前,百姓中有因犯罪被减免死刑而戍守边疆的人,大多在衣食方面存在困难。皇帝听说后怜悯他们,下令让他们全部回家,取用钱财,再按规定日期回来。到了这时候,有五十三个人先到了。皇帝说:“那些愚民无知,所以触犯了法律。”现在他提前回来,说明他敬畏律法,良心没有泯灭,大概是能够改过自新了。特别命令赦免他们的罪过,给了他们路费,放他们回乡了。

苏州府嘉定县的百姓遭受饥荒,皇帝命令打开官仓,拿出二万八千一百二十石米借给百姓。

命令礼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的十二条禁令:第一条是,生员(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读书人)如果遇到与自己没有重大关系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官府起诉。第二条是生员的父母有过错,一定要恳切地劝告,甚至多次劝告,不要使父母陷入危险和受辱的境地。第三条规定,有关军国政事,生员不得越位妄言。第四点是,生员中有学问优秀、才华富足,深刻明白治国的根本体制,年龄到了三十岁想要出来做官的,允许他们陈述王道,讲解讨论治国教化,写成文章,先由教官考核比较,如果确实有可取之处,把名字上报给有关部门,然后到朝廷上报使皇帝听闻。第五,做学问的方法,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师,凡是老师讲解的内容都要诚心接受,不要仗着自己的长处,随便进行辩论。第六,作为老师,应该学习先贤,竭尽忠诚地教导学生,引导他们摆脱蒙昧。第七条说,生员的勤奋或懒惰情况由有关部门掌握。要严格考核,奖励勤奋的人,斥责懒惰的人,这才是称职的。第八条,在民间的贤能之人和仁人君子,如果真的能够对治国的体制非常熟悉通达,能陈述仁义治国之道,就允许他们到京城当面奏报。第九条说,民间有冤屈压抑之类的事情,要从下向上陈述申诉,不允许越级(上诉)。第十条,江西、两浙、江东的百姓有很多代人写诉状的,从今往后不允许。十一日,有罪被发配充军、流放安置的人,不要胡乱提意见建议。十二日规定,犯有十恶罪行,并且干扰朝政,有确凿证据可以查验的,允许秘密上报,如果有不遵守(此规定)的,按照违制(的罪名)论处。仍然命令将所颁布的禁令条例,镌刻在卧碑上,放置在明伦堂的左边。

夜里,有一颗红色且带尾巴的大星,从天苑星处升起,向东南方向运行了五尺多,光芒才消散,有两颗小星跟随着它,到大园星处消失。

壬午日傍晚出现月亮。

乙酉日,皇上告谕礼部的大臣说:天下各郡县的申明亭,本来是用来记录犯罪之人的姓名,向乡里的人们公布,以此来劝人行善,惩罚恶行,使人们有所警戒。现在有关部门一概把百姓各种各样犯小罪的情况记录下来,使善良之人一时犯错的情况成为终身的负累,即使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途径。你们礼部仔细商议后上奏。于是礼部商议后上奏说:‘从今以后犯了十恶、奸盗、诈伪、干名犯义、有伤风化,以及犯赃到徒刑的,将他们的名字写在亭子里,以示惩戒。’其余各种各样涉及公家和私人的过失错误,如果不是有关风俗教化的,一律免除(处罚),以此来开通善良百姓改过自新的道路。如果有人私自毁坏亭舍,除掉所悬挂的法令以及涂抹姓名的,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员按时巡视查看,按照法律判罪。皇帝表示同意。

