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刚泛白,沈知意就醒了。她站在院中,手里拿着村民早上送来的茶包。包装是粗糙的油纸,上面印着“桃溪风味”四个字,字迹歪斜。她没说话,把这包茶放在案上,又取出一包自家的“桂语茶”,并排摆着。
叶子倒出来,一眼就能看出差别。仿品碎得厉害,颜色发黄,没有光泽。她的茶青绿匀整,带着桂花树下的气息。
阿斑跳上桌子,鼻子凑近闻了闻,耳朵往后压了一下,转身趴到角落去了。
裴砚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他脸色不太轻松。
“国际茶文化理事会来了新要求。”他说,“所有合作项目必须提交文化溯源档案和可持续生产证明,一个月内完成。”
沈知意抬头看他。
“他们要什么?”
“口述历史、工艺演变记录、生态种植数据……还要有传承脉络图。”裴砚把信摊开在桌上,“以前靠口头传的事,现在得写成材料。”
沈知意看着那封信。昨天还在想怎么把事传下去,今天就有人要查根了。更麻烦的是,外面已经有人打着他们的名号卖便宜茶。
“镇上有小贩开始卖这种茶。”她说,“价格不到我们一半。”
裴砚点头。“我听说了。还有人买了后回头问我们,是不是换料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风从院子外吹进来,桂花树动了一下,几片叶子落下来。
沈知意先开口:“传习所的事先不宣传。”
裴砚看着她。
“先把底子打好。”她说,“手稿里那些还没写完的故事,现在该动笔了。”
裴砚把信折好收起。“我去书坊找找老资料。民国时期可能有记载。”
他走后,沈知意回到桂花树下。她打开木箱,拿出新本子,提笔写下第一行字:“桃溪茶事考”。
笔尖落下时,砚台有点温。阿斑不知什么时候过来,蜷在她脚边。
她写的第一段是祖母教她采茶的事。清晨露水未干,要挑带露的嫩芽,动作轻,不能伤叶梗。那年大旱,村里人轮流守井,养蚕的人家也来帮着护茶园,因为桑叶和茶树共用一片地,谁也不愿毁了土。
写完这段,她合上本子。天已经亮了。
第二天一早,她在炒茶时发现,新制的茶叶背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像桑叶的脉络。她没声张,只悄悄留了一小撮。
裴砚下午回来,带回一本破旧的册子。封面写着《吴地茶事辑要》,年份看不清了,里面夹着一页纸,抄着几句采茶歌谣。
“我在书坊最下面一层找到的。”他说,“这几句和村里老人哼的调子一样。”
沈知意接过来看。其中一句写着:“三月雾起不开窗,手捧新叶拜茶娘。”她记得陈婶去年春天还唱过这句。
“能当证据吗?”她问。
“至少是个起点。”裴砚说,“我们可以从这些片段开始,补全记录。”
晚上两人在灯下整理东西。沈知意把今天写的稿子给他看。裴砚看完,指着其中一段。
“这里提到养蚕人家护园的事,能不能找当年的人家后代确认?”
“老李叔家就是。”她说,“他爹做过蚕桑管事。”
“那我们要做访问记录。”裴砚说,“不止讲故事,还得签字、拍照、留证。”
沈知意点头。她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从前只是自己写着玩的手稿,现在成了正式材料。
她忽然想到什么。“那些买仿茶的人,会不会觉得我们骗人?”
裴砚看着她。
“要不要贴告示,说市面上的低价茶不是我们的?”
“贴了也没用。”她说,“他们会说我们在怕竞争。”
“可再不管,名声就坏了。”
沈知意没回答。她起身走到柜前,取出一饼封存已久的老茶。这是她刚回村时炒的第一批“桂语茶”,一直没舍得喝。
她烧水,洗具,慢慢泡了一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天生绝脉 我的学历可能是假的 唐穿日常 缅北之价 被坑进最穷仙门后我靠败家飞升! 某年某月某日·晴 港诡:我,茅山天师,黄金重瞳 小王子 黑月光师尊飞升手册 综武:入职六扇门,救下东方不败 寻梦男孩 四合院:开局被截胡,反手拿暴击 穿越星际废土丈夫是我求来的 四合院:棒梗逼我掏出金条 诡豪:我在末世当冥币帝王 星衍征程录 宝可梦:犯贱后全世界都吻了上来 伪装omega被卖给了疯A指挥官 凡人修天传 仙武大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