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责任&rdo;,号召青年&ldo;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rdo;。他提出6项标准,
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
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6项标准的主线是科学与民主。所谓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
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哲学,重在提倡科学精神,尊重科学规律。所谓民主,它
的对立面便是封建专制,科学与民主是检验一切政治、法律、伦理、学术以
及社会风俗、人们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唯一准绳,凡违反科学与民主,哪怕
是&ldo;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
不值也&rdo;。
1916年秋冬,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积极发动了文学革命。这
场革命的主将是陈独秀,急先锋便是留美学生胡适。
胡适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
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和哥仑比亚大
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获博士学位。
陈、胡两人并不相识,但不谋而合,都在思考中国文学的改革问题,
因此一经书信来往,便成了好朋友。
陈独秀同胡适建立联系,是通过老朋友汪孟邹的帮助。汪与胡是同乡,
1915年10月6日,汪孟邹写信并寄《青年杂志》一册给胡适,告诉他这个
杂志是皖人陈独秀主编,并向他约稿。12月13日,汪再次写信给胡适,重
申陈独秀约稿之恳切。1916年2月3日,胡适写信给比他大12岁的陈独秀
说:&ldo;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
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rdo;胡适认为,国语之文
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而白话则是一种活语言,白话不但不鄙俗,而且甚
优美适用。文学不当为少数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大能事。
陈独秀对胡适的意见,表示&ldo;甚佩、甚佩&rdo;,请他在课余之暇,为《新青年》
多译那些短篇名著,以为改良文学之先导。两人远隔重洋,一个在东半球,
一个在西半球,文学改革的事业把他们联结在一起。
1916年10月1日,《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给陈独秀的信。胡适在这封
信中提出了文学改革的8条意见。陈独秀虽然表示赞同,但觉得这些主张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诡秘的特种部队 无限之召唤师传奇 法海与许仙 诸天万界夺宝录 712之血色蔷薇 人骨冰 毒 诡异,从被看见开始 深井密码 玩命 玄幻:我,古代怪胎!开局秒圣子万青 尼米兹 海豹神兵 终极神则 精忠吕布 孙殿英和他的三姨太 光晕2:洪魔 隋亡唐兴七十年 天才锁匠 超神感应 军人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