丙戌日。皇后马氏去世。皇后的先祖是宋太保默的儿子,居住在宿州闵子乡新丰里,世代都是乡里的豪族。他的父亲马公,性格刚直,喜欢施舍,救济别人的危急,就好像怕来不及(去做)一样。后来在元至顺壬申年七月十八日,她的母亲郑氏早逝。马皇后年幼的时候,她的父亲马公向来和定远人郭子兴是生死之交,于是就把马皇后托付给郭子兴家。父亲去世后,郭子兴把马皇后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养育。皇后自幼就坚贞娴静、端庄纯一,孝顺恭敬、慈爱仁惠,聪慧过人,尤其喜爱诗书。她成年后,嫁给了皇上,因为真诚恭敬,感动了大家,赢得了全家上下的赞誉。恰逢这一年粮食大歉收,马皇后跟随皇上在军中,她曾经自己忍着饥饿,怀揣着干粮肉干等食物供给皇上,从未缺乏断绝过。即使在仓促不安定、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恭敬地遵守为妇之道。皇上每次有了记事的文书,都会让皇后收藏起来。每次突然被皇帝叫去查看奏表,皇后就从口袋中拿出这些奏表进献给皇帝,从来没有出过差错。皇上焚香向天祈祷:‘希望上天早点降下旨意,不要让天下百姓受苦。’皇后对皇上说:“现在豪杰们都在争夺天下,虽然还不知道天命究竟归属于谁,但是在臣妾看来,只有不杀人才能得人心,穷困的人要扶持他,危险的人要拯救他,这样才能收拾人心,人心所归向的,就是天命所归的地方。”他们放纵手下的士兵烧杀抢掠,失去了民心,这是上天所厌恶的,即使是他们自身也难以保全。皇帝说:‘你的话很符合我的心意。’

第二天,他冒雨回来,对后说:‘昨天听到你说的话,一直在心里往来(萦绕),无法忘怀。’有一个士兵违反命令,忽然与一个女人同行,经过询问,他无法隐瞒,吐露实情说:‘我是抢来的。’我告诉他们说:‘现在用兵,是为了禁止暴乱,如果使别人的妻子成为寡妇,使别人的儿子成为孤儿,这样只会滋生暴乱,不把他们放了,我一定会杀了你们。’这个士兵受到感悟,于是就放了她,是因为你的话啊。皇后说:‘像这样用心,哪里用担心人心不归附呢?’参军郭景祥负责总制和州事务,有人说他的儿子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皇上派按察使唐原嘉去调查此事。回来报告说:‘景祥驱逐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拿着长矛想要杀死父亲。’皇上把这件事告诉皇后,说一定要杀了这个儿子。皇后说:“官吏所说的恐怕不属实,况且老郭只有一个儿子,杀了他如果不属实就太冤枉了。”又断绝了他们的后代。皇帝又派内使佛保去调查没有拿着长槊的事情,于是释放了景祥的儿子,而杖责了那个小吏。于是(他)告诉皇后说:‘如果不是你看得明白,我差一点就杀了这个孩子了。’马皇后当初没有孩子,抚养了皇帝兄长的儿子朱文正、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和沐英等几个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后来太子和诸王出生后,她对他们的恩情也没有减少。皇帝率领军队渡过长江,皇后也率领各位将士的妻妾随后到达太平。等到居住在建康时,当时吴国和汉国接壤,战争没有一天停止过,她亲自率领姬妾们补缀衣服鞋子,帮助供给将士,半夜都不睡觉。她常常在皇上左右,提出谋划建议,她的提议往往合乎事理。陈友谅侵犯龙湾,皇上督率军队抵御他。后来,皇后把宫中的金银布帛和衣服都拿了出来,派宦官送到军队里,用来犒赏战士,战士们都奋力攻克了敌军的栅栏,最终打败了陈友谅,俘虏了他的部众。李文忠驻守严州时,郎中杨宪告发他有不遵守法令的行为,皇上召李文忠前来,调他去驻守扬州。皇后进谏说:“严州边境靠近敌人的地盘,李文忠向来被人信任,换了李文忠而任用其他人,人心不会服气。”皇帝明白了马皇后的话,于是仍然让他镇守严州,最终成功地攻克了杭州。

洪武元年(4065年)春季正月,皇上登上帝位,册封她为皇后。于是对侍臣说:“当初汉光武帝慰劳冯异说:‘我仓促之间在芜蒌亭吃了你的豆粥,在滹沱河吃了你的麦饭,至今对你的厚意还没有报答。’君臣之间,自始至终都能保全对方。朕想起皇后出身平民,与我同甘共苦,曾经跟随我在军中,匆忙间自己忍着饥饿,怀揣干粮给我吃,与豆粥麦饭(的经历)相比,那时更加困苦。从前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在隐太子李建成与唐太宗关系紧张的时候,对内能尽孝道,恭敬地对待诸位妃子,消除了嫌疑和猜忌。我多次被郭氏猜疑,我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不顾及她(的猜疑),将士中有人把服饰用品进献(给我),(我)都先献给郭氏,来让她心情舒畅。等到有人想要谋害我的时候,皇后总是为我开脱,我才最终免于祸患。这又比长孙皇后更难做到了。朕有时因为服用器物之类的小事而斥责发怒,皇后就会对我说:‘陛下忘了当初的贫贱生活了吗?’我又因此而警觉起来。一个家庭中的贤妻,就像国家的良相一样,我怎么能忍心忘记呢?”退朝以后,皇帝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后,皇后说:‘我听说夫妻之间相互保护容易,君臣之间相互保护就难了。’陛下既然没有忘记我在贫贱之时的情形,也希望不要忘记群臣百姓在艰难之时的情形。况且臣妾怎么敢与长孙皇后的贤德相比,只希望陛下能以尧、舜为榜样。皇后正式位居中宫(成为皇后)之后,更加勤勉自励,督促后宫妻妾从事女红(针线活等),早起晚睡,没有一刻松懈懒惰。劝皇上亲近贤臣、致力于学习,随着事情的变化随时进行委婉的劝谏,研究讲求古代的遗训,告知六宫之人,勤勉而不知疲倦。

