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及弟子:他们是整个抢救工作的核心“资料库”和“演示者”。秦老不顾年迈,一遍遍配合演示、讲解。弟子们轮流上阵,或演示不同剧目片段,或讲解道具使用心法,或协助搬运整理。小徒弟阿卓成了“专职”道具管理员,负责在科技组和传统组之间传递需要记录的面具和法器,确保安全交接。入夜,秦家院坝和堂屋依然灯火通明。无人机悄然升空,在深邃的夜空中悬停。镜头下,老屋如同黑暗山谷中一块倔强燃烧的炭火,人影在灯下忙碌穿梭,扫描仪的蓝光、电脑屏幕的微光、记录本上的手电光交相辉映。键盘的敲击声、低声的讨论声、秦老偶尔的讲解声、以及远处山林的虫鸣,共同谱写成一首守护文明基因的协奏曲。这微光,这声响,穿透了失去“雷公嘴”的悲伤,昭示着一种更为坚韧、更为理性的守护力量正在凝聚。七、梨树下的约定:碎木上的新芽抢救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整天。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再次洒满秦家院坝时,杜涛将秦老、李静、王秀芬唤到院角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梨树下。粗糙的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杜涛铺开一张准备好的a3白纸,上面已经清晰地写下了《射箭提阳戏抢救性记录保护与传承协作备忘录》的核心条款:1李静团队(省非遗科技小队)责任:在三个月内,完成所有现存核心剧目的高清全景记录(含动作捕捉)、所有面具法器乐器的高精度3d扫描建模与材质分析。建立包含剧目、角色、道具、技艺、空间信息的可交互式射箭提阳戏数字基因库,并确保数据安全与长期可访问。为秦老及核心弟子建立数字化技艺档案(口述史视频、关键技艺演示)。2王秀芬小组(市非遗中心档案组)责任:同步完成所有文字、口述史、仪式规程、乐谱唱本的详细记录、整理与校勘。形成纸质版+电子版《射箭提阳戏全录》(初稿),内容涵盖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核心剧目详解、传承谱系、道具图谱、仪轨实录等。负责所有实物档案的登记、保管(移交前)与数字化关联。3秦学礼及弟子责任:提供所有原始实物、技艺知识、仪式规程的无保留支持。在新剧场落成前,每周于射箭乡小学操场进行至少一次公益演出,面向学生和村民,培养兴趣,播种“小小傩班”的种子。配合完成所有记录、演示工作。杜涛将笔递给三方代表:“秦老,静,王姐,这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我们一起,为射箭提阳戏,刻下这新的‘契约’。”秦老接过笔,没有立刻签名。他走到老梨树旁,抽出随身携带的刻刀,用布满老茧的手,在粗壮的树干上,深深地、稳稳地划下了一道崭新的刻痕。树皮翻卷,露出新鲜的木质。“老梨树年年开花结果,只要根在,就不怕风雨。”秦老的声音苍劲有力,“人还在,树还在,戏——就永远不会亡!”他郑重地在备忘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李静和王秀芬也紧随其后,签下名字,许下承诺。八、尾声:薪火未绝,明灯长明回程的车子再次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车窗外的山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雨刷器有节奏地左右摇摆,将蜿蜒山路上泥泞的痕迹一次次抹去,仿佛也在努力抚平着人心头那道名为“错过”的深刻裂缝。李静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是无人机返航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晨曦微露的秦家院坝里,二十多块新劈开的、带着焦痕的桃木片,被精心地、充满寓意地排列成一个清晰的“傩面”图案!杜涛靠在副驾驶座椅上,疲惫而复杂地望着窗外的雨幕。秦老那句沉甸甸的话语再次回响在耳边:“面具裂了,神就散了。”他看着手机屏幕上那由新桃木片组成的傩面,心中翻涌的波澜渐渐平息,化作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坚定的力量。他在心底,为秦老的话补上了后半句,也是他对未来的承诺:“只要还有人,肯弯下腰,把散落的碎片一片片捡起来……只要还有人,愿意用敬畏和心血,去重新雕琢……神,就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雨幕重重,山路蜿蜒。雷击桃木林被推平了,旧剧场化作了瓦砾。但新的桃木片已在秦家院坝里排出了指向未来的明灯;十一张面具在院坝的锣鼓声里重新睁开了眼睛;科技与传统的双翼,正全力托举起濒危的文化基因。那看似微弱的火种,并未在狂风中熄灭。它只是换了一种更为坚韧、更为智慧的方式,在破碎的桃木之上,在数据的河流之中,在传承者的血脉深处,顽强地、持续地燃烧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野兽神明+番外 被读心后兄弟们学会了演戏(清穿) 高甜!爹系男友不背单词就要打手 沙雕女A,秀翻星际 雨夜归灯前 脉脉至遥迢+番外 成了阴暗比死对头的宝贝猪 谜题 死遁后黑莲花他炸了+番外 长途夜车+番外 无限地狱:被拘捕的灵魂 我在网上拍了个男朋友[刑侦] 霸宠100分:重生萌妻狠不乖,番外 怪物们都被我训成小狗 群星归位之后[无限流]+番外 豪门对照组太太咸鱼了+番外 我靠反复死遁让男主走虐文剧本+番外 赊月色+番外 昭昭知意 河狸豆包的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