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站在墙头,脚爪在砖缝间轻轻一踩,振翅飞走了。裴砚关上院门,转身看见沈知意已经换好粗布衣裳,手里拎着竹篮和本子,正要出门。
她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裴砚明白,今天的事不能等。
茶园在村后坡上,晨光刚照到茶树梢。沈知意蹲下身,翻开本子第一页,写下“三月十二日,晴,风北”。她伸手摸了摸泥土,指尖沾了些湿气,又抬头看太阳角度,在本子上记下“光照时长约四小时”。
阿斑跟在她脚边,尾巴低垂,走得慢。它不像平时那样爱跳上石台晒太阳,今天一直贴着沈知意走。
裴砚从书坊带回几张纸,上面画了表格。他摊开给沈知意看:“采茶时间、采摘人姓名、手法、鲜叶状态,每项都填。”
沈知意接过笔,在表头写上“桂语茶手作日志”七个字。字写得稳,一笔没抖。
他们一起走到老茶区。这里种的是本地老品种,叶片厚,芽头短,长得慢,但香气浓。沈知意叫来两个常帮忙的妇人,把表格递过去。
“以后每天采完茶,你们在这里签字。”她说,“我也会来看。”
妇人有些迟疑。“这……有必要吗?咱们一直这么采的。”
“现在不一样了。”沈知意说,“有人打着我们的名字卖茶,我们得让人知道,什么才是真的。”
裴砚把剩下的表格钉在茶棚柱子上。“谁采的,什么时候采的,一眼就能查到。”
没人再说话。阳光照下来,茶树影子拉长。妇人们开始动手,动作比往常更轻。
中午前,沈知意回到祖屋。她在桂花树下铺开纸,继续写昨夜未完的手稿。写到“三蒸三晾”的火候时,她停下笔,低声念出来。
“第一蒸,锅底冒小泡,叶子软而不烂;第二蒸,水汽转白,翻动一次;第三蒸,关火闷半刻……”
阿斑趴在案角,耳朵忽然动了一下。
她接着写:“封香要在傍晚,露水未起,桂花刚开七分。炒完茶,趁热拌花,盖陶罐,埋入井边土中,静置一夜。”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她写完这一段,合上本子,看了看天色。
午后,几位老茶农陆续来了。陈婶提着一篮新摘的野菜,老李叔拄着拐杖,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婆,是村里最老的采茶人。
沈知意泡了春露茶,请他们坐下。
她把刚才写的那段读了一遍。阿婆听完,笑了:“你写的‘听锅声辨温’,我们小时候都这么说。现在年轻人炒茶用温度计,哪还懂这个?”
老李叔点头:“那年大旱,井快干了,大家轮流守。桑园那边的人也来帮我们护茶,说茶根连着土脉,倒了就难复原。”
沈知意拿出本子,把这话记下。她问:“还有没有别的规矩?比如遇到暴雨怎么办?”
阿婆说:“暴雨前抢收,不能等。鲜叶沾太多水,蒸不出香。收回来要摊在竹席上,底下垫炭火盆,慢烘去湿气。”
“炭火温度不能高,不然叶子会焦。”老李叔补充,“以前用的是松枝灰,现在难得了。”
沈知意一条条记下来。她发现,这些细节从未写进任何资料,只在老人嘴里传着。一旦他们不在了,这些东西也就断了。
她抬起头:“我想把这些都整理出来,做成记录。你们愿意签字作证吗?”
阿婆把手按在纸上:“我签。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愿意讲。”
签字时,她的手抖得厉害,但名字写得很清楚。
第二天清晨,沈知意选出三款茶——春露、秋藏、岁寒。每一款都重新封装,配上一张手工纸卡片。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凡人修天传 天生绝脉 星衍征程录 寻梦男孩 缅北之价 四合院:棒梗逼我掏出金条 宝可梦:犯贱后全世界都吻了上来 唐穿日常 伪装omega被卖给了疯A指挥官 穿越星际废土丈夫是我求来的 黑月光师尊飞升手册 被坑进最穷仙门后我靠败家飞升! 港诡:我,茅山天师,黄金重瞳 某年某月某日·晴 四合院:开局被截胡,反手拿暴击 我的学历可能是假的 仙武大道主 诡豪:我在末世当冥币帝王 小王子 综武:入职六扇门,救下东方不败