一天,皇后召集女史官清江范氏等人,问道:‘自汉、唐以来,哪一位皇后最为贤德,哪个朝代的家法最为纯正?’(某人)回答说:“只有赵、宋等皇后大多贤明,家法最为纯正。”马皇后于是让女史官记录下她的家法和贤良的行为,常常让人诵读给自己听,并且说:‘这不只是我现在要遵循的规范,子孙后代做帝王和后妃的都应当查看阅读,这些可以成为万代都遵循的规范。’有人说:宋朝(在治理国家等方面)过于仁慈宽厚。皇后说:‘过于仁爱宽厚,不是还比刻薄好吗?’我的子孙如果能够把仁爱宽厚作为根本,做到三代不改变是不难的。虽然仁厚了些,但是对国家又有什么坏处呢?皇上曾经对皇后说:‘君主是众多责任所汇集之处,有一个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就是君主的责任。’皇后马上起身下拜,说:‘我听古人说过:‘一个男子失去了立身之所,这是我的罪过。’一个百姓饥饿,他就说,‘这是我使他饥饿的’;一个百姓寒冷,他就说,‘这是我使他寒冷的’。现在陛下所说的话,就是古人的想法啊。让圣上的心里感到满意,对穷苦百姓施加恩惠,天下人都会受到福泽,我也会因此而感到荣耀。又曾经委婉地告诉皇上说:‘君主虽然有英明圣哲的资质,却不能独自治理天下,一定要选择贤才来谋求天下大治。’然而时代越往后,就没有具备所有才能的人。陛下对于人才,固然能够根据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来任用他们,但是尤其应该赦免他们的小过错来保全他们。皇上高兴地说‘好’。

一天,他听说元大都的府库,把里面的财宝都运到了京师,就问朱元璋:“得到了元大都府库里的什么东西?”皇上说:“(这)不过是些财宝罢了。”皇后说:“元氏有这样的宝物,为什么不能守住而失去了呢?”大概是因为货财不能算是珍宝,还是帝王本来就有宝贝呢?皇上说:‘皇后的意思,我知道了,只是说以得到贤才为宝罢了。’皇后立刻拜谢说:‘确实如陛下所说。’我常常看到别人家产业丰厚就会产生骄纵之心,时运顺利就会产生安逸之念。国家和家庭虽然不同,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人之常情,应当深深引以为戒。臣妾与陛下曾同处贫贱,如今陛下富贵了,臣妾常担心陛下会产生骄纵之心,追求奢侈,使国家陷入危险,所以世间传说奇巧的技艺是亡国的斧头,珠宝美玉是惑乱人心的毒药。这话说得真对呀!只要能得到贤才,让他早晚提醒劝诫,一起保全天下,这就是最大的宝物;流芳百世,这就是最大的宝物,难道在于器物吗?”皇帝说:“好。”

马皇后曾经在乾清宫侍奉明太祖朱元璋,说到过去穷困潦倒的时候,明太祖说:“我和你一起经历了艰难险阻,吃尽了苦头,现在化家为国,这是上天的恩赐,也是祖宗的庇佑,但也有你的功劳。”

皇后说:“陛下一念救民之心,感动了上天,天命眷顾陛下,祖宗保佑陛下,我又有什么功劳呢?希望陛下不要忘记穷困的时候,而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保持警惕,臣妾也不要忘记在患难时跟随陛下,在日常生活中谨慎恭敬,这样天地祖宗不仅会在现在保佑我们,还会为子孙带来无穷的福泽。罢了。”

