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嘛?”陶念漫不经心地应着,目光却依然停留在黑板上。
林知韫的板书还留在那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粉笔字棱角分明,最后一笔的捺脚却带着几分潇洒的弧度。
心想却着,原来她不喜欢没分寸感的学生啊。
巧了,她也是。
陶念出神地望着那些字迹,它们就像林知韫本人一样,表面上规整克制,细看却能发现藏而不露的锋芒。
原来那个在讲台上引经据典的身影,那个能用一句话就让枯燥文言变得鲜活的老师,原来也有着明确的界限感。
她盯着板书看了很久,那些字迹工整却又不失锋芒,就像林知韫本人一样,既严谨又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深度。
后来,林知韫布置了一项特别的语文作业。
这是她两年前来到二十一中任教时就发现的问题:这里的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比较匮乏,写作文也十分困难,既缺乏思想的深度,也缺少文字的灵性。
于是,她设计了一个“每日金句”积累计划。
每天早晨,值日生要在黑板右侧的“金句栏”工整地抄写一句话。可以是名家箴言,可以是诗词佳句,也可以是某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
全班同学每天都要将这句话誊抄在周记本上,周末时,再从一周积累的句子中选择最有感触的一句,写下自己的感悟。
大多数学生对此敷衍了事。他们随手抄下句子,周末的感悟也总是千篇一律的“这句话很有道理”、“让我受益匪浅”之类的套话。有人甚至偷偷翻到上周的内容,把旧感悟稍作修改就交上去。
但陶念是个例外。
她的周记本总是与众不同。其他同学的页面杂乱无章,她的却像一本精心编排的手账。
每句摘抄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处,旁边还画着细小的符号:一个问号表示质疑,一颗星星代表共鸣,有时还会画个小小的笑脸或哭脸。
她的感悟也是林知韫所教的这两个班级里最与众不同的。
当其他同学还在用“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的模板时,陶念的文字已经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思考深度。
她可能会质疑某位名家的观点,用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反驳;也可能从一个简单的句子出发,引申出一段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有一次,她甚至为了一句“沉默是金”,写了很长的一段的辩证分析。
林知韫批改作业时,总会在陶念的周记上停留最久。
红笔的批注从最初的“见解独到”,渐渐变成了平等的思想交流。
有时是一个反问,有时是一个推荐阅读的书目,有时只是简单的一个“!”。这个符号她们心照不宣,代表着“这句话击中了我”。
陶念的文字让林知韫感受到了久违的“教学相长”。
在这个孩子身上,林知韫看到了思想的火花,那种对世界既怀疑又热切的凝视,那种不愿随波逐流的倔强。批改陶念的作业不再是机械的工作,而成了思想的交锋与共鸣。
林知韫想起了二十一中曾经的辉煌。
上世纪九十<ahref=https:海棠书屋tuijianniandaiwentarget=_blank>年代,这里作为晋州电机厂的子弟高中,生源优质,师资雄厚。那时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学生,老师们也充满干劲。每年高考放榜时,校门口的红榜能贴满整面墙。
直到教育改革后,学校划归教育局直管,生源质量一落千丈,渐渐沦为了省重点、市重点高中挑剩下的“第三梯队”。
林知韫是签约后才了解到这些的。
记得报到那天,老校长带她参观校园时,指着荣誉室里泛黄的合影说:“看,这是95届的毕业生,有三个考上了人民大学。”语气里满是骄傲与落寞的交织。如今的教学楼走廊上,优秀学生的照片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了。
每当看到陶念在课堂上若有所思的眼神,林知韫心里总会涌起一股隐隐的不甘。
她不甘心就这样认命,不甘心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平庸中沉沦。
陶念这样的苗子,放在重点高中或许能大放异彩,但在这里,她的才华很可能被埋没。
这种不甘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林知韫的心头,却又在每次批改陶念作业时,化作一丝微弱的希望。
***
这天早上,陶念又一次踩着上课铃冲进教室,额前的刘海被汗水打湿,大口地喘着气。
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迟到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从凡界到鸿蒙的剑仙 情敌就不能谈恋爱了吗 始乱终弃校草室友后 百合情侣的爱与疼痛 疯批反派他超爱 高岭之花遇到糙汉后2 修仙世界?我丹道无敌 朝夕尽欢 恶犬和他的病美人[快穿] 病弱万人迷艰难端水中 肆意响彻 被正道剑仙师尊赶出宗门后我投入魔教教主的怀抱 天才影帝是我竹马 毒舌宿敌上司怎是恋爱脑 水乡人家(种田) 修真界第一裁缝铺 人间镇元 仙尊,时代变了 重回十八岁的选择 豪门老男人猎杀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