马皇后又经常列举耕种的艰难、百姓的疾苦、兄弟之间的和睦、亲戚之间的周济抚恤等事来教导诸王、王妃,告诫他们不要骄纵。

皇帝每顿饭,皇后都要亲自检查。宫人们请求说:“宫中的人很多,不要劳累圣上的身体。”

皇后说:“我本来就知道宫中有人,但妻子侍奉丈夫,不可以不谨慎,进献膳食,不可以不清洁。倘若有不周到的地方,你们受到责罚,我的内心怎么会安宁呢?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尊敬皇上不敢疏忽,二是为了保证你们不被责罚,怎么会是因为没有人呢?”宫女们听说后,没有不感动喜悦的。

后来听说女史官评论西汉窦太后喜好黄老之学,回头询问她说:“黄老之学怎么样?”

女史回答说:“以清静无为作为根本,就像断绝仁义,百姓又恢复孝慈一样。”

皇后说:“不是这样的,孝顺慈爱就是行仁义之事,哪有摒弃仁义而能做到孝顺慈爱的呢?仁义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却要说断绝它、抛弃它,这是没有道理的。”

后来她让朱修之诵读《小学》,自己也注意听着。不久以后上奏说:“《小学》这本书文字简单易懂,事情容易施行,关于做人的道理应有尽有,确实是圣人的教法,何不把它表彰出来呢?”

皇帝说:“确实如此,我已经命令亲王、驸马、太学生都要讲解和阅读这本书了。”

后来,马皇后听说元世祖皇后煮旧弓弦的事,也命令拿旧弓弦煮练,织成被子床帐,用来施惠给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

每次制作衣裳之后,剩下的布料,她就会把它们缝制成被褥,说:“自己身处富贵之中,应当为天地爱惜财物,浪费财物,这是古人深深引以为戒的。”

织工在织丝时,对于一些不光滑、有瑕疵的丝,都会收集起来织成布,然后赐给各位王妃、公主,并且对她们说:“你们生长在富贵之家,应该知道蚕桑的不易,这些丝虽然不光滑、有瑕疵,但在民间依旧很难得,所以织成布给你们看,让你们知道其中的艰辛。”

平时穿着粗帛布做的衣服,穿洗过的衣服,不喜欢奢华艳丽的服饰,被子床帐虽然破旧,也不忍心更换。

左右侍从对皇后说:“享受天下最尊贵最富裕的生活,为什么要吝惜这些呢?”

皇后说:“我听说古代的皇后妃嫔,都是因为富有而能节俭,尊贵而能勤勉,被史籍称赞。奢侈之心容易产生,崇高的地位难以保持,不能忘记的是勤俭,不能依靠的是富贵。勤俭的心思一旦改变,祸福的报应就会很快到来,每当想到这个,自己就不敢有轻忽怠慢的心思了。”

宫女有了过错,皇帝生气,皇后也生气,命令左右侍从把宫女交给宫正司议罪。

皇帝的怒气消了,问皇后说:“你不亲自责罚,而是交给宫正司,这是为什么?”

皇后说:“我听说赏罚只在于公正,这样才能够使人心服口服,所以不能因为自己高兴就赏赐,也不能因为自己生气就惩罚。在高兴或愤怒的时候去施行奖赏和惩罚,必然会有失偏颇,人们就会议论他有私心。交给宫正司就应当斟酌事情的轻重了。治理天下的人,又怎能亲自对每一个人进行赏罚呢?这是有关部门讨论的事。”

皇帝说:“你也对他发怒,这是为什么呢?”

皇后说:“在陛下生气的时候,仓促间惩罚他们,不仅宫人们会受到重罚,陛下也会损伤平和的气度。所以我生气,是为了替陛下消除怒气。”

皇上很高兴,后来因为没有侍奉过公婆而感到遗憾,看到皇上追思慕念、悲伤不已,也为此流下了眼泪。

早晚穿着袆翟,跟随皇帝拜谒奉先殿。每当祭祀的时候,她都亲自操办祭祀的食物,务必做到诚恳恭敬。

对待妃嫔以下的人,只要有恩情、受到宠爱并有儿子的,他都会厚待她们。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绝色女神:赵星岚的淫狱沉沦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开局鬼界小透明,系统降临我无敌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凤啼霜华录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小姐她又不见了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镇狱令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